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安
【摘要】近几年的高考生物学试题中的图形、图表题考查的较多,这与其特点密切相关。我们研究的最多的也是这种图形、图表题的解题方法技巧等。然而生物试题信息量大来源广泛,有的题目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需要在大量的题目信息中,提取关键学科信息要点,再通过对知识点的串联、并联、迁移、转换、分析、综合等方法来加以解决。我们平时的常规教学中总会找出每一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及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提高成绩。笔者在备考中,尝试了一种比较另类的方法:“图”“表”法。目的是把题干中复杂信息、数量关系转化为形象易懂的“图”或“表”,让题干中隐蔽信息得到充分的显露,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关键词】图表图表结合图文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62-02
“图形”直观形象,“表格”准确明了。特别在生物学科上“图”“表”联系的更紧密。 “图”,“表”能直观地题目中反映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过程;“图”,“表”能高度简洁地概括考题中生理活动之间的相同点、区别和联系;“图”、“表”把抽象的题干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表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曲线图等,通过“以图助表”、“以表解图”、“图表转换”、“图(表)文结合”使它们互为补充,充分发挥的“图”“表”各自的优势,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一、借助“图”“文”结合 巧解生物题。
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较为复杂,单纯的利用文字解释过于繁杂,或只是平铺直叙,很难体现生物学中的规律和联系,学生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文”转“图”,图表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比较复杂的生理过程转换成图的形式加以呈现,能够有效地提高解题效率
例1、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AD)
A. C3化合物减少 B. C3化合物增加
C. C5化合物减少 D. C5化合物增加
分析:本题单单从文字理解去解答,比较抽象难理解。通过题干文字转换成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如下图),学生利用图解的直观性,从中体会光合作用过程中条件改变后各种物质的变化情况,解题也就得心应手。
二、以“表”解“文”,化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优化解题过程。
在生物试题中数据一般是表示生物学实验的过程、从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和结果,或者是某生物现象、过程,或者是遗传规律的数量关系,通过文字说明的形式表述复杂数量关系,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理解能力,抽象的分析能力,大大增加题目的难度。但只要我们把文字数量关系转换为表格数量关系,真观、清晰、明了的展示题干中隐藏的复杂的数量关系,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例2、(2013广东卷25)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多选)
A. 白眼雄果蝇占1/4
B. 红眼雌果蝇占1/4
C. 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D. 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
【解析】由题可知,红眼和白眼在性染色体上,XBXb和XBY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1︰1︰1︰1,亲本中均缺失一条Ⅳ染色体,因此后代中缺失一条的占1/2,缺失两条的和染色体正确的均占1/4,缺失两条的不能存活,因此后代正常染色体的占1/3,缺失一条染色体的占2/3。因此后代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染色体数目正常的红眼果蝇占3/4×1/3=1/4,缺失1条Ⅳ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2/3=1/6,因此答案为AC。
这样的解题比较抽象,很难理解,一般学生看了也还是不明白。如果我们独辟蹊径通过以“棋盘表格”助“文”,难题就轻而易举化繁为简。
如下图以亲本雄配子为行,雌配子为列,配子的随机组合为“子代基因型”,“Ⅳ”表示含有Ⅳ染色体“0”表示不含有Ⅳ染色体,“00”表示致死。
点评:在解答这类遗传题时,以我们一般方法独立分析每对性状再用乘法原则相乘,但是存在致死问题,很容易搞错各性状比值,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也就很难得分,这就成为了2013年广东高考生物选择题里的压轴题。只要我们转换思维,通过以“表”助“文”,以“文”换“表”通过对题干中遗传关系进行加工或换算,再转换成数据棋盘表格、数量关系表格等。把这些解起来很困难的遗传题,转化为“表格”数量关系,直观易懂,一般学生都能轻松解答。
三、充分的分析问题, “图”“表”互换,互为补充,互为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
例3、(2010上海卷)(六)分析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资料,回答问题。(11分)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41.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_____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
42.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_______跟不上_____反应。
43. 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mg CO2/1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_____(mg CO2/100 cm2叶·小时)
【解析】生物表格题一般以科学试验或调查的数据用数据表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其后分析的第一手资料,任何表格都是由行和列组成。列是表格所反映的项目,行是表格的主体内容。传统的解表格题的基本策略:从标题起审题,再从行、列入手,理顺行列之间的相关性,分别固定行或列,运用单一变量原则,对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就要求比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是数据表格的明显不足之处,这时候只要考虑下利用“数据表”转“曲线图”的方式,利用曲线图的直观新颖,简洁明了的特点与表格互为补充,充分利用各自的优点,大大提高解题的效果。如图:
点评:“表助图”与“图助表”它们在解题时不是单独出现与使用,把它们有机的结合会使你做题变得直观而容易。
四、以“表”解“图”,分析各种图表,把曲线图转化为表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4、2013年高考理综试题(山东卷)生物科的第6题是选择题的压轴题,考查遗传学分离定律的应用,涉及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信息量和计算量均较大,思考的空间也很大,会用掉考生较多的时间,对考生获取信息能力、图表转换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但仔细分析来看,只要掌握这一类题目把“图”转为“表”的解题技巧,,可以节约时间,下面就本题解题方法总结如下。
题目: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本题的难点在A,B选项上,只要我们巧妙应用数据表格——“配子棋盘法”:利用基因频率计算子代的基因型频率。
1.根据亲本基因型Aa,统计基因频率A为1/2,a为1/2,得到F1的基因型频率。
去除基因型为aa个体,得到F1的基因型1/3AA和2/3Aa。
2.计算F1基因频率A为2/3,a为1/3,得到F2的基因型频率。
去除基因型为aa个体,得到F2的基因型4/9AA 和4/9Aa,Aa基因型频率=1/2。
3.计算F2基因频率A为3/4,a为1/4,得到F3的基因型频率。
去除基因型为aa个体,得到F3的基因型9/16AA 和6/16Aa,Aa基因型频率=2/5。
分析:在遇到一些遗传题或曲线图形题时,通过转换成数量表格来辅助解题,简化了对空间想象力难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解题效率。
启示:
生物学作为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严密性与定量化是其重要特征。《全国高考考试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方面内容”的能力。图表题也是高考的常考题,掌握灵活应用 “图”“表”解题也就尤为重要。
纵观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的出现的图表题,有坐标曲线,有数据表格、有柱形直方图,有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过程图,有的是在总结规律过程中形成的图表。“图”“表”结合、“图”“文”结合、“表”“文”结合,有利于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因此,“图”“表”结合不应仅仅作为一种解题方法,而应作为一种基本的、重要的生物解题思想,作为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来学习研究和掌握应用。要将“图”“表”结合法运用于解题教学和解题实践。“图”“表”结合法要求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掌握,仅仅靠几节课专门讲“图”“表”结合法解题的例子,是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
[2]《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
[3]《2013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理科综合)》
[4]《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