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黔灵
摘 要:对于中学音乐教学,许多学生反映,他们不爱唱课本中的歌曲,认为课本中的歌曲老套,不好听,而喜欢当今流行的歌星演唱的歌曲。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再加上有的教师音乐教学走入了误区,只为上课而上课,音乐课缺少了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不再与老师积极配合,音乐课也就成为一些学生的休息课。那么,如何让学生从喜欢音乐到喜欢音乐课?这对于音乐教师,乃至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课堂;兴趣;情景教育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具有文化品位的精神文化,之所以能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因为音乐从诞生之日起,人类社会就自动形成或主动创造了音乐文化的种种传承机制。而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但是,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觉得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而是,现在的学生十分难教,特别像我们这种被认为是次科中的次科的课目就更加难上课。究竟是我们老师、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是课本内容不符合学生的艺术需求
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学校、家长因素
从我校学生来源情况来看,大部分是附近城郊及城市贫困家庭子女,生源的素质相对城市的偏低。导致有一些课程开展得不是那么顺利。虽然如此,但我们每一位教职工都尽职尽责,自己动手,尽量上好每一节课。学生的家长,大部分都是生活在附近城郊,文化水平较低,不重视艺术教育的发展,他们觉得:音乐是次科中的次科,学不学无关紧要,只要求孩子学好数、理、化,以后就能打天下了。而且他们成天忙于工作,有的还在外打工、做小生意,难于抽空关心学生的学业,甚至有极个别家长认为:孩子的成材无关紧要,他们觉得只要在学校有人看管就行了。他们把孩子交给学校,认为是完成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还认为孩子学得好,是孩子自身的事情,并非是老师教出来的;相反,孩子若学坏了,他们就会责怪老师。部分家长不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导致了我们的教学工作难以顺利进展。如果我们家长能理解多一点的话,也许我们就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了。
二、教材方面
我们现在用的是湘版的教材,这教材音乐知识面很广,内容丰富多彩,符合我们的学生学习。但对于在形形色色社会中长大的学生来说就相对“OUT”了点。曾经有学生与我说过:“老师,这是什么年代的教材了,里面的歌曲难听,我妈妈的妈妈小时候都会唱了,怎么还让我们学啊?应该学一些潮流一点的,比如:摇滚、DISCO之类的,这些好听。”难道这就是他们喜欢音乐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觉:若上课本的内容,学生都是垂头丧气的,或是很不满意地跟你唱两遍。但,每当教他们学唱流行曲的时候,他们的激情都很高,犹如如释重负——大声高唱。也许真的是计划不如变化,我们的时代日日更新,很难适应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如何来引导学生学习了。
三、学生因素
在任教了一年多时间里,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理想:课堂纪律每节课总要提醒好几次,所教的乐理知识,总是记不住,比如:1=F,6/8表示什么意思”就这个知识点反反复复讲,可学生还是若无其事,还被学生认为我管得严,像我这样科目的老师就不该管他们。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早就存在了这样的一个念头:我是21世纪的新新人类,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有我的个性。加上这科不用参加升学考试,学不学无所谓。所以,在课堂上,不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多有声有色,他们就是不听,在下面开他们的小会。你若去阻止,他们就会不服气,越发的反叛,甚至会与你顶撞。他们觉得这样才能显示出他们的性格,会觉得骄傲、自豪……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音乐老师要以新理念为指导,新方法为利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而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乐园。所以,我们就要改变我们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再也不只是由专家编写的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家长以及各方面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为了让学生改变音乐课是一种负担的想法,我改变了我自己的教学方式:在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新课程中,我更尊重每一位学生,不管他们是智力发育迟缓,还是成绩不良、有过错。同时,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适当的时候,我还采取正确的强化行为:赞赏他们的独特性,赞赏他们付出努力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他们对自己的超越。给学生信心,与学生做真正的好朋友,让他们从而喜欢你,喜欢音乐课。教育实践告诉我,当孩子生来具有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产生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的“力”美,让我们摆脱各科教学的单纯工具性的枯燥。
如今,我的上课形式是:
1.课前5分钟左右让学生自主表演。什么形式都行,只要积极健康、向上就可以了,而且是学生作评委,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打分。
2.课堂实行了学生管理制:学生自主管理,若提醒不专心上课的学生后还是没做好的,文娱委员对其进行扣分。当然,有扣分就一定要有加分,对一些上课确实认真的,或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分。这样,让他们觉得老师的公平性,并且他们之间就有了一个支撑点,只要我们能自如地掌握好这个点,上起课来就轻松多了,学生也学得快乐多了。
3.一开始,我们学校就要求我们音乐老师负责好每天下午第一节上课前5分钟的唱歌课。为了更好地落实,我们找了很多学生比较喜欢的曲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在课堂上给5分钟学生自学一遍)一个学期下来,发现,我们的学生非常厉害——一首曲子,听一遍基本上都会唱,这也证明了我们学生的水平,应让这些优点好好发展下去。
音乐艺术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不能只靠主观的自我修养,还必须通过教育和外界的影响去实现。把行为规范和艺术陶冶结合起来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教育战线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一代铸造成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人。
今后,我要从审美、情感和思维空间三方面提出培养发展创造潜能的举措,即:在审美愉悦中,培育开发潜能的土壤;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让情感点燃智慧的火花;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典型场景中,拓宽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其实,音乐学科比其他学科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情交融;教材与学生之间,引发共鸣。老师、学生、学校都认真互相配合,该科肯定能更好地发展,学生学得更加开心,老师教得更加安心。总之,以情为纽带,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既是教育教学的目的,又是促进他们主动发展的有效手段。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努力吧!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起飞,让我们明天的音乐海洋更加碧绿!
参考文献:
[1]赵蓓莹.中国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史红杰.中国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编辑 马燕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