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名园记》丛考之“湖园”

2014-07-29 02:26李优优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华书局洛阳景物

李优优++

摘要:北宋时,洛阳园林之胜天下闻名。《洛阳名园记》记录了北宋时期李格非所亲历的十九处名园,这些园林不仅繁盛,而且各有特色,足以代表北宋一代洛阳园林的风貌。本文旨在对其中的“湖园”进行考证,从园主风貌、景物形胜、因革变迁等几个方面入手,力求对“湖园”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对学界有所帮助。

关键词:洛阳名园考证湖园景物形胜因革变迁

宋代的洛阳“园囿亭观之盛,实甲天下”[1]。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因素,宋人李复云:“泉甘土沃,风和气舒,自昔至今,人乐居之。青山出于屋上,流水周于舍下,竹木百茂。”[2]由此可知,洛阳自然因素中,最重要的特点是有山有水,土沃气和,宜于花草树木的生长。二是政治因素,早在周朝,洛阳已是国都,后几经随、唐、五代,时或首都,时或陪都,大体上保持着都城的地位。北宋一代,洛阳继续为陪都——西京河南府,在全国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3]不少官僚在开封做官,其家仍安置于洛阳,可以说官僚聚居的程度仅次于开封。住在洛阳的官僚或其家属,他们利用唐末五代以来的土地荒芜无主等情况,尽可能地扩大对土地的占有,其办法就是兴建园林,宅园结合,并形成一种风气,互相攀比,园林之盛由此而起。[4]

提起洛阳园林,不得不提的就是北宋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它里面著录名园十九处,特别引人注目。由于是其亲历,那么考证这些园林的景物形胜及因革变迁等,便可以对当时的园林风貌及变迁有较为客观且详实的了解。其中“湖园”是《洛阳名园记》记载的景色中能“相兼者六”的园林,意义独特,下面就来详细介绍:

“洛人云,园圃之胜不能相兼者六:务宏大者、少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水泉者、艰眺望。兼此六者,惟“湖园”而已。予尝游之,信然。在唐为裴晋公宅园。园中有湖,湖中有堂,曰‘百花洲,名盖旧,堂盖新也。湖北之大堂曰‘四并堂,名盖不足,胜盖有余也。其四达而当东西之蹊者,‘桂堂也。截然出于湖之右者,‘迎晖亭也。过横地、披林莽、曲径而后得者。‘梅台、‘知止庵也。自竹径望之超然、登之翛然者,‘环翠亭也。眇眇重邃,犹擅花卉之盛,而前据池亭之胜者,‘翠樾轩也。其大略如此。若夫百花酣而白画眩,青苹动而林荫合,水静而跳鱼鸣,木落而群峰出,虽四时不同,而景物皆好,则又其不可殚记者也。”(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一、园主风貌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5]中说:“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所。”可见在唐代,洛阳园林已经很兴盛了。这批官僚馆第,虽经唐末五代离乱,绝大部分焚毁净尽,但故址尤存,特别是园石之类的遗留物相当多,成为可观的文化遗产,宋代的许多园林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说,宋之园林“多因隋唐之旧”。湖园便是唐代的遗留之园。

湖园在唐朝为裴晋公宅园,裴晋公即裴度。

裴度[6](756-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裴柏村)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裴度擢进士第,以宏辞补校书郎。而后历任河阴尉、监察御史、河南府功曹参军、员外郎知制诰。十二年(817),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开始了他政治生涯的辉煌历程。

元和九年(814),淮西吴元济叛乱,裴度以讨平吴元济功,策勋进金紫光禄大夫、弘文馆大学士、上柱国、晋国公,户三千,复知政事。而平叛削藩从此成了裴度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项业绩。

穆宗长庆八年(834),阉竖擅威,天子拥虚器,搢绅道丧,裴度徙东都留守,为了“自安之计”,不复有经济意,乃治第东都洛阳集贤里,沼石林丛,岑缭幽胜。而把洛阳午桥作别墅。

文宗开成三年(838),裴度以病从太原尹丐还东都。四年(839),诏赴京师,病逝长安,年七十六,葬于管城。

可以看出,裴度在其79岁高龄,经历了一生的荣宠沉浮之后,为“自安之计”,才建的这座园林,并且是有意为之。而此时,“文宗知道裴度年纪虽大,而神明不衰,每有大臣从洛阳来,必然要问及裴度是否仍旧安然无恙”,裴度仍受到皇帝的关心。虽然他在园林中生活的时间只有四五年,但其园林本身就代表了裴度的审美风格,从其匠心独运的地方看出他的神采风貌及当时洛阳园林一些共同的特色。

二、景物形胜

湖园的景色宏大之中有幽邃,人力胜而又仓古劲然,水泉丰富而又极宜眺望。此六者能同时兼备的,洛阳名园之中惟有“湖园”这一个园子而已。湖园由园内湖之大而得名。湖中有堂名曰“百花洲”,大概是湖中洲的名字,而堂是在裴度之后所盖。而园中“四并堂”的名字也是有出处的,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云:“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即堂名出处,此谓其取名稍夸,但景物固自优胜。“桂堂”是园中东西交通要道的连结点。而园中景物自不待言,“百花酣而白画眩,青苹动而林荫合,水静而跳鱼鸣,木落而群峰出”,李格非称为“虽四时不同,而景物皆好”。不愧为当时洛阳一代名园之一。

三、因革变迁

湖园,原为裴度故园,唐亡后,几经易主,至宋代而景观仍盛,位于宋代西京洛阳集贤坊。

按:徐松辑《永乐大典》本《河南志》(1994年06月第1版)正文第七页有:“(外城郭)右定鼎门街东第二街,从南第四坊崇业坊,坊内有守司徒、同平章事、充东都留守裴度宅。”又:“右长夏门之东第三街,从南第二坊为集贤坊,内有中书令裴度宅。《旧书》本传记曰:东都立第于集贤里,筑山穿池,竹木丛萃,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回环,极都城之胜槩。”裴度宅园不只一处,崇业坊与集贤坊俱有,《新唐书》一七三本传云:“(裴度)治第东都洛阳集贤里,沼石林丛,岑缭幽胜”,即文中所记之宅园。裴度的另一处为后世知名的园林是他在午桥庄所筑的别业,中有绿野堂,《新唐书》一七三本传云:“午桥庄作别墅,具燠馆凉台,号‘绿野堂,激波其下。”裴度在这里野服萧散,时常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为文章、把酒,穷昼夜相欢,不问人间事。

而《河南通志》[7]“绿野堂”条下曰:“在河南府城东,唐裴度建在集贤里,有风亭水榭,燠馆凉亭诸胜。唐白居易诗:陶庐僻陋那堪比,谢墅幽微不足攀。何似嵩峯三十六,长为申甫作家山。”又,徐松辑《永乐大典》本《河南志》第三十五页有:“东城之东第六南北街第五坊‘通远坊。”条下曰:“北抵城。按,《明皇杂录》[8]曰:开元中,乐工李龟年能歌,特承顾遇,于东都通远坊大起第宅。其后,裴晋公度购得之,移于定鼎门别墅,号绿野堂。”盖午桥庄也在集贤坊内,而崇业坊中裴度的宅园不似集贤中的出名,所以后人只知崇业坊中有其宅而不知其名。

又,《中国古典园林史》曰:“张齐贤宅,在河南府城,即唐裴度午桥庄故宅。齐贤以司空致仕,居洛得之。张齐贤诗:午桥今得晋公庐,水竹香花兴有余。师亮白头心已足,四登两府九尚书。”“午桥庄,在府城南十里,唐裴晋公庄,内有小儿陂,茂草盈围,公使人驱羣羊散牧其上,曰:芳草多情赖此㸃缀。后为张忠定公所得。”[9]

而徐松辑《永乐大典》本《河南志》正文第十七页“永泰坊”条下曰:“故相张齐贤居会节坊,号南张。”又,正文第二十页“会节坊”条下曰:“司空致仕张齐贤宅,园在宅之南。”盖集贤坊与会节坊邻近,张齐贤既在会节坊中居住,又得裴度午桥庄。

又,徐松辑《永乐大典》本《河南志》(1994年06月第1版)正文第十六页“集贤坊”条下曰:“中书令裴度宅,园池尙存,今号‘湖园,属民家。”可知,在宋代时湖园已经属于民家,不知其主人,但其中景物仍然称胜。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曰:唐代东都洛阳城南的集贤里,有唐相裴度园,遗址在今洛南狮子桥一带。

endprint

注释:

[1]苏辙:《峦城集》,卷二十四,《洛阳李氏园池诗记》,《四部丛刊初编》,上海书店,1989年版,第9页。

[2][4]参见周宝珠《北宋时期的西京洛阳》,前引书。

[3]参见周宝珠《北宋时期的西京洛阳》,载《史学月刊》2001年,第4期。

[5]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6]见《新唐书》一七传,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九十八,第5209页。

[7]施诚修、童钰纂:《河南通志》,《大清一统志》,清乾隆44年(1779)刻本。

[8]见《明皇杂录》卷二,《墨海金壶》,上海:博古斋,民国10年(1921)。

[9]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五章,第四节,“宋代的私家园林”,前引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65页。

参考文献:

[1]阿思哈等撰修.河南续通省志[M].清乾隆三十三年刻本.

[2]厉鹗辑撰.宋诗纪事[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3]昌彼得等编.宋人传记数据索引[C].台北:鼎文书局,中华民国65(1976).

[4]陈植、张公驰选注,陈从周校阅.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5]陈衍评点,曹中孚校注.宋诗精华录[C]. 成都:巴蜀书社,1992.

[6]丁传靖辑.宋人佚事汇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1.

[7]杜大珪撰.名臣碑传琬琰集[M].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民国58(1969).

[8]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志[M].福建出版社,清乾隆中(1736—1795).

[9]李贤,万安等纂修.大明一统志[M].内府,明天顺五年(1461).

[10]刘昫等撰.旧唐书[M].中华书局,1975.

[11]马永卿辑,王崇庆解.元城语录解[C].北京:中华书局,丛书集成本.

[12]吕祖廉编,齐治平点校.宋文鉴[C].北京:中华书局,1992.

[13]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中华书局.1975.

[14]邵伯温撰.邵氏闻见录[M].北京: 中华书局,1983.

[15]脱脱等.宋史[M].中华书局,1977.

[16]王云五主编.四库全书珍本别辑[C].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

[17]徐松撰,张穆校补.唐两京城坊考[M].中华书局,1985.

[18]徐松辑,高敏点校.河南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4.

[19]乐史撰.太平寰宇记[M].中华书局,2000.

[20]祝穆.新编古今事文类聚[M].书林唐富春德寿堂,明万历32年刻本.

[21]朱熹辑.三朝名臣言行录[C].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华书局洛阳景物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洛阳十三朝之唐朝·洛阳十三朝之后晋·洛阳十三朝之三国》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呵,洛阳铲
古今经纬上的洛阳(下)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硬脖子的洛阳令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