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霞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17-02
当前,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运用能力体现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听是英语学习中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流能力,说是口头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流能力,说的能力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因此,提高听力不仅有利于说、读、写三项技能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为日后开展日常交流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推进英语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能否完成中学英语教学任务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当前初中学生听力理解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来教授学生提高英语听力能力的方法。
一、抓好听力教学,加强解题技巧的指导
1.预读题目及选项内容。在听材料前,学生应抓紧时间,快速浏览题目及选项,捕捉一切可以从题目及选项上获得的信息,并尽可能地预测内容,打有准备之仗。这样就使听力活动成为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
2.边听边记,强化记忆。听录音时,要养成记录的习惯,特别是对一些数字、人名、地名的摘记,因为这些内容容易过耳就忘。另外,记的时候要学会找窍门,如数字可用阿拉伯数字记,地名、人名可记下个别字母作提示。
3.忽略不重要的信息。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区分主次,区别对待,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注意力集中在与主题及所提问题有关的内容上,其他信息可以忽略。对于文中出现的生词,无论是否影响全文的理解,都不必深究。另外,学生还要学会根据上下文信息猜测词义。
二、加强听前引导
《新课标》在“语言技能教学建议”部分对听前活动的建议是:明确听的目的;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处理关键词;布置任务。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把听力环节当作考试训练,因此在单元教学的第一、二课时缺乏让学生熟悉单元话题的环节,既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没有语言知识的铺垫,而是直接播放教材中的听力任务。学生的听力水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知识面广,具有丰富的常识性知识及文化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有效地弥补学生语言知识和听力的不足,帮助猜测听力过程中理解有困难的内容。但是更多的学生知识面狭窄、语言知识不足、听力水平低下,所以听了一遍之后干脆就不听了,等待教师给出答案,很多学生听了三遍录音也没能完成任务。这种听前缺乏引导或引导强度不够的听力活动,不仅不能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很好的心理预期,而且会给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挫折感。
三、培养学生听力的兴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欲望。”因此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兴趣可以加强学习动机,增强记忆,因而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如大量的英文短诗,没有过多的生词,又配有悦耳的音乐,给人以美感,朗读起来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的英国儿童录音一般难不倒中学生,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尽量照原文复述,努力表现出自己“听懂了”。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对听懂英语的自信心。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有巨大的影响。在听力训练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在训练时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所选材料可以由词到句,再到文章,让学生觉得轻松,不会产生畏难心理。其次,要有的放矢地制订听力训练计划,让学生在心理上有足够的准备,满怀信心,这样再遇到听不懂或没有听到的内容时,可以果断处理,不至于影响后面答题。
四、加强听力技能的培养
在听力训练前,可以通过提问相关的问题或介绍背景知识,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积极主动地投入听力训练中。
在听力训练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抓关键词,作简要的记录。记录可采用数字代号,缩略语,头字语或一些其它符号来代替。甚至有时还可以画简图和简表来记录语篇意义。如果遇到难的词句,立刻跳过,不要死缠不放,影响后面的内容理解。
在听力训练后,对还没有做出选择的题目,迅速进行回忆整理。根据当时对该部分的印象,结合试题,大胆做出选择。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听力应试技巧,强化听力训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听力基础上不断提高。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