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双利,李永宝
摘要:自1985年以来,全国高级中学和普通高校已经基本全面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其涉及的人力和物力之广泛,影响之深刻,是学校其他教育活动难以企及的。但是,学生军事训练虽已普及,却难以深入有效,并且争议日益增多。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指导学生军事训练的理论研究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根据现有的理论研究基础和学生军事训练实践发展的需要,科学预测学生军事训练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范畴,对促进学生军事训练理论研究的深入,完善学生军事训练理论体系,从而对促进科学指导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实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生军事训练;理论研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16-03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才能指导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军训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理论研究明显不足。主要表现是,整个行业缺乏系统完整的理论支撑,遇到重大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理论上的回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更是缺乏清晰明澈的理论指向。这些问题将在未来发展中得到逐步解决。在今后数十年中,学生军训理论研究将得到进一步加强。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学生思想的独特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要想使学生军训顺利发展,加强学生军训理论研究,是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学生军训理论体系将逐步建立
学生军训的发展表现出对理论的迫切需要。随着军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学生军训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将会得到普遍研究,其中最突出的是基本理论的探讨。首先,学生军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学生军训在各种视角下的地位作用,不仅是教育、国防建设领域关心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比如,学生军训在国防动员中的作用,学生军训对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影响,学生军训在教学体系中的位置等等。这些问题如果能够从理论上得到清晰透辟地论述,人们对学生军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更加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其次,学生军训的规律与特点研究。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毛主席曾指出:“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1]P155学生军训也有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广大军训教师和理论工作者,都在试图揭示学生军训的规律特点。再次,学生军训对国民素质的影响。学生军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国防意识、团队观念、纪律行为等等都有重要影响。但如何从理论上提炼、概括、说明这些影响?这是学生军训理论研究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将会对学生军训的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学生军训的计划与规划。任何社会事物要长期、持久地健康发展,都需要有符合社会实际的计划与规划,学生军训亦如此。要根据国防与军队建设对国防人才、国民素质的要求,结合教育发展规律和规划,探讨学生军训自身发展的计划与规划。在今后数十年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深入研究,学生军训理论将会逐步形成体系,为学生军训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学生军训内容形式得到充分探讨
学生军训内容和形式的研究,将是学生军训理论研究长期关注的任务。这是因为学生军训的对象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在不断变化,其思想和身心发展也会发生深刻变化;国家面临的安全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影响到战争样式和方式的变化。这些因素都将会影响到学生军训的内容选择和形式的变化。另外,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等差异很大,这些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军训内容和形式。首先,根据教育主体探讨教育内容与形式。新时期大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需要从学生的身体、心理等方面加强军事训练的理论研究。新时期学生有着较好的生活条件,身体发育更加完善。同时也有依赖性较强、缺乏自理能力等弱点。部分学生对军事技能训练有排斥的情绪,认为训练就是吃苦受罪。每年都有不少学生想方设法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或理由来逃避军训,甚至在军训期间借“病假”等理由偷懒。厌训情绪可以“传染”,往往形成不良的风气,严重影响大学生训练的积极性。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其次,探讨不同阶段军事训练内容的衔接。着力改变初中、高中、大学各自进行,相互独立,简单重复的军事训练情况。学生军训工作试点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和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全面开展了学生军训。从各级学生军训的事实来看,还停留在以队列训练为主要内容水平上,这既不符合国家对高校军训的任务要求,也会影响学生对军训的正确认识。再次,加强军训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着力改变军事训练与思想教育缺少契合,缺乏整体推进的情况。军训中总会有一些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思想、心理、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如何通过军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正确地加以引导、教育,充分发挥军训的教育功能,配备军训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十分必要。如何加强学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三、学生军训资源拓展研究进一步深入
进一步拓展学生军训资源,将是军训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军训资源的研究与拓展,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训练方法、提升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是课程资源的探讨。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并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课程资源在构成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从资源存在的区域划分,可分为学校内的课程资源和学校外的课程资源;一类是从课程资源存在的形态划分,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2]具体到学生军事训练,物质资源主要指具有国防教育内涵的历史遗迹和军事设施,如,军事纪念馆、烈士陵园、博物馆和军事设施等。精神资源是指具有国防内涵的历史文化、军事历史、网络资源等。还有的是按资源的内容分。军事理论、军事形势、军事历史、军事地理及现代战争等方面的教育,在学生军训和学校国防教育中都是重要内容。为增强国防教育效果,整合现有红色资源,形成链条式景观。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如何调动一切资源,对国防教育中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以及相应的物力资源予以合理整合、优化设置、实现共享,使之有效利用?这是学生军训理论研究需要探讨的实际问题。第二是管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针对军事训练管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是指构建新时期的高校军事训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管理体系在高校军事训练中的作用。要真正有效地开展军事训练,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从全国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现状来看,对军事训练的学科归属进行科学定位,对高校军事训练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落实教师编制,吸引到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加入到这支队伍,使得这项事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第三是教学保障资源的研究。教学保障资源,主要包括可用于学生军训的财力、物力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将当前已有的物力财力资源直接进行利用,或将已有的物力资源进行改造、整合,将财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发挥已有资源在军事训练中的最大效益,为军事训练服务。高校所在地域的军事博物馆、战争纪念馆、烈士陵园等都是军事训练很好的物力资源。开辟军事训练基地是深化军事训练一个重要途径。高校军事训练实践基地的构建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采用各种不同的模式。根据军事训练的目标和手段划分,军事训练基地可分为模拟仿真基地、军地共建基地、纪念馆场基地、大众传媒基地等四种类型[3]。要切实提高军事训练财力资源的效率,就必须集中财力,实行财力资源集中管理。发挥物力资源的作用,就要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实现军事训练物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提高军事训练队伍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应用教育设备的作用。第四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完善的学生军训模式应该是“军事理论课(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军事技能训练——经常性国防教育”一体化模式。[4]要有效构建这种“一体化模式”,强化学生军训(国防教育)效果,其关键是要构建一支专、兼、聘,多学科构成的人力资源队伍。一是专业化的教师负责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学生集中军事技能训练的组织和实施,要面对的是每年数千甚至上万名学生高强度集中军事训练,其涉及人员之多、工作面之广、安全保障难度之大等特点,决定这绝不是由一个职能部门能单独完成的,而是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更是需要全校政工干部做细致有效的思想工作和对各项工作的具体有效落实。在某种意义上,学校政工干部的工作成效决定了整个军训工作的成败。因此,主动将庞大的政工干部队伍纳入学生军训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是学生军训工作的有力保障。三是构建丰富的国防教育人力资源库是有效提升学生军训(国防教育)的重要支持。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内国防教育人力资源的潜能,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适应国防教育的需要。“在国防教育资源利用时,要注重对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5]通过开展专业培训、课程建设等工作,促进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与军、警共建,采用“请进来”的思路,将军休所中的离休老干部、部队中的军官、优秀战士等聘请作为学校的国防教育教师,发挥他们在高校国防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这就需要学生军训理论研究者认真研究如何形成长效机制,研究如何构建一支专、兼、聘师资队伍的模式,以保障学生军训“一体化模式”的有效实施。第五是学生军训媒体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学生军训的媒体是指在学生军训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军训内容或信息,能为军训所利用,促使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包括了语言载体、行动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传媒载体等。[6]从促进军事训练的角度出发,这些载体都是重要的资源。如何利用教育教学技术的先进手段,如何做好活动载体、传媒载体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是学生军训理论工作者研究的重要问题。
四、学生军训重大问题研究将会常态化
学生军训在深化发展中必然会不断遇到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国际军事斗争形势复杂多变,国防动员建设不断对学生军训提出新的要求。在形势任务不断变化中,学生军训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仅需要在实际中得到解决,而且也需要给予理论的回答。这就需要学生军训理论研究,紧跟形势发展需要,密切关注影响全局的现象或问题,及时从理论上做出回答。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是理论探索的重要任务。在学生军训未来发展中,在做好训练教学的同时,理论研究将会成为与教学同等重要的任务。为了保证学生军训理论研究的持续进行,专业理论研讨会将经常举办,学生军训战线将会诞生自己的专业刊物,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也将开始学生军训理论研究专栏,为学生军训理论研究提供稳定的高层次的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5.
[2]范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教育科学,2002,(3).
[3]周永卫,胡勇胜.论高校国防教育基地模式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4):246-247.
[4]杨绍愈.高校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105.
[5]马海燕.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资源优化与配置[D].中南大学,2009.
[6]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92.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国防军事教育学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军队专项课题(课题号:PLA113138.LX)。
作者简介:范双利(1973-),男,汉族,广东陆河人,华南师范大学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军事教研室主任,副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2012级教育博士,主要研究高等教育、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李永宝(1973-),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华南农业大学军事教研室军事理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