高职生就业问题浅析

2014-07-29 13:55李娜,石雅,尹福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9期
关键词:就业问题高职生

李娜,石雅,尹福斌

摘要:近年来,高职生就业问题是影响高职学校做好招生就业工作,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以及社会声誉的瓶颈问题,为此了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探析成因,进而获得启示等对于促进该问题的有效、快速解决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27-03

高职生就业问题是高职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出现的就业难、不按期就业、就业岗位与专业符合度不高、毕业生就业期望值无法达到预期等产生的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影响问题。这一问题,反映出的是一个关系到高职院校教学、毕业生自身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需求、产业结构调整是否完善等多维度的问题。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供给的失衡。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高职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较发达地区一线技术人才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则不然,虽然有较大用工需求,但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人,出现“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属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许多用人单位认可211高校的毕业生,以高校的类型来设置招聘门槛,成为高职生就业难的原因。“211工程”院校只占全国高校总数6%,毕业生人数不到全国高校毕业生10%,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高达699万。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为1∶2.6,本科生约为1∶1.3,专科(高职)生约为1∶0.4。从学科、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高职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基础学科如哲学、法学等的高职毕业生需求较少。

2.毕业生不按期就业。以往不能按期就业问题是一个偶发现象,一般都是发生在课程不及格的留级生中,而现在情况却日趋复杂。最近几年来一些毕业生因为没有考到目标校读研,或者没有申请到理想的国外大学留学会造成今后不好就业及未找到心仪的工作单位等,出现不少毕业生不就业的现象。

3.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不合理。当前高职生就业期望值设置不合理导致他们在校期间学习动力缺失,就业时处处碰壁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他们的整体学习、就业状况不容乐观。据对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1000名学生的调查,他们的高职生期望一次就业的工资在1500~3000元的占30.35%,在3000~5000元的占40.62%,工资在5000~8000元的占14.54%,工资在10000元的占5.68%,其他的占8.61%。由此可见,他们的就业期望普遍偏高,对待遇的要求脱离社会现实水准,这也导致部分高职毕业生“有业不就”。

4.就业岗位与专业匹配度不高。部分高职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但是从学生具体的就业岗位看,不少学生并没有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在一线工作岗位上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生物技术、法律专业专升本为例,2011年至2013年期间,73.56%的生物技术专业、85.69%的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未从事所学专业工作。这对于学生发挥个人能力和专业特长以及促进高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等都是一个制约因素。

二、构成因素

1.高职生实践能力的缺乏。高职生实践经验缺乏和实践能力薄弱反映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虽然多数高职院校都通过建设实践课程、实践教材、改善教学条件等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但是在实践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中,都存在传承性不强、创新不足、改革成效不大的特点,尤其突出地反映在缺乏紧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育人能力中。其中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西方教学质量评价与评估体系、“产学研”办学方法等,但是因为这些体系、方法的适应性不强、波及面小,使得实践教学改革依然缺乏应用性、多样性、灵活性。我国高职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学生实际能力培养薄弱。高职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却是实践经验、良好心理素质等。

2.生源问题。高职生源主要是高考分接近二本或三本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后劲。客观上,他们还会因为以下一些因素而出现就业问题:一是就业信心不足,一部分学生看到就业竞争增强,想当然认为自己不够好、没有别人优秀等。二是家庭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在我们对于北京10所校五个年级的高职毕业生调查中,需要国家资助助学金人数占60.23%,占实际回收问卷的31.7%,这些人面对家庭经济困难或找工作的成本困难,一些人会因为自卑而放弃应聘大企业。三是缺乏职业认同感。他们或因为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没有责任感,或因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估计不合理、对未来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等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3.用人单位招聘条件设置不合理。随着毕业生供大于求,用人单位逐渐提高用人标准,并出现不合理的趋势。招聘条件越来越苛刻,譬如一些中专学历就可以完成的岗位,用人单位却要招学历高、身材好、长相佳等综合素质全面的人员。用人单位适当提高招聘条件,拓宽录用人才的实践技能和知识水平要求是必要的,但是一些不合理的做法,也不可取。

4.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靠裙带关系就业是我国就业时的一个陋习,我国政府一直在打压、纠正这种风气。但是在当代社会中,还是时长存在,并导致优秀高职毕业生因没有社会关系而被一些好单位拒之门外。相反,一些在校期间整天“混日子”的毕业生却因良好家世获得比优秀学生更好的工作机会。

5.社会浮躁心理的影响。浮躁心理作为当今产业调整中反映出的一种社会病态情绪,在高职生身上也表现突出。有的高职生深受急功近利的社会浮躁心态和不劳而获的社会投机心理的影响;有的高职生则受到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他们憧憬的不是务实求真、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是好高骛远、投机取巧。因此在校期间无心学习、不踏实进取,就业时也就无技可施。

6.产业结构失衡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十分严重,中小型民营企业数量少和实力不强、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矫正畸形的产业结构,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来均衡发展各产业部门,至今尚在完善中。这一体系本应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但是由于产业结构与就业体系的不协调,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及产业调整中内在不协调造成的诸多衍生问题的联动影响,也是许多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

高职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要根本解决此问题,应该采取内外因结合治理的措施。从内因入手,首先从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着手:一是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二是竖立职业规划观,通过自我评估,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三是平衡求职心态。高职生在求职中应该摆正心态,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做到自信而务实;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下,做到理智而有序,进而逐步培养积极健康的求职心态,成功就业。其次,在外因方面,应该促进产业调整的步伐和高职校对于实践改革的重视和改革。高职院在提升教学质量时不仅要重视硬件环境的完善,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加大实践教师的教学经验积累和实践教学能力上下功夫。此外,一些用人单位的不合理做法,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效应的显现、用工荒问题的出现,也会逐渐通过市场经济中的杠杆作用得以缓解。

参考文献:

[1]安苏.非京籍毕业生年引进压缩至万人[N].北京青年报,2013-04-26.

[2]李莹.大学生就业行为与心态调研分析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报,2008,(10).

[3]米学芹,顾广玲.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应处理好四个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0).

[4]李娜,林凯文.高校大学生就业期望及学习动力的影响探析[J].赤峰学报,2013,(7).

作者简介:李娜(1976-),女,贵州贵阳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石雅(1993-),女,山东人,在校本科学生,研究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尹福斌(1973-),男,大连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问题高职生
探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