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传+林爽+李思然
摘要: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标准,持续开展省级精品课的后续建设工作,对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其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品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以行政公文学省级精品课资源共享的现状为前提,以打造有利于精品课资源共享的“五个平台”为着力点,探讨了有助于精品课资源共享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行政公文学;精品课;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7-0024-02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1]。这为精品课后期服务学校、服务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黑龙江大学行政公文学课程自2009年成功申报省级精品课以来,一直秉承精品课“五个一流”的课程持续建设目标,从“五个一流”视角着手,积极打造行政公文学省级精品课资源共享“五个平台”,以服务于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满足行政管理实践对公文写作知识与技能的多元化需求目标。截至目前,课程组已逐步搭建起比较稳定的且具有现实效用的行政公文学省级精品课资源共享平台,运转效果良好。
一、打造课堂教学与社会培训相结合的教书育人平台
通过精品课建设助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一直是本课程组进行课程建设的宗旨。从校内教书育人情况看,课程组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课程组教师在授课中除了进行理论讲授以及模拟情景撰文外,还采取病文修改形式以引起学生对写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的高度重视,夯实学生运用公文格式、行文规范以及公文语用等的基本功。授课所用病文来源有多种途径:一是被写进教材、文章或公文研究网站的病文,二是学生习作中问题较多的病文,三是本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帮助收集的病文,四是在对外培训中获得的来自培训单位的文件等。通过上述直观且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行政公文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对写作知识的掌握更牢靠,写作方法的运用更娴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在开展好常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课程组成员一直坚持将公文写作最新教研成果通过培训交流的方式向社会急需行业和领域传输。2009年以来,课程组教师受聘开展社会培训工作20余次;培训对象呈多元化趋势,主要包括省内府办厅局秘书、高校行政人员、企业文秘以及“援疆班”学员等;培训内容丰富,包括法定文书写作、常用文书写作、公文格式以及行文规范等;培训效果明显,通过已培训单位的介绍,课程组和其他单位也开展了多期培训合作,基本实现了将育人平台扩大化的目标。
教书育人平台的建设要求课程组自身能力、素质过硬。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地通过该平台实现教书育人目标。因此,课程组十分重视教师梯队的建设工作。目前,课程组共有专兼职教师6人。其中,课程负责人为从事公文写作教研工作近30年的专家,承担多元化的教书育人任务,主要包括本科教学、全日制统招硕士研究生教学、MPA教学、社会培训等。基于其在公文写作研究领域的丰厚成果,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授予其“公文学家”称号。通过课程组资深教师传、帮、带作用的发挥,形成了良好的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传统,如一对一建立帮扶对子、集体备课、课程组内教学观摩、集体开展教研工作等。课程组青年教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取得了较丰富的教研成果。具体表现为:2009年以来,获得博士学位教师1人,考取国家重点院校博士生1人;获得校首届本科教学工作示范奖1项、首届教学新秀奖一等奖1项;获得省首届教学能手奖1项。通过上述工作的有序开展,课程组将学生培养、社会在职人员培训以及课程组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稳定的、具有正能量的教书育人平台。
二、创设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沟通交流平台
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行政公文学课程组已探索出一条适合于应用型本科课程的教学法。本课程组创立的行政公文学“三三四二”教学法为:教师状态的三结合,即“负责敬业的教学态度 + 烂熟于心的公文知识储备+ 激情饱满的授课状态”;教学内容的三结合,即“符合学生层次与课时规定的自编教材 + 能够扬长避短的PPT课件 + 要求学生课前浏览预习的省精品课网站资源”;教学手法的四结合,即“脱稿式讲授 + 随机式提问 + 对比式强调 +小结式板书”的熟练糅合使用;作业讲评的二结合,即采用“两种主体(师、生)+ 两种手段(纸上单独评阅 + PPT综合讲评(典型作业扫描 + 问题分类剖析 + 光荣榜鼓励优秀))”的方法,以使作业讲评效用最大化。
课程组教师在完成团队内部资源共享、应用的基础上,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对外沟通、交流,拓展该教学法的受益面。课程负责人为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成员,经常深入本科教学课堂听课。该同志能够积极指出青年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将长期听课的经验以及自身授课经验与青年教师分享,这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课程组青年教师在获得各级各类教学奖后,能利用校教学年会等平台同与会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和体会,分享教学经验,并通过开设教学观摩课活动实际展示上述教学方法。这些做法均为课程教学经验的深入交流提供了广泛平台。从对外交流情况看,课程组教师积极利用本学科年会提供的平台,加大对外沟通、交流力度,分享成功的教研经验。2013年7月,课程组两位教师参加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年会,向大会提交两篇论文并在大会上作主题发言,所提交的论文均获得学会论文成果一等奖。这为课程组进一步拓展对外交流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成果基础。
三、搭建“校府社”相结合的协作创新平台
高校教研活动在满足社会对相应知识与技能需求的同时,也在积极地从社会汲取各种有益资源,以丰富研究的内容并创新研究的视角。因此,积极探索“校府社”相结合的协作开展科研、育人模式,对课程建设反哺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助推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上述考虑,课程组教师与学科实习基地、各级政府以及出版单位建立了广泛联系,有效地搭建起了“校府社”相结合的课程建设协作创新研究平台。
从协作创新平台的建设上看,校公管学科已与哈尔滨市各团区委建立了比较广泛的实习基地,课程组教师均为实习带队教师。在实习指导和实习回访工作中,课程组教师积极参加调研,了解机关单位在行政公文写作与处理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好的做法,积极地将这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以有效地解决行政公文实际处理中面临的问题。另外,课程负责人作为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常务理事成员,曾多次在研究会大会上作主题发言,同外界专家学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为合作开展公文写作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构建24小时在线的网络学习平台
行政公文学校级、省级精品课申报过程中,课程组已经将比较完备的课程资源上传于精品课网站,以实现课程资源广泛共享,这极大地方便了校内外人员的学习、利用。课程组成员根据精品课网站建设的基本要求,对现有网站资源进行维护、更新,从而保证了该平台的资源处于持续更新利用状态。目前,课程组已根据2012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及《党政机关公文格式》,重新制作行政公文学全部课程课件,并拟于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末完成课程全程录像工作。所有课程视频将于课程录像剪辑整理后及时上传精品课资源共享网站,供在线学习交流。同时,课程组也将把课堂授课以及对外培训中使用的范文、病文及时上传课程网络平台,供相关专家、学者学习、评介。
另外,首批上网开放的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的资源共享方式,也为行政公文学省级精品课资源共享工作提供了诸多启示。例如,在课程建设中尝试融入“微博、论坛、群组、学友圈、互动答疑、开放课题等全新功能”,“使用手机、平板电脑随时随地学习网站课程、参与网站互动”等[2],将成为行政公文学省级精品课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趋势。
五、建设校、院、系、教研室相结合的管理服务平台
课程组依靠校、院、系、教研室相结合的四级管理服务平台,就课程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保证了课程建设进程的顺畅、有序。课程组积极利用各级管理服务平台所制定的有利于保障课程建设的制度、政策,为课程建设提供规范指导以及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
从参与院内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看,课程组成员中,2人担任学院本科教学、本科实习的管理工作,1人为学院督导组成员。这些教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召开小型研讨会的形式,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在学院范围内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如果需要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学院将汇总课程教学中的相关情况给学校,以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通过上述管理活动的开展,使得课程资源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呈现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样态。各级管理组织服务功能的发挥,保证了课程组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行政公文学精品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管理、服务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43/201111/126346.html.
[2]纪秀君.首批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上线[N].中国教育报,2013-06-27.
收稿日期:2013-10-10
作者简介:付传(1979—),男,黑龙江大庆人,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行政公文写作与处理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内涵式建设研究”(GBD1213002);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行政管理教研室内涵式建设路径研究”(2013C10);黑龙江大学“三育人”科研项目“系统化育人机制研究”(SK1218);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考试方式系统化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