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2014-07-25 06:36:59陈乾雄谈益芬
大学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医务医学院校医患

陈乾雄 谈益芬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和医疗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主力军,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语言沟通能力上存在这样或哪样的问题,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为了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不断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需要医学院校高度重视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

[关键词]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49-02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药卫生人力资源。根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对一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发现: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而成功因素的7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沟通。因而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除了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和医疗操作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然而,目前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多数医学生缺乏语言沟通能力。为此,医学院校要想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就必须抓住医学生在校学习的大好契机,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

一、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孔子说过:“言不顺,则事不成。”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说医者有“三宝”,就是“语言、药物、手术刀”。由此可见,语言在医疗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培养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语言沟通能力是医务工作者从事医疗服务实践的基础之一,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医学技术知识本身,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就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2001年,世界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又将“沟通技能”作为全球培养本科医学生教育最基本的七项要求之一。由此可见,医学院校要想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务工作者,就必须按照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加大对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语言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未来从事医疗工作的需要

科技的进步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日益先进和繁多的诊断设备、诊断技术及方法,然而要想获得更准确、及时、全面的病史资料,做出科学、合理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离不开医务工作者对患者进行的病史采集。而病史采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医患语言交流与沟通的过程。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既往病史,向患者及其家属反馈诊疗信息、治疗方案、医疗风险等,从而增进他们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让其接受、理解,并按照要求去做。此外,医务工作者对患者进行鼓励性的语言沟通,还能够增强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有利于减轻病痛和促进康复,这在心理治疗中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

(三)培养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是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近几年来,医患关系、医疗纠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医疗纠纷也都与医生和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密切相关性。据统计,有80%的医疗纠纷是由双方沟通不畅所致,其余20%与医疗技术有关。当人在患病的情况下,不仅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而且心理活动也会有所改变。病人会因为疾病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失望等情绪,导致病人对周围的人和事也会表现得特别敏感。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说,通过对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树立正确的沟通意识,这将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医疗工作中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从而尽可能地防范和规避医疗纠纷。

二、医学生在语言沟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大方、不大胆。虽然大部分医学生在“熟人”环境中可以做到侃侃而谈,但在公共场合回答或与患者进行交流时,缺乏自信,语音发颤,说话声音很小,不能做到落落大方。

(二)语言表达不清晰、不流畅,逻辑性不强。很多医学生语言含糊不清,没有条理,主次不分,内容不连贯,往往不能将其所要陈述的中心内容讲解清晰。

(三)语言表达生硬,不够得体,缺乏亲和力。现在很多医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人交流中,往往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说话过于随意,没有分寸,不能从对方的角度思考,缺乏同情心和亲和力。

(四)职业性语言的运用能力较差。由于医学名词专业性强,导致医学生对医学术语理解不深,运用不熟,加之缺乏临床经验和自信,导致其在与患者沟通时表述不明,不能有效沟通,甚至出现乱用专业术语等现象。

(五)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由于受网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医学生往往忽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部分医学生的习题、实验报告、实习病历等,不仅内容杂乱无章,表述不清,文句不通,词不达意,而且错别字多,字迹潦草,缺乏规范。

三、医学院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观念,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

医学院校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将培养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医学院校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许多学校已经把沟通能力纳入医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开设相关课程,普及沟通交流的理论知识,如“沟通的艺术”、“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等,使医学生掌握一般人际交流能力,从而更好地根据医疗实践学习医患沟通技能。

(二)改变授课模式,积极引导医学生发言,给予医学生提高语言沟通能力的机会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创设模拟情境,组织小组谈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对于医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应在下课前的小结中,用委婉的方式指出,以免造成医学生的心理紧张。

(三)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不断拓展、提升教学方式,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由于医学生的语言沟通是一种职业性的语言沟通,比一般的语言表达要求更高,这就需要教师在医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沟通实践教学活动。如在低年级的思政课教学中,通过国家对医疗卫生采取的改革及社会出现医患纠纷的讨论、分析,提高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也可增强医学生依法行医的意识。对于高年级医学生,可通过开展有关医患关系的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医患矛盾的本质,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从而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实习阶段,通过病例讨论、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自身临床经验的积累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

(四)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加强临床带教工作

古人云:“親其师,信其道。”实践证明,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的语言沟通能力及其培养意识非常重要,尤其是临床带教老师。由于在临床教学中,医学生将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全天候接待患者,亲自参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因而是培养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掌握与患者交流、沟通技巧的最佳时机。这就需要带教老师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及培养意识,将培养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贯穿于临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同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让学生学会如何开展有效的医患沟通工作,并意识到有效的医患沟通在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总结经验,自觉地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语言沟通方式。

(五)重视医学生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事实上,任何一次沟通都是由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共同完成的。非语言沟通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医学生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要让医学生能够真诚地目视患者,细心地观察,耐心地倾听,机敏地交谈,热情地鼓励,认真地解释,使患者充分地感受医护人员对他们的关爱和体贴。

总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加强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紧迫。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并在学习、工作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苏琳涵,余占海.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2):30-31.

[2]邵燕.要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语言亲和度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32-33.

[3]夏欧东,邱学文,余喜.医学生医患沟通交流技能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122-123.

[4]李静.浅析医患沟通中的语言表达技能[J].医学与社会,2009(22):57-58.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医务医学院校医患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民族音乐(2018年6期)2019-01-21 09:42:36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8
解开医患千千结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2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30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