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摘要】新时代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教学条件,极大丰富了课堂内容,有利于教学效率的大大提升。教师要找到信息技术与自己所教学科的契合点,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丰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这个媒体,吸收更为丰富的知识,大大开拓自己的视野。当然,信息技术能否充分得到利用,关键在于教师的整合工作。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教师务必从操作技术等层面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学习兴趣信息量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33-01
在目前教学中,对计算机的使用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是部分教师由于年龄偏大或操作技术生疏,对计算机干脆弃置不用,甚至对计算机抱有敌视的态度,认为其不如传统的教学道具。二是部分教师过分依赖计算机,几乎是每堂课必用。更为致命的是,有的老师一味追求课堂气氛,课件内容华而不实。整堂课,热闹非凡,其实学生并未学到有用的知识。这两种现象都是语文教师要规避的。从计算机与教学联姻开始,广大教育工作者就一直在探索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佳途径,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新理念更加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所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让学生从小树立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认知工具的意识,非常必要。而语文又是最基础的学科,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便是现代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之一,下面就我对这方面的研究并结合课例谈几点体会:
一、借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丰富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我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鸟的天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激起学生了解鸟的天堂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读文,欣赏鸟的天堂的美。在学习“众鸟纷飞”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适时播放了课前编辑的鸟活动时的声像资料。学生阅读的文本语言一下子活起来,动起来,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二、借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如我在教学杜牧《山行》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深秋时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上课初,我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我诵读全诗,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我演示了课件,在红红的枫叶缓缓飘落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三、借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增加语文课堂教学学习信息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操作平台,教学活动基于网络环境下,在交流、讨论、启发等活动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四、借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如在《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教学前,我发现学生对红军革命战争时期的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是,学生的信息来源之一——校图书室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因此教师可以直接组织学生上网查询,以革命战争为线索,上网进行拓展阅读,当学生坐在电脑前,便会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没有陌生感,没有约束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样,他们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体现,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的整合绝对不是赶时髦,实践证明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法宝,应该得到更多的推广与运用。通过实践与探索,我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的整合的优势,有利于突出教学重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随着人类对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发、研究、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的整合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