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岩芳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积累的过程也是探究实践的过程。结合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实效性进行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作为教学的首要战线,同时也是学生得到知识、老师教学的主要渠道。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不管是在哪个阶段都占有很大比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创设基础的关键时期,在新课程实施后,小学阅读教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仍然有很多教学方法停留在千篇一律的方法上,缺乏对内涵、文章中心、段落、写作以及表现等方面的理解。虽然这种教学方法也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但在学习与课堂模式上存在很大不足,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的呼声越来越强,同时也让课堂教学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没有真正领会学生为主的具体含义,只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就进入小组讨论、发言。由于缺乏老师必要的引导,对课堂任务以及阅读效果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无形中也为学生增加了很多负担,最后影响其学习兴趣。
2.缺乏有效的学习方式
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来看,仍然有很多小学教学停留在对文章结构、内涵的分析上,只要求学生掌握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这种形式化的教学,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还会让其失去对阅读的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成果。
3.教学内容过于泛化
从小学语文阅读作品选材来看,都是在众多老师的经验基础上选出的内涵丰富、包罗万象的文章。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大部分老师都希望尽快完成教学,给予学生最多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让老师举棋不定,点广面多,从而让很多本应该精讲的内容没有得到精讲,阅读教学成为过场,最后让学生只能从阅读教学中得到浅显的知识,拿捏不住重点和难点,最后被教学内容埋没。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与特征
阅读教学有效性,要求师生都必须尊重教学活动规律,以阅读教学特征作为出发点,活用教学策略,用尽量少的精力、物力、时间,得到最好的效果,最好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设置的目标,满足个人与社会的价值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衡量阅读有效性最根本的方面是效率、效益和效果,也就是实现的具体程度,每个单元、环节、阶段的实现程度,让学生得到多少知识;效益,关注更多的是可持续发展,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整体改善;效率,是在适当、明确、正确的基础上,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与目标度。
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征来看,主要表现在语文性、主体性和生成性三个方面。工具性作为语文最根本的特征,语文教学实质上就是一种查阅工具,它是人类思维交际、表情达意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展现文化价值的核心载体。同时,它还具有特殊性,它是在日常交流、生活中生成的工具,不仅不会磨损,还会越用越精致,所以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又表现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中,最后才能掌握文字工具。
主体性的对象是学生,它更关注个体差异与个性。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根据内容安排、目标拟定、方法选择,从生活实际出发,用教学促进学习。同时,它也要求个性阅读,在尊重学习形式、认识与情感需求的同时,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小学课堂教学作为动态的系统,教学过程不可能完全相同,随时都可能出现突发行为与事件。针对这种现象,课堂教学必须注重环境和学情,调整教学程序,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这样才能保障教学成果。
三、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阅读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启发学生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特征设置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开动脑筋,主动探寻答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寻找、思索的好习惯,教师必须努力创建师生和谐的教学情境,并且根据音效、图片、教学内容、视频等不同的媒体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官与视觉的影响下,融入文章情感与内涵,用积极的心态阅读学习。也只有在开放、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让学生愉悦、主动地进入学习,保障教学效率。
2.强化教学方式,开设特色教学
老师作为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引路人,一直处在主导位置上,所以为了保障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不能忽视主导作用,还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加工与整理;在整理教学重点的同时,从根本上避免表面工作对教学成果的影响。另外,教师也可以从自身情况出发,将实际情况和教学方式整合起来,创设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
3.尊重阅读个性,鼓励学生创新
从心理与年龄发展来看,小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维形式束缚学生发展,而是用鼓励、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成长,鼓励学生质疑,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另外,教师必须在每篇文章教学前领会文章大意、思想与情感,在深入教材本质的同时,更加全面地确立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有效训练。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感悟,那么阅读的人文熏陶作用就不能正常发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监督学生做到以读为本,才能进一步增强阅读和语言能力,让阅读教学得到更好的成果。而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写阅读感受,对阅读内容进行改写、扩写、续写、缩写、仿写。
小学语文阅读作为语文长期学习的基础,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不仅要注重教育地位,还必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不完全局限于已有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造出自主、自由、融洽、和谐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周惠金.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初探[J].新校园:上旬刊,2013(10):146.
[2]杨爱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J].成功:教育版,2012(18):78.
[3]王丽梅,张立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83.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