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冬静
摘 要: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初中历史;兴趣;教学方法;和谐环境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见,在历史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可以为高效历史课堂的实现做出相应的贡献,而且对历史课程价值的展示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为学生的健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习兴趣的调动
卢梭曾经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可见,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历史课堂中,重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历史课堂的学习当中,进而确保历史课堂能够高效实现。
例如,在教学《贞观之治》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所以,为了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取了“讲故事”的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近几年,有关贞观年间的一些故事改编的电视剧越来越多,光“隋唐英雄传”就被翻拍了好几次,学生或多或少也对这个时期的一些故事有所了解,所以,我并没有急于开始新课的教授,而是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听过的故事,哪些故事对自己印象最深等等,学生的兴致很高。随后,我从历史的角度对学生的这些故事进行评价,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是高效历史课堂实现的前提,是影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进而逐渐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我采取的是自主学習的模式,首先,我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接着,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之后,为了确保课堂的高效,教师要在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之后对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为了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我还设计了当堂练环节,让学生自主完成以下试题,如,(1)“一国两制”构想出台的历史背景包括哪些?(2)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重要意义?(3)是谁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4)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的是“对比”学习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学习,比如,从开始的标志、结束的标志、引起大战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开始的时间、主要战场、结果、影响等进行对比学习。这样的自主对比学习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也有助于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教无定法,作为新时期历史教师的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主体性展示的平台,从而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和谐环境的构建
轻松、愉快、和谐环境的构建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活跃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反,压抑的课堂就会抑制学生的发展,会阻碍学生自主进入课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可以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评价不是简单地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更多的应该是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等进行肯定和引导,从而使学生在教师恰当的评价中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愿意自主地走进历史课堂。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恰当的方式,促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和谐环境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左培德.如何构建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3(51).
[2]曹文君.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J].神州,2011(05).
编辑 郭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