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平
【摘要】Kress & van Leeuwen将Halliday功能语言学中的纯理功能思想延伸到视觉模式,创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内容的分析图像的视觉语法,并对构图意义三种资源: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进行了分析。论文试图从这一理论出发,对校徽这一多模态文体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解读,并进一步论证这一理论在校徽这一文体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 校徽构图意义视觉语法
【Abstract】Kress & van Leeuwen take metafunctions into visual modality to analysis and then developed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with the representational, interactive, and compositional meaning as its core, and further analyzed the three resources of compositional meaning: information value, salience, and framing. This paper will try to use the grammar analysis Zhengzhou Universitys school badge and further test its practicality.
【Key words】multimodal discourse; school badge; compositional meaning;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H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46-01
一、引言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语篇世界呈现出数字化、多模态化的特点。系统功能语言学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多模态话语进行了解读,如Kress & van Leeuwen(1996,2001)、张德禄(2009),朱永生(2007),李战子(2003),胡壮麟(2007)等对多模态话语的产生,理论基础,意义以及多模态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试图从系统功能理论出发,以郑州大学校徽为例进行解读,旨在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大学校徽蕴含的意义。
二、理论框架
Kress & van Leeuwen(2001)认为语篇的多模态性是当今世界人们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他们将韩礼德功能语言学中的纯理功能思想延伸到视觉模式,创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内容的分析图像的视觉语法,并进一步划分构图意义的三种资源: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
三、郑大校徽的构图意义解读
大学校徽作为高校形象识别系统 (UIS) 中视觉识别系统(VI)的重要元素。大学校徽代表大学形象,体现办学理念,承载其精神。郑大校徽以红绿为主色调,整体的圆形设计,展示了郑大浓厚的学术氛围及人文关怀。
1.信息值
信息值是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放置实现的。任何特定的元素在整体的角色取决于它是被放置在右边、中间还是边缘,或者是图片/页面空间的上方还是下方(李战子,2006)。
郑大校徽的核心部分是由“Z”“大”“人”三者巧妙合理的组合起来,表示郑大人。其“人”字部分,及红色部分线条笔直棱角分明,彰显了郑大以人为本精神,以及郑大学子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而“Z”则以优美柔软的圆润向上的线条展示,而整体形象又似山峰,照应了郑大精神:莘莘学子不断在知识的道路上求索的意向。将“郑大人”置于中间位置,彰显了郑州大学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2.显著性
显著性是指的是元素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不同程度,可以通过被放置的前景和背景、相对尺寸、色调值的对比、鲜明程度等不同来实现(李战子,2006)。
郑大校徽整体以暗绿色为主色调,在中心位置又添加鲜艳红色,强烈的色彩对比,使校徽引起观者注意。且红色、绿色互为补色,暗绿色代表着浓郁的学术氛围,红色代表朝气蓬勃的精神,搭配舒适协调,展现了郑州大学的文化精神和内涵。“郑州大学”与“Zhengzhou University”字体的迥然,也给校徽增加了灵动的色彩,凸显其灵活的办学理念,这样的设计是郑大自我形象的外在展示、自我身份的内在认同,同时体现郑州大学的办学理念,突显其办学特色,承载其文化精神与内涵。
3.取景
Van Leeuwen认为取景就是视觉语篇中的成分之间的连接于非连接。李战子(2006)认为取景,指的是有无取景手段。
郑大校徽可分为三个层次:圆形边界:郑州大学&Zhengzhou University即“郑大人”这一图像;在圆弧线与图形、字样之间还有一些空间的分离;中间位置“Z”“人”字是合并为一体的,“Z”处在“人”字之上。可以看出,图片中用到了取景的两个方法:分离和合并。首先由圆弧线以及空间将“郑州大学”与“郑大人”这一象征性图片分开,显示了郑州大学与郑大人是不同两个个体。中间部分,又将与框架和字样同一颜色的“Z”字,与“人”字合并,展现了郑大人这一形象,同时还将郑大人融入到“郑州大学”整个氛围之下,从另一个层面表现出郑大人与郑州大学的不可分割。这样的设计充分展现了郑州大学的和谐校园氛围。
四、结语
本文以Kress &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框架,对大学校徽这一多模态符号进行了解读,通过对郑大校徽构图意义从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三个方面的解读,从新的角度阐释了郑大校徽所蕴含的理念,印证了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校徽这一多模态话语进行解读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Kress, G. & van Leeuwen, T.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Arnold, 2001.
[2]Kress, G &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M]. Burwood: Brown Prior Anderson, 1996.
[3]胡壮麟.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 [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4]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 2009(1):24-30.
[5]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 2007(5):82-86.
[6]李战子. 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 外语研究, 200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