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璞
(天水市博物馆,甘肃 天水 741000)
近年来,各地广泛挖掘历史名人,以期对当地旅游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和带动作用。在发挥好这一作用的同时,也是对文化资源的进一步积累。随着上官婉儿墓的发现和发掘,一些历史镜头再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值得重视的是,她的籍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史书记载的陕州陕县人变为了陇西上邽人(即今天水市人)。这一重要发现对于研究天水历史文化,推动天水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有必要根据墓志铭的记载对于上官婉儿的生平作进一步的再认识。
2013年9月,陕西咸阳发现一座带有5个天井的唐代墓葬,根据墓盖上篆书“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确定该墓墓主为上官婉儿,葬于唐景云元年(710年)8月。史载,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710年,在临淄王李隆基发动的唐隆政变中,与韦后同时被杀。
关于上官婉儿的传奇一生,史书上多有记载。从目前可见到的资料来看,在她的籍贯方面,均显示上官婉儿是陕州陕县人。但恰恰是咸阳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铭否定了这个结论,明确告诉我们:上官婉儿是天水人。墓志73厘米见方,志文楷书,纵32行,横33行,有空格,计982字,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
墓志对其籍贯是这样记述的:“……婕妤,姓上官,陇西上邽人也。”上邽,即今甘肃省天水市,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县,后改为上邽县;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置三十六郡时,上邽是陇西郡中一县;汉武帝时,置天水郡,上邽是其中一县;汉唐之间为秦陇地区交通中心和军事重镇,晋以后常为秦州治所。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古时候高等级官员或名人的墓志铭大都是当代的一些鸿学大儒根据官方档案来写的,是我们现在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当时人记当时事,档案资料齐全,年代几无差别,且没有篡改籍贯的必要。由此可见,关于上官婉儿的籍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应以墓志铭为准,她是天水人也。
在正史的影响下,上官婉儿的形象很长时间局限于淫乱才女上。过去由于相关史料缺乏,一般都以正史而论。墓志对婉儿做了积极正面的评价,文学色彩浓重,溢美之词较多,持肯定态度。“神龙元年册为昭容,以韦氏舞弄国权,摇动皇极,贼臣递构,欲立爱女为储,爱女潜谋,欲以贼臣为党。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降纶言”。从中我们似乎很清晰地看到那场政变的血雨腥风,而婉儿在这场政变中扮演的角色是“泣血极谏”,并不是韦氏欲篡皇权的帮凶。再看景元三年十一月的诏命:“……柔嘉顺则,内守恬淡,外防奢侈……珠玑不珍,堆籍为宝”。一个贤淑温顺、与书为伴的才女形象跃然纸上!她以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成为中宗文坛的标志者和引领者,对于当时文坛的繁荣和诗歌艺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时诏命说:“前昭容上官氏,相门积善,儒宗雅训,文学冠时。”“当时属词大抵浮靡,然皆有可观,昭容力也。”“上官体之精微处由掌中宗一朝文衡的婉儿而积极得到发展。沈宋之属后来居上,经张说、张九龄而影响于王湾、卢象以至王维一脉,更下开大历诗风。这一系直到晚唐都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雅体。”这些评价深刻阐发了上官婉儿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历史定位。对于上官婉儿为何在当世的评价远高于后代史书的评价,这种差异可能在于后代史官对女性参与政事的抨击,具有很大程度的偏见所致。
上官婉儿生活在一个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波谲云诡的时代,她一生跌宕起伏,与武后、中宗相始终。她不仅有文词,而且明习吏事,逐渐获得了武则天的信任,得以参与奏章的批复和政令的拟定,成为武周王朝的政治核心。《景龙文馆记》记载:自通天后,建(逮)景龙前,恒掌宸翰。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中宗李显复位之后,亟需借重上官婉儿的政治才干,又令专掌制命,深被信任,寻拜为昭容。昭容为九嫔之一,当时在后宫地位仅在皇后之下,上官婉儿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其政治地位又非武则天时代所能比拟。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云:“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嘉猷令范,代罕得闻,庶姬后学,鸣呼何仰”。“两朝专美”一词形容上官婉儿在武后和中宗朝的显赫地位,实不为过。
上官婉儿亲近武氏、韦后,这让她的表弟王昱十分担忧,他向婉儿母亲郑氏进言,这样下去必将给上官家带来灾祸。起初婉儿并不在意,但在李重俊兵变未遂后,她开始加强同太平公主等李唐宗室的关系。由于上官婉儿深得中宗、韦后信任,她专秉内政,祖父上官仪一案也被平反,上官仪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父上官庭芝追赠黄门侍郎、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墓志铭有记载);母亲郑氏则被封为沛国夫人。
虽然上官婉儿凭借她的聪明才智,周旋在武、韦、李等各大政治势力之间,并借此掌握国家大权,但她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昭容,没有自己的势力,朝堂上的风起云涌也让她疲于应付。公元710年5月,中宗突然死亡,这让上官婉儿感到了危机。韦后意欲独掌大权,让婉儿起草一份遗诏,第一,让十六岁的李重茂接班当皇帝;第二,让韦皇后辅政,就像当年的武则天一样,裁决军国大事。但由于李重俊的政变给了她足够的警示,婉儿“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降纶言”,又联络了太平公主。此时的太平公主在朝堂中已是举足轻重,她也乐意与婉儿合作,于是二人连夜起草好了一份遗诏。遗诏重点内容一共三条。第一条: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第二条:韦皇后知政事;第三条:相王李旦参谋政事。然而韦后并不满意,她准备效仿武则天当皇帝,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这无疑令李唐皇室感受了巨大的危机,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决定先下手为强。7月21日,李隆基引兵杀入内宫,声称“韦氏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大部羽林军临阵倒戈,韦氏一党来不及反应,尽数被杀,史称“唐隆政变”。而与韦后关系过密的上官婉儿也在诛杀之列,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深知其左右摇摆,此时若放过,定后悔无及,遂斩于旗下。
其时,“昭容觉事不行,计无所出,上之,请擿伏而理,言且莫从;中之,请辞位而退,制未之许;次之,请落发而出,卒为挫衂;下之,请饮鸩而死,几至颠坠。”在未得到宽赦的情况下,“亡身于仓卒之际,时春秋四十七。”婉儿死后,“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她的死固然是由于其在政治上的摇摆不定。政治是残酷的,处于封建社会的宫廷斗争更是残酷。婉儿一介女流,其才振于九洲,其力不憾社稷,她周旋于各政治势力之间,这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人生匆匆一世短,过后始知如云烟。谁又能一眼看透几十年后的事呢?李隆基斩婉儿,固疑其志,作为皇权斗争的铁腕人物,他为自己的今后道路扫平障碍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们说,婉儿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后来唐睿宗下诏追复上官昭容的职位,赠谥号为惠文。
《资治通鉴》记载唐睿宗下诏追复上官婉儿昭容职位一事,遍阅《唐大诏令集》却无从得见。有些时候史官记载历史并不是完全按照事实的真实面目,它也有很多因素在里面,其最大者莫过于政治的需要。这也许是《唐大诏令集》中未收录“追复诏”的原因;亦或是史书对婉儿籍贯记述有误的原因吧。
墓志没有撰写与书写者的名款成为一件憾事!史载“侍郎张说使子均收昭容尸,厚葬之,兼表请复昭容号,编序其文集。”或许张说也安排了婉儿墓志的撰与书?该墓志沉睡一千多年后,澄清了一些历史事实,亦有可能在若干年后,另有史料确证该墓志铭的作者。这是一种期待。当然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不落款的原因,在那种情况下,能冒着生命危险镌碑立志已经实属难得,谁还敢引火烧身呢。
无论如何,墓志还原了一些历史基本事实:上官婉儿在当世是积极正面的形象。上官婉儿是天水人。在我们挖掘利用各种资源开发旅游市场的今天,上官婉儿作为天水人的意义远大于墓葬的发现。
墓志图片
墓志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