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4-07-28 11:35邹小芳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圆片学具圆柱

邹小芳

数学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决定了学具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地位。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好学具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变教师的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使学生自己在操作、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理解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运用学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这种特殊的心理倾向,在人们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赞科夫指出的:“兴趣是学习知识的能源,是发展智力的原动力。”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正确地使用学具,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所决定,他们往往对直观的物件比一些抽象的说教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适时运用学具,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先让学生分别剪出任意大小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让学生量一量每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算一算三个角的和是多少度。通过量、算,学生初步知道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0”这个性质。此时学生急于想证实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教师要把握这一最佳时机,安排学生动手剪一剪,看剪下的三个内角是否能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剪、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无论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如何变化,其内角之和总是1800。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学得兴味盎然。

二、运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操作活动又是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由于思维仍处于具体形象水平,他们还不能有意识地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并按照思维过程的要求去分析、综合、比较,这就限制了他们的认识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学具的利用,正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利用学具,通过操作、演示、拼割、组合等方式调动起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一齐参与,增强有意注意。俗语:“心灵手巧”也正是说明了手、脑相互促进的关系。

如在教学同样多、多些、少些时,让学生运用学具进行操作;第一次先摆两个圆片,再摆正方形,一个正方形对着一个圆片,得出正方形与圆片一样多,第二次先摆三个圆片,再摆三角形,一个三角形对着一个圆片摆,多摆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个数比圆片多些,圆片的个数比三角形少些。第三次先摆四个圆片,再摆三角形,一个三角形对着一个圆片,三角形比圆片少摆2个,得出三角形的个数比圆片少些,圆片的个数比三角形多些等,这样让学生利用学具、学习同样多、多些、少些,既理解了同样多、多些、少些这几个概念,同时又很好的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三、运用学具,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还保留有直观动作思维的特点。要缩短学习知识与学生思维能力两者之间的距离,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与理解,往往与他们作用于物体、学具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利用学具让学生在操作中说说过程,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使思维一直处于直观、运动和探究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理解和掌握知识,能有效地促使儿童由作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例如:在教学9+几时,教师首先用9个球,盒子外有两个,观察盒子里面的球还差几个就凑成十个(还差1个)就把盒子外面的2个球分成几和几?(1和1)拿走一个放在盒子里,这样9和1凑成10,盒外2个拿走1个,还剩1个,那么10再加盒外的1个就是11个。学习了上述9+2后,再让学生摆小圆片学习9+3表示怎样用凑十法,计算引导学生边摆、边思考,用语言,表达思维过程,9+3等于几呢?9个小圆片要想凑成十个还差几个(差1个)没有一个怎么办?把另外3个圆片分成1和2,于是得出9+1=10、10+2=12,所以9+3=12.这样借助直观学具学生在认识凑十法的计算过程中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可以保证学生能在熟悉的环境中思维,增强对客观事实的感知程度,在学习和掌握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抽象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利用学具,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降低思维的难度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尤其是一些数学概念更是如此,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通过思维才能实现。而思维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因此运用学具通过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表象,让学生在操作中仔细观察,在观察中发现特征,抓住事物的本质,由表及里的发现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敏锐的洞察力,获取对事物的独到见解,找出关键所在,进而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降低思维难度,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就充分利用了学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进行试验,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体积以后才学习的,教学中让学生拿一个空心的圆柱,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较,发现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然后在圆锥里装满沙后,倒入圆柱中,结果倒了三次正好倒满,这是我启发学生想,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低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学生借助已有的旧知识很容易想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由圆柱的体积公式v柱=sh可以推出圆锥的体积v锥= sh,这样,运用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在活泼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圆锥的体积公式:v锥= sh中为什么有 的道理,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分散,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降低了思维难度,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

总之,运用学具,动手操作是一種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活动,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运用学具能通过“变”静为“动”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更有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取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恰当的运用学具,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圆片学具圆柱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用圆片摆数
拼成一个圆片
小灵通取圆片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