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秋使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小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浓,文言文教学面临着挑战。笔者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利用品读、对话、练笔等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入情入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一、品读——渐渐入味
读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对于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读的情况了解学的程度,以便更好地顺读而导。
比如,笔者在讲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引出重点句子。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们发现伯牙和子期各有什么特点?
生:伯牙善弹琴,子期善听。
师:你们是从哪些句子看出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伯乐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然后把焦点引向对重点字的理解上)
师:“善”一共出现4次,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善鼓琴”和“善听”中的“善”是擅长的意思。“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
师: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中很常见。“善哉”表示赞叹、表扬,用我们现在的话可以怎么说?
生:太好了!妙极了!
师:请大家带着这样的赞叹读句子。
(生读)
师:你读时为什么把“哉”和“兮”字的音拖得这么长呢?
生:为了把赞叹的语气体现出来。
接下来的教学是结合注释和语境理解双音节词(峨峨和洋洋),进而体会句子内涵。
师:你们通过看注释理解了“峨峨”和“洋洋”的意思,它们分别用来形容什么呢?
生1:“峨峨”和“洋洋”分别形容泰山和江河。
生2:这个回答不对。
师:请给出理由。
生2:我从“若泰山”和“若江河”中看出“峨峨”和“洋洋”是形容琴声而不是形容泰山和江河。
师:你说得有理有据。那“若”字是什么意思?
生:好像。
师:“峨峨”和“洋洋”形容琴声怎样呢?
生:“峨峨”和“洋洋”形容琴声雄壮和宽广。
师:雄壮、宽广的琴声与泰山、江河又有怎样的关系?
生:雄壮、宽广的琴声像泰山一样巍峨,像江河一样广大。
师:伯牙表达的仅仅是琴声吗?古人往往喜欢托诗言志,那伯牙是否借助琴声表达什么呢?
生:伯牙借助琴声表达泰山一样高大的志向。
另一生:伯牙借助琴声表达江河一样广阔的胸怀。
师:这高山流水般的气度是谁听出来的?
生(齐说):钟子期。
师:他真不愧是伯牙的——
生(齐说):知音!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句子。
(生读)
师: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泰山更高了,大家的朗读水平也更高了。
笔者考虑到学生学《伯牙绝弦》是第二次接触文言文,教学从一个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出要品读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理解字意,一步步理解、体会句子的内涵。在理解、体会句子的同时,学生也渐渐地读出古文的韵味。
二、对话——渐渐入境
由于文言文比较抽象,又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因此,长期以来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浓。笔者在教学中借助师生对话,丰富和充实文言文的语言,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触动他们稚嫩的心弦,领悟文言文的意境。在《伯牙绝弦》这课的教学中,笔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对话。
首先,让学生充分想象伯牙琴声的表意之丰,体会他的善弹。
师:伯牙琴技妙绝天下,他的琴声肯定不仅表达高山流水,同学们想一想,还会表达什么呢?
生:清风、芳草、春雨。
生:瀑布、晚霞、乌云。
接下来让学生把自己当作钟子期,想象他从琴声中听出的具体内容,体会他的善听。
师:你们就是钟子期,正在听伯牙弹琴,学着文中的句式,或用平常的句子赞一赞伯牙。
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生:妙呀!善哉,萋萋兮若芳草!
生:我想知道,如果伯牙用琴声表达对女人的朝思暮想,子期是否也能听出来?
师:你的想象与众不同。伯牙与女人是什么关系呢?
生:他们是一对恋人。
师:哦,是恋人关系呀,那是否将“女人”一词换成更贴切的词表达呢?
生:“姑娘”“女子”或者“美人”。
师:恋人一旦坠入爱河,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急切的心情被子期听出来了,他会怎么称赞伯牙呢?
生:妙呀!切切兮若思美人。
最后,笔者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小结学生的发言,并引出句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让学生理解句子,在对话中悟情。
笔者在学生理解句子(伯乐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基础上,通过对话,让学生想象伯牙善弹和钟子期善听的具体内容。学生入情入境,领会知音的难能可贵。
三、练笔——渐渐入心
练笔应该是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这样才能使得读写顺理成章。但必须在触动学生心弦时,为学生搭设练笔的平台。
教学《伯牙绝弦》时,笔者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感知知音的基础上,着重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练笔。先让学生写下对伯牙摔琴绝弦这一举动的看法。
师:对伯牙失去知音时采取摔琴绝弦的举动,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
生:我觉得伯牙失去知音的痛苦可以理解,但他用摔琴绝弦的方式了结绝妙琴技是不可取的,这分明是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
师:我从你的表达中体会到了你为伯牙感到遗憾。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所写,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伯牙摔琴绝弦的举动。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接下来笔者设计了让学生劝说或者述说伯牙心声的练笔。
师:看到如此痛苦的伯牙,你想劝劝他或者说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吗?
(学生动笔写)
生:我是伯牙的妹妹,我想劝劝他:哥呀,你千万别因失去知音而消沉,振作起来吧!子期在天上看到你现在这个样子会很伤心的。
生:我要当一回伯牙——你们就别再劝了,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但你们是无法体会子期在我心中的地位和分量的。子期死了,我的心也死了,就让我的琴追随他而去吧。
此时能深切地感受到同学们的内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笔者顺势对学生所写进行点评,点明了主题。正是这摔琴绝弦体现了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难能可贵,才使得故事更加美丽动人、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颂着这千古佳话,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成了知音的代表。
笔者在此环节安排学生练笔,是建立在学生充分感悟知音的基础上,让学生打开话匣子,出现个性多样的表达。正因为议伯牙摔琴绝弦和劝说、表白伯牙心声环节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够充分展开想象,多角度地表达心声。虽然小练笔所花时间不长,但所起的作用不小,是连接阅读和写作的纽带。教师应该为练笔寻找更多时空,把它渗透到阅读教学中,为阅读教学画上“点睛”之笔,为写作实践做好铺垫。
总之,文言文教学虽然教法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笔者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在品读、对话和练笔等教学环节顺势而导、导中利悟、以写促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教得生动,学得主动,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