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辉明
【摘要】学校体育课教学中,适时将简便、经济、实用的橡皮筋运用到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能有效地配合教材教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训练效果,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身心素质。
【关键词】橡皮筋运用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85-02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锻炼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理有效地改造和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才能促进有效的课程实施。苏赫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要想使学生产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体育带来的成功喜悦。本人结合多年以来针对体育课教育教学实践,将简便、经济、实用的橡皮筋运用到体育课教学与训练当中,能有效地配合教材教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训练效果,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身心素质,收到良好效果。
一、有利于消除学生畏惧心理
当前,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基于家庭的过分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生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抗挫折能力、自理能力较差,在体育课堂上反映出的状况:怕脏、怕累、怕苦、怕丢面子,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运动当中,特别是部分女生,看的、站的、扭扭捏捏在体育教学中,将简易的橡皮筋运用到课堂,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功效。例如:(1)在跨栏跑教学过程中,学生,特别是女生,对栏架上的横木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害怕受伤,出现“跳栏现象”。因此,在跨栏跑教学中运用橡皮筋代替横木,由于橡皮筋有弹性,过栏下压时不会伤腿,学生能够大胆的去跑、去跳,可消除学生怕伤、怕疼的畏惧心理,在欢快愉悦的活动中教学目标自然就达成;(2)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利用橡皮筋代替横杆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充分体会原地倒肩挺髋、原地跳起倒肩挺髋、原地跳起挺髋后甩腿、过杆等动作,可以减少捡杆的时间,加大练习密度;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将橡皮筋的一端放低、一端放高,倾斜橡皮筋,便于练习和动作的快速掌握,既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又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性,同时可以利用橡皮筋练习摆动腿动作,踏跳腿接着越过橡皮筋做此辅助性练习,可纠正初学者练习跨越式跳高时弯膝过杆的错误动作。跳高初学阶段,用橡皮筋代替横杆,可减少学生的害怕心理,有利于正确技术动作形成。
二、有利于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体育教学改革目的就是让学生能主动参与运动,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学生要参与体育,关键在兴趣,要有兴趣就得让学生体验体育带给他们的成功快感。在体育教学中,妙用橡皮筋,就能收到一定的良好效果。(1)在跨栏跑教学中:学生在橡皮筋上尽情、欢快、放松、自然的跳,真有“刘翔能做的我也能”的感觉;(2)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利用橡皮筋做横杆,学生每次都能跨越过一定的高度,即使臀部碰了,但还是过了橡皮筋,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到超越自我的成功喜悦,由此产生的体育兴趣越来越强烈;(3)橡皮筋作为简单、实用、无危险性、携带方便且运动时又不受场地限制的器材,越来越受师生的喜爱。在体育课堂上、课外活动上总能见到学生身上带有一条橡皮筋,原来学生是在玩花样跳皮筋游戏,在两脚交替跳中完成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以跳跃为主,穿插着点、迈、勾、挑、跨、碰、压、踢、绊、绕、盘、踩、掏、摆、顶、转等趣味横生的基本动作,同时还可组合跳出许多花样来,充满了趣味性,既可以单人跳,还可以集体跳,可以跳出各种花样,如三角形、棱形、斜线形、八字形、波浪形等,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三、有利于纠正学生不规范动作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可合理有效地利用橡皮筋课程资源促进有效的课程实施。例如:(1)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与训练中,可拉一条橡皮筋(离地15厘米左右)置于起跳线前,要求他们起跳时眼看前方,越过橡皮筋,纠正部分学生起跳时身体前倾,来不及收腹提膝的错误动作;(2)在蹲踞式跳远的教学与训练中,在起跳板前1.5-2米拉一条30-50厘米高的橡皮筋,要求学生短程助跑后,保持“腾空步”姿势,越过橡皮筋后,再向前提举起跳腿,防止起跳腿提举过早,影响远度;(3)在短跑改进摆臂动作教学与训练中:学生跑步时,身体不协调,摆臂时容易出现左右摇摆,摆不到位等错误动作。为固定动作,使学生较快掌握,可运用橡皮筋来达到这一目的;(4)原地投掷实心球教学与训练中:为解决学生向下掷实心球,几乎不存在抛物线的错误动作,拉一条高度2-2.5m、长12-15m的橡皮筋,学生在老师或小组长的指挥下,要求投掷超过橡皮筋,以提高出手角度,纠正学生先弯腰、低头再掷球错误动作;(5)跨栏跑模拟练习:在跨栏跑教学中运用橡皮筋代替横木,由于橡皮筋有弹性,过栏下压时不会伤腿,学生能够大胆的去跑、去跳;(6)在跳高教学与训练中:利用橡皮筋代替横杆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充分体会过杆动作,减少捡杆的时间,加大练习密度;(7)跳跃素质练习:将高1-1.5米的木桩(或自制竹竿标枪)钉入地里,左右相隔2-3米,前后相隔60-80厘米,两边各8-10根,橡皮筋的两端分别栓在两边的木桩上,练习者依次跳过橡皮筋;或利用见习生用手牵拉橡皮筋,向上纵跳或移动向前跳,同样取得良好效果。要求学生练习中双腿并膝,双臂抱膝,协调摆动,跳过橡皮筋,随着弹跳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步增加橡皮筋的高度,同时可穿插跳橡皮筋比高比赛。橡皮筋在日常教学与训练中经常用到,当然它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在各种球类、体操、武术、游戏、素质训练中都能运用,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根据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方能有效开展和实施。
四、有利于构建愉悦有效课堂
课程改革关键在于把新体育课程的理念转化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终身受益。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式,使师生耗费最少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结合本校的教学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挖掘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大胆改革与尝试,将内容丰富的地方资源进行改编创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其在学校体育中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营造一个愉悦、欢快、合作、竞争、探究的体育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成长,构建一个愉悦有效的体育课堂。例如:(1)在利用花样跳皮筋进行素质训练时,同伴唱起童年歌谣:“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唱不同的歌跳法不同,一般在唱完一首歌后脚要正好将皮筋踩住。每跳完一曲皮筋高度便升高一次,依次为脚腕、膝部、胯部、腰部、腋下、肩膀、耳朵、头顶、小举、大举,学生在愉悦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既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又使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带来的成功喜悦,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就越来越强烈;(2)在利用橡皮筋进行各种游戏竞赛中,学生由于消除了畏惧心理,男女生都会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当中,自然就营造出愉悦、欢快、合作、竞争、探究的体育课堂氛围,教师的体育教学目标达成,学生身心素质得到提高,教学过程也就达到最优化。
总而言之,学校体育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独立体育锻炼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徐礼云,橡皮筋的跳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4(1)
[3]刘世东,有效提高跨越式跳高教学效果的辅助性练习[J],中国学校体育,2013(6)
[4]黄秀玲 黄永奇,体育课上皮筋妙用七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2(S2)
[5]胡正用,巧用橡皮筋练习立定跳远[J],田径,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