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思维训练对策研究

2014-07-25 05:25:23郑宏
大学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语序应用文主旨

郑宏

[摘要]应用文写作是以满足人们使用需要为目的的写作活动,在写作活动中,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在于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用文写作的主要思维类型是逻辑思维,应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始终,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思维训练主旨谋篇布局语序

[中图分类号]H1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069-02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宗旨,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实践性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终极目标。应用文写作课程既讲授写作理论知识,也着眼于写作实践,与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职业生涯密切联系,是学生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和纽带。然而,目前应用文写作的学科建设并未出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蓬勃局面。在多年的应用文教学实践中,以写作过程教学为中心、以整合写作过程结构知识为核心、以向学生灌输写作过程知识为目的的传统“学科式”课程观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深究其原因,即学生缺乏基本写作能力的提高,忽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应用文写作是以满足人们使用需要为目的的写作活动,在写作活动中,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在于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任何写作都离不开思维,写作的过程就是复杂的思维过程。从资料的收集到选材,从观点的形成到表达,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思维的活动,每一篇文章的写成都是写作者思维活动的结果。因此,提高写作能力最根本应着眼于提高思维水平。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文体思维的训练,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将“思维训练”这一理念贯穿于日常教学的始终,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写作思维训练极其有必要。

一、主旨思维方法的训练

古人云:“文以意为主。”立意是应用文写作的关键环节。应用文的立意必须要做到明确、集中、深刻。“明确”和“集中”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围绕一个主旨集中表达,行文“立主脑,去枝蔓”,紧紧围绕主旨组织有关内容。“深刻”要求学生对事物有一个深入、透彻的认识,即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此外,主旨的确定还要求写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针对归纳和概括这类常用的应用文写作思维进行相应的训练,主要是让学生从掌握的具体材料中找到一种反映本质特征的思想或观点,从而形成应用文的主旨。正确的归纳和概括是建立在对材料的全面分析和综合考虑之上的,要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把握住该类事物的基本特征,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把他们一学期做的事情全部书写下来,进而要求他们对日常各项工作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理性的认识,如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等,针对主旨问题训练其归纳和概括的写作思维能力。

二、收集材料、处理材料能力的思维训练

材料是构成应用文的要素之一,凡是在应用文写作中用来提炼主题和表现主题的事实、数据和观念,都是材料。材料的收集应当充分,材料的选取应与主题结合紧密。材料的收集和选取应注重学生观察、调查和阅读方法的培养。

观察,即在工作实践中直接观看、体验和感受并获得第一手材料的过程,是有选择、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也是有所推理、有所判断、有所取舍的过程。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如果要表达事故现场、工作情景、人物情态、产品外观等内容,就需要用观察法获得。

调查,即到现场实地勘察、找知情人询问或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得数据和事实,对某一情况进行了解和认识的过程。

阅读,即查阅各种文献资料,从新闻、总结、报告、通报以及各种文字资料中获取二手材料。

采用这三种方法收集到的材料,可以让学生对事物的整体予以把握,对事物的某一局部和细节予以审视,有意识地将同类事物进行同中求异的比较或异类事物异中求同的比较,还可以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不管采用何种材料收集的方法,都期望透过现象把握本质,通过现象认识发展规律,是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入过程。

材料收集的范围应广泛、多多益善。处理材料则需要甄别和筛选,进而将真实、切题、典型、新型的材料为我所用,这实际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性思维过程。可见,收集材料、处理材料的过程是归纳和概括的过程,是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的运用。应用文的写作以突出实用性为主要特征,要求写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在应用文写作实践中,教师可以针对“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来设计思维训练,比如策划一个主题,让学生运用观察、调查和阅读三种方法,有顺序、有重点地收集相关的材料,然后将学生收集的材料汇总,经过分析、筛选,最终选择出具有代表性、与主旨结合紧密、避免重复的材料,以此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谋篇布局思维方法训练

写作要“言之有序”,“序”就是顺序,它包含了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时空顺序是与时间和空间有关的顺序,如早晚、先后、快慢、新旧、老少、大小、高低、上下、内外、深浅等;逻辑顺序则包括总分关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归纳推理顺序等。如果写作思维没有遵照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文字将会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

应用文写作强调逻辑性和条理性,要求层次清晰,一目了然。从这个角度来说,应用文写作思维不要求创新性,更多的是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展开,写法一般有固定的模式或套路可循。比如,调查报告和可行性报告,其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再如公文,一般分“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开头一般写行文的根据、目的、意义;主体部分用来叙述基本事实,或者提出措施、要求;结尾部分则是执行要求或是专门的结束用语。因此,对写作者进行条理性思维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动笔前在宏观上把握其逻辑关系,对应用文整体结构中段与段、层次与层次的相互关系严密考虑,对怎样安排层次结构心中有数。然后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比如,我们将一份表彰好人好事的通报按照结构层次分解为四个部分,并将顺序打乱,请学生重新按照逻辑顺序衔接成文,最后归纳出表彰通报的逻辑架构。

四、语序与行文逻辑能力训练

语序,即句子的前后排列顺序,它反映了一定的语言习惯,又反映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语序有时候可以决定语义,变更语序后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从语法、逻辑、修辞角度看,语序的正确安排十分重要。要做到行文富有逻辑,在行文中就要注意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直接与间接的关系、远与近的关系、主与次的关系、大与小的关系、轻与重的关系、因与果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对应关系、惯例等。

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了解语序跟行文逻辑的关系,了解语言和思维的对应关系,才能够书写出符合逻辑、合情合理的应用文体。比如,练习总结的写法时,先主后次与先次后主的表达哪个比较合理?在书写公文时,是应该使用先因后果的逻辑顺序,还是使用先果后因的逻辑顺序?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语序变化的实例,分析其行文逻辑的合理性。

应用文写作主要运用的思维活动方式是逻辑思维,透过事物的表象探寻其本质,同时从本质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始终贯穿逻辑思维的训练,转换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奕.思路重构:高等院校应用文写作教育创新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

[2]马正平编.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马正平著.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高九余.应用写作的特征和思维[J].应用写作,2000(10).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语序应用文主旨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主旨演讲
海峡姐妹(2019年6期)2019-06-26 00:52:26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语序类语法填空题的解题技巧
as引导状语从句的倒装语序
汉韩“在”字句的语序类型及习得研究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3期)2016-12-01 05:54:16
平淡真实显主旨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