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静
耿马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云南耿马 677500
艾滋病(ADIS),是由HIV病毒引起的人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血液及垂直传播[1]。HIV病毒感染人体后,可破坏细胞免疫功能,进而造成消化系统、淋巴系统、呼吸系统及血液等部位出现症状。目前,艾滋病尚无有效疫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即抗病毒治疗[2],在降低HIV感染率、缓解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HIV患者200例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先报道如下。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HIV患者200例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男139例,女61例,年龄20~68岁,年龄分布(37.813.5),治疗前对患者进行 CD4+检查,CD4+3-320 个/μL,平均 126 个/μL,CD4+<50 个/μL73 例,占 36.5%。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接受HIV抗体初筛及确证试验(WB),试验结果显示均为阳性;对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均<200个/μL。所有患者均自愿与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2.1 加强依从性教育,建立高效督导管理模式 医护人员在治疗前至少对患者进行3次依从性教育,强调在对艾滋病进行抗病毒治疗中患者依从性(依从性>95%)的重要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均需要保持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建立高效督导管理模式,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治疗督导计划,家人和医护人员均需要参与其中,对患者进行督导,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并向患者提供服药及不漏服药的具体方法。
1.2.2 抗病毒治疗始治方案 (含D4T的方案太多了,因为D4T毒副作用大已几乎被淘汰和替换完了,我们治疗最多的方案为:AZT+3TC+NVP/EFV;其它如 TDF+3TC+EFV(54 例); AZT+3TC+LPV/r(35例)。根据我们的实际,你评估后调一下方案组合及人数即可)
抗病毒治疗始治方案[3]主要有以下3种:①司他夫定(D4T)、拉米夫定(3TC)及奈韦拉平(NVP)联合用药,90例患者应用本方案;②齐多夫定(AZT)、3TC及 NVP联合用药,78例(用此方案169人)应用本方案;③(AZT、去羟肌酐及NVP)DDI我院没有,改为AZT+3TC+EFV联合用药,32例 (用此方案111例)应用本方案。目前抗病毒方案:①D4T、3TC及NVP联合用药,93例应用本方案;②AZT、3TC及NVP联合用药,80例应用本方案;③(AZT、DDI及NVP)改为AZT+3TC+EFV联合用药,13例应用本方案;④(D4T、3TC及依非韦伦(EFV)改为 TDF+3TC+LPV/r联合用药,14例应用本方案。
1.2.3 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接受治疗后,实验室检查发现CD4+计数有所上升或病毒载量水平下降,即判断治疗有效。
1.2.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对本次研究中200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并对其依从性教育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在95%以上,平均为97.5%。
患者接受治疗后主要出现以下几种不良反应[4]:①胃肠道不良反应49例,如恶心、呕吐及腹胀等,发生率24.5%,一般发生在治疗后1个月内,对不良反应进行针对性治疗,可减轻不良反应,但仍有8例由于耐受不能更换抗病毒治疗方案;②43例出现轻中度皮疹,发生率21.5%,应用抗组胺药物对症治疗,不良反应明显缓解或消失;③白细胞浓度下降,38例患者白细胞浓度降至3×109/L以下,占19%,其中25例患者治疗方案中包含AZT药物,10例为D4T、3TC及NVP联合用药方案与复方新诺明(SMZCO)同时应用,给予患者提升白细胞浓度的药物,如维生素B4、利血生等,治疗方案中合用SMZCO的需暂停使用此药物,经过对症处理,35例患者白细胞浓度有所提升,3例患者白细胞浓度下降呈进行性加重,将治疗方案中的AZT药物更换成D4T后,患者白细胞浓度恢复正常;④肝毒性,30例患者肝脏谷丙转氨酶(ALT)浓度>80U/L且高于基线,占15%,其中3例患者ALT浓度>500U/L,其余均<200U/L,若患者ALT浓度>120U/L则需口服保肝药进行处理。若ALT浓度>500(578)U/L,则需暂停适应抗病毒药物,1个月后将抗病毒治疗方案中的NVP更换为EFV;⑤23例出现头晕、头痛不良反应,占11.5%,轻者可自行缓解,难以忍受者经过对症处理好不良反应消失;⑥13例患者发生末梢神经炎,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占6.5%,患者应用方案中均包含D4T,将治疗方案中的D4T更换为AZT后,不良反应有所缓解,但并未消失;⑦10例患者出现睡眠困难情况,占5%,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⑧9例患者脂肪代谢出现异常,占4.5%,主要表现为体型发生改变、体重有不同程度下降、血脂浓度升高。
经过治疗后,所有艾滋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或得到控制,感染几率降低,体重有所增加(脂肪异常代谢9例除外),劳动力得到恢复,没有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无恶化或死亡,有13例由于并发症再次住院。
表1 治疗后0,3,6,9,12,18个月CD4+计数均数及上升均数比较表(s)
表1 治疗后0,3,6,9,12,18个月CD4+计数均数及上升均数比较表(s)
18153330.2±25.17.49<0.01126.7±12.0 t-2.22 2.38 3.76 4.50 5.14 P-<0.05<0.05<0.01<0.01<0.01
本次研究中153例患者抗病毒治疗时间持续18个月,治疗前后均进行CD4+计数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后15例患者CD4+计数出现下降,占9.8%,CD4+计数平均下降98.9个/L。138例患者CD4+计数出现上升,占90.2%,将患者治疗前CD4+计数均数及治疗后第3、6、12个月及18个月进行比较。详见表1。
抗病毒治疗时间持续18个月的153患者中130例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检测,时间分别为治疗后0、6、12、18个月,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病毒载量水平持续下降,对治疗前后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中,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持续18个月的153例患者中138例患者的CD4+计数得到提升,免疫应答率为90.2%,即90.2%的患者有机会获得或已经获得免疫重建。研究表明,经过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临床表现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而且只有获得较高的服药依从性,治疗的成功性才会越高。总之,运用抗病毒治疗,即高效抗反转率病毒疗法,对艾滋病进行治疗能够得到明显的临床疗效,患者也可以因此获得免疫重建;较高的服药依从性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保证患者长期良好服药依从性需要科学高效的的督导管理模式,以及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治疗督导计划。
[1]李宏,王哲,崔卫国,等.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507-510.
[2]郑玉煌,陈军,雷建华,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HIV-1感染者的免疫学变化[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5):281-284.
[3]杨智彬,雷玉萍,曾荣昆,等.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对艾滋病患者血脂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8):53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