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2014-07-25 16:22王琦
成才之路 2014年19期
关键词:求助者不合理咨询

王琦

现代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利用咨询、讲座、宣传资料、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和善待心理问题,提高他们面对挫折的应对能力。下面,结合一个心理咨询案例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一、求询者基本情况

(1)人口学资料。Z(化名),女,20岁,大二学生,身材偏瘦,长相甜美,独生女。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史。

(2)個人成长史。求助者来自某偏僻的地区,家庭条件一般,但从小性格较开朗,乐于结交朋友,学习能力强。从小失去母亲,由父亲抚养长大。所以,父亲对她要求非常严格,期望很高。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担任班长职务,成绩优异。在高三时,父亲病重入院。由于要照顾父亲起居,导致高考失利,只考上专科线。大一时,父亲在家乡因病逝世,但亲人一直隐瞒着她,放假回去才得知消息。自此事起,性格变得敏感、多疑,不喜欢和人沟通,并且改变了自己的穿着打扮,留短发,穿牛仔衣裤,戴棒球帽,经常独来独往。

(3)精神状态。求助者穿灰色T恤和深色牛仔长裤,头戴棒球帽,衣着整齐,精神不振,举止得体,待人礼貌,语言清楚。她绝大部分时间是低着头,偶尔回答问题时会抬抬头,但是会避免和人目光接触。对于父母的话题非常敏感。

(4)身体状态。自幼身体健康,在父亲去世前从未出现严重的身体疾病和精神伤害。自从知道父亲去世后,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经常晚上整晚躲在被子里哭泣,体重减轻,体质变差。

(5)社会功能。学习比以前更加努力,但成绩没有明显上升。仍然担任寝室长,同学关系尚好,有两个要好的朋友但彼此间的沟通明显减少。不愿正视他人,且不愿过多交谈,外貌、着装向男性化转变。

二、主诉和初步印象

(1)主诉。以为自己是一个“不祥”的人,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人都会因此受到伤害,小时候就隐隐约约有这样的想法,父亲去世后这种想法更加严重,不敢和其他人关系过于亲近;不想让别人关注到自己,就把自己打扮成男孩子模样,如果有身边的人受到伤害,就会害怕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别人受到伤害;在持续的心理压力下,脾气急躁,寡言少语,和同学朋友关系疏远,心理感觉压抑。

(2)寝室同学叙述。从大一下学期开始,Z(化名)就不太和我们说话了,叫她出去玩也不去。也不像以前一样爱打扮了,现在看起来就像一个男孩子,晚上经常在被子里哭。

(3)初步印象。求助者自己来我办公室找我,刚来时显得比较紧张,入座后视线游离,不敢和我对视,拘谨压抑。叙述情况条理清楚,回答问题能抓住要领,交谈合作,定向准确,语调偏低。注意力集中,思维反应适度,智能记忆好。情绪低落,心情不好,对父母等话题十分敏感,一提到就会哭泣。希望改善自己的心境状况,但对于如何行动不知所措。

三、评估与分析

(1)初步评估。综合我所收集的资料,Z智力正常偏上,自知力完整,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虽然个性有一定变化,但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良的情绪反应。

(2)个案分析。主要表现在Z目前尚未从母亲从小去世,父亲突然离世而自己事后才得知消息的事件中解脱出来。因为一些原因,有了因为自己的“不祥”而造成一系列不幸事情发生的想法,从而有了焦虑的情绪。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四、咨询目标和方案

①根据以上的评估与分析,同Z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近期目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指导她认知重建,克服非逻辑的即非理性的思维方式。2)长期目标:引导Z掌握正确的认知方法,完善个性。帮助其领悟“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样一条重要的生活哲理,掌握一种优化心理素质、改善自身性格的好方法,使其走出父母去世的阴霾,对自己和社会重新充满自信,重回正常的成长轨道。②咨询方案: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咨询的根本目标是帮助求助者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改变以想象代替客观、以“理应如此”限定自己思想情感的行为,改变求助者主观看问题的极端的完善欲,帮助其正确认识情感活动和精神活动的规律。

五、咨询过程

第一次: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和诊断评估。第一次咨询主要是通过摄入性会谈,采取尊重、真诚、共情等技术,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诊断。通过摄入性谈话,我发现Z对待事物的看法比较悲观,总觉得他人的不幸是因为自己造成的,对他人也总有一种提防心理,生怕别人受到伤害,因此逐渐把自己封闭;对于别人的评价十分看重。在这不合理想法和矛盾的心理作用下,Z产生了负性情绪反应,让她情绪低落,想要封闭自己。但她病程较短,有自知力,社会功能未受损,属于心理问题。

第二次:实施合理情绪疗法。本次咨询中,我按照ABC理论模式帮助求助者明确她的不合理想法。在谈话中,我帮她找出令她苦恼的根源在于对父母去世原因的错误认知。由于她本身确实不幸,出生时就失去了母亲,和自己相依为命的父亲又突然离世,和身边的同学、朋友一对比,可能就产生了心理冲突,引发了心理问题。我向Z解说了合理情绪疗法和情绪ABC原理,她表示能够接受。我让她认识到A、B、C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下:诱发事件(A):“母亲从小离世,父亲又突然逝世”,情绪和行为上的后果(C):“产生逃避社会和隐藏自己(不和同学朋友交往、改变形象,男孩子打扮)的不合理的想法(B):“我生命中和我最亲近的、最重要的、最在乎的人总是不会有好结果。”让Z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是因为自己的不合理想法和思维方式造成的。接着,我和她一起分析出她的2个不合理想法:①和我亲近的人都不会有好的结果;②我要和我在乎的人保持距离,我要隐藏我自己,不想让别人和我太亲近。咨询结束时,我要求Z根据本次的分析,将不合理的想法进一步具体化。

第三次:Z逐步认识到自己想法中的不合理之处,并尝试用合理的理念去对待自己的问题。本次咨询的主要任务:巩固前两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强化合理的情绪体验,让Z摆脱原有的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Z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在Z充分信任的基础上,我将她的不合理想法扩大到她对生活其他方面的认知上,如对学习、生活和朋友以及对自己的态度上,让她根据ABC理论,自我审视自己的不合理想法,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自信、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六、效果评估

(1)同寝室同学评估。Z性格逐渐变得开朗,和同学们有说有笑了,上下课会和同学一起走了,晚上也很少听到她在被子里哭泣。

(2)Z自我评估。我现在觉得父母的事情并不是因为我才发生的,虽然想起他们我还是会伤心,但是为了父母的灵魂看到自己过得开心、快乐,我自己也会努力,让爸妈看到开心的我。

(3)我对Z的评估。咨询结束以后,Z的精神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改善,改变了对于自己不合理的想法,摆脱了关于自己“不祥”的揣测,能够积极地面对同学和生活,男性装扮逐渐有所改变,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总结与体会

本次咨询总体上比较成功,运用的认知行为疗法较为恰当,但在某些细节操作上面还是存在一些欠缺。

总之,我们要关心学生人格成长和完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提升心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湖南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求助者不合理咨询
在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
在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拒绝的正确方式
让求助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