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岚
摘 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病例导入、复习导入、视频图片导入、人物或时间导入等多种方法,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学;教学;课堂导入法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开始或新知识传授前3~5分钟的师生互动活动中,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运用独具风格的、创造性的语言,结合表情动作、图像、组织调控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起着激趣引新的作用。如何在导入新课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对学习内容产生期待,由此激发他们对整节课甚至整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有着重要意义。根据精神科护理学的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多样化的导入,能让学生迅速摒弃杂念,进入新课学习中。现就常用的导入方法在精神科护理学中的具体应用做一个初步总结。
一、病例导入
这是较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对临床知识充满好奇。病案导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激发白衣天使的使命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去学习,进而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授“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和护理”时,先给出病例:患者,女,30岁,无业。3个月前开始出现被害妄想、幻听、幻视,行为及睡眠紊乱,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一直采用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治疗,疗效尚可。10天前治疗中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斜颈等症状,被迫停药。经利培酮治疗,患者精神症状明显缓解,能独立生活。再提出问题:哪些药物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氯丙嗪后出现的是什么反应?抗精神病药物还可以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如何对病人进行用药护理?案例和问题让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思考,印象深刻。
二、复习导入
该种导入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也比较常用。在新课开始前可以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以往所学知识与本节课的新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既降低了学习新知的难度,也利于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精神障碍常见症状—感知觉障碍”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医学心理学的内容,所以,通过复习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和区别以及各自的特性,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感觉障碍和知觉障碍的表现,并能区分错觉和幻觉这两个易混淆的概念。当然,在用这种导入时,我们要找准“新”与“旧”的联结点,把“新”与“旧”有机结合起来。复习导入法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视频、图片导入
用图片、视频导入,可生动形象地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在“阿尔兹海默病人的护理”课堂教学开始,给学生放映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片段——“为爱正名”。主持人充满感情的解说,纠正了世人对该病冠以“老年痴呆”这一错误的称谓;广告片图文并茂的展示,让学生了解“阿尔兹海默病”的主要表现,形象而生动,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四、人物或事件导入
青年学生大多喜欢追星,对著名人物的消息感兴趣,所以,在进行抑郁症病人的护理教学时,便以香港一位因抑郁症自杀的著名歌星的故事来导入;在学习“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时,通过讲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曾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扰,在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下,战胜疾病,并于199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学生通过故事能了解到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以及男主人公接受的几种治疗方法。这样的方法自然生动,便于理解,学生很欢迎。
五、实物导入
利用模型、标本、教具等实物导入新课,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既吸引学生注意,又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讲授精神科的安全护理之前,先出示如绳子、玻璃瓶、指甲刀、耳机的生活用品等,告知学生:这些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物品,是严禁带入精神病房的,因为这些东西对精神病患者而言是有安全隐患的。为了保障病人的安全,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精神科的安全护理呢?这样,很自然导入新课。
六、考点介绍导入
这种方法适用于每一教学单元的新课引入。由于精神科护理学自2011年起成为国家护士资格考试的内容,有相应的考试大纲和考点要求,这些考点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点讲解和强化记忆理解的内容。所以,在每一章的学习之前首先介绍考点内容,帮助学生把握重难点,使教学进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俗话说“教无定法,教有多法”。精神科护理学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每节课都不应该拘泥于某种形式的导入。应根据学生实际,紧扣教学内容,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兴慧.医高专英语课堂导入方法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7):77-78.
[2]丁琴华.精神科护理学常用教学方法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2A):171.
编辑 郭晓云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