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滨
三年前,发生在中关村管委会的一件事,让我对诚信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天,有位从美国归来的企业家,一进协会的门就先哭了。堂堂的“海归”老板为什么泪点这么低?原来,不久前他招收了一名员工,是位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这位高材生是主动来应聘的,信誓旦旦地要“为企业大干一场”,还主动交了5万元的保证金,以示决心和诚意。“海归”老板被感动了,庆幸自己得了个“金宝贝”,很快就与他签订了3年劳动合同,并且专门争取了一个进京指标,帮他办理了进京户口,同时砸了4万元钱送他参加专业培训,让他接手了企业的核心技术,把最重要的岗位交给了他。可以说,对这位“难得的人才”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研究生在办好户口的第二周,就向企业提出了辞职,原因很简单,就是想跳槽去另一个挣钱更多的公司,还“忘恩负义”地到法院起诉了公司,要求归还5万元保证金。法院最终判决企业退还保证金。
费尽周折争取到的进京指标付诸东流,数万元的培训费打了水漂,更糟糕的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也随之流失。这位“海归”老总的心碎了,“中关村还有诚信吗?!”一气之下他忿然选择了离开。
这位“海归”企业家的遭遇让我很震惊,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关村,这个被称作中国“硅谷”的高科技产业中心,这个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标志性影响的 “国家级”人才特区,难道就没有办法解决诚信缺失问题吗?
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冲动,那就是要创立一个诚信机制,解决诚信缺失问题,改善中关村创业环境,用诚信机制托起中关村人的梦想!
我带人先后走访了350多家企业,有时一天就要走访7、8家。虽然说到诚信的重要大家都认为是“迫在眉睫”,但说到解决,许多企业家就没了信心,有人甚至劝我:“会长呀,这事政府都没什么好招儿,您就别费劲了,解决不了。”我这人却天生一根筋,偏要啃啃这块硬骨头!偏要把这种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个月时间,我终于完成了《可信中关村公约》第一版。《可信中关村公约》设立了2个可担责任的诚信机制,第一个诚信机制是违约处罚,比如员工失信要承担5万元违约金。第二个诚信机制是行业黑名单,一旦上了黑名单,就会受到行业的联合抵制。《可信中关村公约》既引导了员工诚信从业,也使企业敢于花钱培养人才,所以得到了企业和员工两方面的认可,并在实践中不断被完善升级。今天,可信公约已经升级到第19版了,60页,20万字。依据北京市人大通过的《中关村条例》,可信公约中设立了五个可信认证:即“可信员工”、“可信实习生”、“可信企业家”、“可信高管”和“可信产品”认证,分别对应解决企业留人难、大学生就业难、企业贷款难、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难、老百姓放心消费难等诚信缺失造成的五大社会困难,并且可以为全国提供可信认证服务。
大家知道,有一家著名企业,员工有900人,每年有20个进京户口指标,施行可信公约之前,要流失一半;施行可信公约之后,连续三年没有人离开。
还有一家英泰智公司,刚刚成立两年,缺少流动资金。我们知道后,核实情况,主动为他办理了“可信企业家证”,帮他拿到了150万信用贷款。
“失信共输,诚信共赢”。如今的中关村人已经深刻认识到: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名片;诚信是立足市场的基石;诚信是人一生的身份证。中关村人践行的是:可信中关村,我的责任;可信中国,我的责任!
(作者系中关村软件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