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燕 贾小玲 张建林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我国实施高教大众化的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看,高等职业教育依然是个弱势群体,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本文就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48-01
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我国实施高教大众化的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看,高等职业教育依然是个弱势群体,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等教育大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尚未能成为发展的重点,更未能承担起主要增量的作用。以1999年为例,当年本科院校在校生由261.3万人增加到314.9万人,增量为53.8万人,专科层次学校的在校生则由73.3万人增加到87.4万人,增量为14.1万人。发展基本上是原有结构模式的扩张,在发展中调整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要求未能落实。所以在新情况下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
第二,就业市场上,属于高职教育范畴的专科层次学校毕业生总体上就业率较低。这既反映了人事制度改革琐事滞后和人才高消费思想,也反映了高职教育改革力度不够,改革进程不快,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反之,一些办得好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学校、专业,其毕业生却供不应求。就是明显的对照。由此又带来高职校生源方面的问题。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生源不足或报到率下降。
第三,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农村和基层培养急需的专门人才。现在,占我国人口70%的农村地区人才异常匮乏。“学而优则仕”的现象十分严重,当前高校毕业生在大中城市就业的占80.8%,在县城就业的占15.2%,去乡村的仅占4%。这与建设富裕的小康社会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相差甚远。这固然有城乡差别、毕业生就业思想等方面的问题,但从教育方面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高校布局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符合,也是重要原因。
高等职业教育要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改革,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逐步得到调整,逐渐合理,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当前急需着力解决的问题是明确发展目标,强化政府支持,办学层次上延,学校布局下移。
一、明确发展目标我们常说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后者的需要量更大。要明确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制订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真正确立高职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的观念,而不仅仅是一个专科层次。高职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繁重的人才培养任务,需要我们拓展思路,从更大范围考虑高职教育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在专科层次上做文章。这样,才能反映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性质、地位、作用,才能通过制订明确的发展目标,来动员、激励各方面的力量,运用多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发展高职教育努力奋斗,开创高职教育的新局面。
第二,制订高职教育发展目标,要对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作调查分析,并借鉴国际经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和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社会职业岗位不断发生变化。适度拓宽专业面与加强针对性相结合,但不能盲目强调强化基础理论学习。在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教育基本观念之一是终身教育,一个人的职业岗位变了,就要继续接受教育,取得新的职业资格证书,进入新的工作岗位。具体岗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但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的教育却始终需要。
有资料表明,美国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其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是:高级专业人员的比例保持在20%左右,对他们的要求则越来越高。而对需要一定技术、技能的职业岗位人才则从原来的20%提高到65%。对不需要技术的一般劳动力则从60%下降到15%。这表明,高新技术越发展,越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高职教育人才的需求量越大,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越发重要。
《21世纪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报告中,根据当地实际,参考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到2005年要达到地方高等教育总量的50%,2010年达到65%。这一研究是有价值的、必要的。我国台湾地区2300万人口,共有高等学校108所,其中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类型的高校为61所,培养的人才既有专科层次也有本科层次和研究生。
二、强化政府主导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调整高教类型结构,适应社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第一,强化政策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不仅仅是高教的某一层次。如何把这一认识转化为现行政策,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在政策上体现高职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除了在专科层次上实行“三教”筹、共同发展高职教育之外,还须对整个高等教育实行统筹,使大多数本科院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情况,承担起一部分发展4年制高职教育的任务。如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就会出现新局面,高教类型结构严重不合理的状况,才有望得到调整。否则,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或者成为现有类型结构的规模扩张,难以在发展中得到调整;或者是类型结构尚未得到有效调整,层次结构的矛盾又会加剧。
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制订各行各业的职业岗位规范,实行职业资格制度,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加大财力支持。职业技术院校基本上是行业和地、市举办的,谁办学谁投入的原则是正确的。但为了使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落到实处,国家和省也需要有相应的投入,通过经济杠杆作用,调动各方面办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国家、省可设立若干专项基金,以推动发展和改革。
第三,领导精力的投入也是重大支持。高职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问题较多,困难较大,更要领导重视,加强领导。机构改革,一批德才兼备的同志走上了教育领导岗位,他们大多来自普通大学甚至是重点大学,对高等职业教育有一个了解、熟悉的过程,需要更多的精力投入。
三、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要向上延伸,积极发展4年制高职教育,是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在高职教育的起步阶段,将其定位在二、三年制的专科层次上是必要的、正确的。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必然会多样化,包括对更高层次职业人才的需求。在此情况下,高职教育仅仅培养二、三年制的职业性人才,是难以满足客观需要的。正如同济大学吴启迪校长在一次会议上所说的,发展4年制教育,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为此,要在大力办好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的同时,积极提倡并鼓励现有本科院校举办4年制高职教育。一般说,本科院校有较好的学科、专业基础,有长期的办学经验和较为雄厚的教育资源。只要观念创新,目标明确,他们不仅能够办好4年制高职教育,而且会成为发展高职教育的强大生力军和骨干力量。
四、高等职业教育的布局要下移,我国高教布局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换时期,在快速、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的新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发展中构建新的高校布局。其中的突出之点是无论东部、中部、西部都要考虑高校布局如何下移,使之与当地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得更紧密,更有效地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服务。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其办学越接近基层越接近实际,越能实现其培养目标。
在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首先要由省会城市向中等城市延伸,在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则要逐步向有条件的县级城市延伸,创办社区性职业学院。统筹当地教育资源,发展综合性、社区性职业技术学院,是高校布局下移的有效举措,是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