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

2014-07-26 09:01于君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7期
关键词:项羽文言课本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通常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读懂文章内容,理解词句含义,梳理并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或用法上。学生视文言文为“洪水猛兽”,教师面对这种情况也苦不堪言。特别是课改以后课时的缩减,文言文基本上就是有“言”无“文”。文言文课基本上变成知识识记课。

可是为什么从初中开始课本就纳入文言文,我想其目的不是为了识记大量的文言词语,也不仅仅是文,明白一个文言词语的意思,准确的翻译文言句子,能够读懂一篇文言吧。几千年了,文言文仍然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不能偏废,但是也不能忽略甚至是漠视它们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让二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

一.在诵读中理解文意,在诵读中提升领会

重视诵读,文言文韵律都很强,想一想古时的那些老夫子摇头晃脑的抑扬顿挫的朗读,为何不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呢,在诵读中体味文言文所独有的韵味。有感情的诵读是亲近一篇文章的开始。鼓励学生学学那些老夫子们,先亲近文章。文言文的基础是言,对言的理解不能死记硬背,诵读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反复的诵读中,既加深了对言的理解、积累,又提升了对文的领会。

二.在兴趣中学习,在枯燥中寻找乐趣

高中课本所选的文言文大多不难,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结合工具书、注释自主探究解决其中一些语言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小组讨论式,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一篇课文的基础知识,每个小组都是提问者,也都是回答者,在问的过程中加强了自己对课文的思考,在回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变成课堂的主人,既调动了他们的兴趣,还解放了老师自己,不用一节课在课上滔滔不绝的讲,只是做了一个课堂的引导者,何乐而不为呢?

三.在自主学习中完成对重知识的积累

文言文的基础是言,不能忽略对知识的积累。一提到文言知识,给人的感觉就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理解、梳理、记忆三个环节不能绝对分割,它们如调色板上的颜料,相互交融,却不是每种颜色自己的光芒,从理解到记忆,积累往往需要循环往复多次,不是一次完成的。在前面的课堂上,学生通过预习、讨论、提高、解答的过程,相信对文章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解。那么这时就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梳理、识记。教师要定期引导学生对某一类文言现象进行归纳梳理,而这一过程尤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将自主学习进行到底。首先由教师提供必备的学习资料,然后组织学生研讨交流,交流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一些,比方说:检测式、小组竞赛式、化繁为简式等等,这样便于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这样定期对某一类知识做阶段性回顾整理,在温故中知新。

四.在创新中欣赏我们的文化瑰宝

在前面的一系列过程中,相信我们的学生对文言文的“言”的理解已经很透彻了。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学生用现代的眼光来欣赏、评价文言文,对文言文“文”的理解也不能仅沿袭几千年来的观点,古今结合,古今对比,学生一定会发现原来文言文不再是“出土的文物”,它们仍是我们精神的瑰宝,我们从中可以汲取到很多营养。如在学习《鸿门宴》中,学生对项羽的理解呈现了一面倒的现象,项羽身身上点暴露无疑。可是项羽在学生的头脑中又不是这个印象。老师便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困惑,推荐他们回去读《项羽本纪》,让他们写一篇小论文“我们今天还需要项羽吗”,鼓励他们在课堂展开辩论。学生们对项羽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个可敬又可悲的英雄相信深深地留在学生的心中。几千年过去了,可是项羽的光芒仍然闪烁在我们的课堂上。

本来大家都以为一课完美的文言文该结束了,但是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我们至今还能感受到他们精神的魅力,深受影响呢,是司马迁的如椽的大笔,这样顺理成章的欣赏了《史记》的笔法,带给我们的是写作上的启示。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习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其根本意义在于此。文言其实可以做到完美的融合。

于君玲,教师,现居山东莱山。

猜你喜欢
项羽文言课本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文言实词推断法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以项羽“学万人敌”为戒
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