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梅
(辽阳市艺术馆,辽宁 辽阳 111000)
当代工笔之我见
吴冬梅
(辽阳市艺术馆,辽宁 辽阳 111000)
绘画工笔画“意在笔先”“意匠经营”与工笔画装饰因素的格律化有机结合起来,在充满感受、灵性的意象造型中,丰富发展了工笔画语言。
工笔画;灵性;语言
中国工笔画已有千年余年的发展历史,她以精勾细染的语言形式与畅情写意的水墨画共同书写了中国古代绘画史。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工笔画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当时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工笔画也在融入外来语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面貌,以莫高窟为代表的壁画表明这一时期工笔画的题材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作品变得浓艳了,工笔画表现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这一开放的文化时期相类似,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又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西方思潮的进入,外来文华的冲击使我们精力了比南北朝时期更为剧烈与深刻的文化变革。当代工笔画既表现出对当代文华的极强适应力,同时更面临着新的挑战。
开拓与发展是当代工笔画对这一挑战的回应,当代工笔画实现着对古典工笔画语言的全面超越与发展。这是在一个心灵世界和物质世界全新展开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古典工笔画的样式与价值体系,并广泛借鉴当代世界优秀视觉艺术,对工笔画语言形态进行的全方位的开拓与发展。首先是工笔画语言上的开拓,表现语言是当代工笔画与古典工笔画的重要区别。当代工笔画打破并与传统工笔的形线色诸因素构筑特定格律化的装饰抽象功能则有所上升,实现这一重大变异的主要条件在于引进西方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意识,其重理性重秩序重视觉张力,重整体效果,与传统工笔画装饰因素的格律化有机结合起来,再与“意在笔先”“意匠经营”的传统观念相融合,在充满感受充满灵性的意向造型中强化大的线面色彩关系,以新的面貌丰富发展了工笔画语言。
另一因素是不少当代工笔画引进了西方绘画肌理意识,以不同于笔法的多姿多彩的肌理丰富了工笔画的艺术表现,当代工笔画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比如,除中国纸、绢外,引入了日本纸、西画纸棉布等,变勾线的狼毫为长峰羊毫,并与喷枪、滚刷、海绵等并用,变“三矾九染”为色彩的错落套叠,变匀染匀净为时下多见的擦干笔或类似陶瓷的窑变,恰当地讲求肌理丰富了画面的效果。突破了“随类赋彩”的色彩法则,增加了积、冲、洒、贴等多种探索性的制作方式。
其次是当代工笔画注重写意性的拓展,彰显个性的作品愈加成熟,注重意境的传达,在发展多样的表现形式的同时,更注重自身精神内涵的升华。当代工笔画不局限于一味的“形似”,而更加注重了工笔画造型意象、夸张变形、“似与不似”等意念中的物象得以提升,如石涛“三川与予神遇迹化”,即主、客体融合,相化合一的意象。其实写意性确是工笔画与写意画共同的生命和灵魂,缺乏“意”的工笔画谨毛而失貌,工笔画融写意画的笔法,墨法于工笔创作的现象不但拓展了工笔画的语言形态,而且也开拓了工笔画的精神领域,如上个世纪国画大师齐白石的草虫精工之极相当写实,但又意趣深浓,其用笔用墨贯彻了写的精神,极富绘画性。这是值得当代工笔画家认真研究学习的,是当代工笔画精致而不匠气以达到工而尚义。
面对当代工笔画的空前繁荣发展,我们每一位工笔画家无不欢欣鼓舞,同时感到当下工笔创作还有需要思考加强的地方:
第一,当代工笔画家要更多地深入生活思考人生,生活是多角度、多层面的,人生是立体而深刻的,采撷的独到、思考的深广是决定作品成功的第一步。我认为脱离生活如花鸟画只注意具象而没有主观情感的创造、人物画没有内在的情感表现而只有平列或错落的人物形象等创作状态,缺少的是追求“不与人同”的意识和观察,缺乏思考、采撷生活的功力了。
第二,当代工笔画格调要保持高雅纯正,画家应积极提高综合素质以警惕“工匠化”,画家们不光能画画还要多读书,读古今中外的书,所谓“开卷有益”画家要通古博今,培养对人生、对生活的广泛兴趣,做一个热爱生活、修养深厚、兴趣广泛、格调高雅、充满活力的艺术家,才能画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作品来。
繁荣盛世的今天为当代工笔画的开拓与发展推波助澜,实现工笔画艺术的当代复兴,推动中国当代工笔画艺术走向世界的时代已到来,工笔画家们应以饱满的激情创作出更好更美的精品力作,以迎接中国工笔画的再度辉煌。
J222
A
1005-5312(2014)17-01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