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甜甜++张彩会
赵耀华,湖南澧县人,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农工民主党党员。现为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建筑设备与环境工程系主任,农工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2012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以及中国侨联“创新人才”。先后获得科学中国人“杰出青年科学家”荣誉称号,中国侨联“创新人才”贡献奖等。在相变(沸腾)传热传质及微传热基础理论领域取得了国际公认的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0 余篇,申请专利60 余项。
求学之路祖国是起点更是落点
能在传热领域走到今天,赵耀华非常感激他一路遇到的导师。1986年,在北京大学读本科的赵耀华就显示出科研潜质,在严宗毅先生的推荐下,赵耀华来到北京工业大学热能系攻读硕士,师从马重芳教授。严宗毅先生从事流体力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研究治学极其严肃认真;而马重芳教授则师从国际著名强化传热权威Bergles教授,从事强化传热基础研究,是国际著名的传热学大家。正是得益于北京大学的数学与流体力学的坚实基础与两位学识渊博的导师辛勤教导,赵耀华在传热学的学习与研究上如鱼得水。
研究生毕业留校两年后,赵耀华获得日本政府奖学金,到日本九州工业大学机械系学习。“由于我是公费留学生,不必像其他学生那样打工赚钱,这给我创造了一个能够静心读书、潜心研究的环境。而且庆幸的是,我再次遇到了一位人品敦厚的导师增冈隆士教授。增冈教授对中国学生的态度十分友好。在学术问题上,我们常常可以面红耳赤地争论;他还向当时日本知名教授推荐我及我的学术观点,即使我的观点与主流学术观点是相悖的。”
虽然在日本遇到了一位不错的导师,也获得了当时日本国立大学中外学者极为难得的副教授职位,但是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让他启程回国。
敢于“放炮”的中国留学生
在日本读书期间,赵耀华经常会参加一些氛围浓厚的学术会议。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充满质疑精神的赵耀华一旦认为教授提出的观点和研究结果不完全对,他就勇敢地提出来。1994年的日本传热年会上,赵耀华对甲藤模型的共同提出者的观点提出质疑。赵耀华认为原来的高热流沸腾传热理论中所谓的气泡茎不存在,而且所谓的不稳定性理论推导也不正确,并展示了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及新的理论观点,即后来的动态微液层蒸发传热模型。赵耀华的理论当时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乃至后来一直成为沸腾传热界的佳谈。
后来,赵耀华有幸进入东京大学西尾茂文研究室进行博士后研究。“记得到学校的第一个月就和西尾教授进行了一次长时间关于沸腾传热理论的讨论。从日本国内到国际,各个相关大牌教授的观点及问题都列举了一遍,以至于西尾教授感慨:很久没有这样的讨论了。”“敢说,是源于对科学问题的认真探索和思考,大量的文献阅读与质疑,大量的实验与分析让我有这份自信。”赵耀华如是说。
质疑、思考,才能创新
回国后,赵耀华受聘于北京工业大学,从事着自己深爱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培养学生方面,赵耀华教授一直推崇“放羊式”的教育模式。“我不会让我的学生去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东西。初来的研究生,我都会建议他们去各个实验室转转,看看自己的兴趣所在。我认为兴趣是一切研究的源泉。”
“要有思想,学会质疑,这是起码的科学素养。”“要勤于阅读,善于思考,这是自信的原点。”赵耀华教授多次强调,兴趣、质疑、思考对于研究而言十分重要,只有真正热爱了,才会不遗余力地毕生奉献。只有质疑、思考,才能创新。作为科技工作者,赵耀华教授对科技创新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如果我们造出一个大型机器,但是里面的关键部件还依赖进口,我认为那就不算是真正创新。真正的创新是能够把关键器件和材料原创性做到极致,把关键技术的原创性提升到最高的水平。”
赵耀华也有自己的担忧。他认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刚从学校毕业,掌握了最新的知识,充满创新力的年轻人,而他们往往因为缺乏资历而难以得到国家、学校或者社会的科研经费支持。等他们熬到了中年,职称荣誉等身时又没有当年旺盛的创新能力了。
从理论到实践的腾飞
“基础理论是技术持续创新的基础与条件。”赵耀华正是基于持续20多年流体力学及传热传质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才在功能性热导材料、可再生能源、节能及热控技术等工程应用技术领域有众多、持续的发明创造。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0 余篇,专利70 余项。例如,在相变(沸腾、蒸发)传热传质及微传热基础理论领域取得了国际公认的研究成果,而微热管阵列正是基于这些理论成果研发出来的一种具有超强导热性能的功能性热导元件,利用该技术生产出的平板形热管,热传导率是同样金属材质的5,000倍以上,换热能力是传统圆形热管的10倍,在国内热传导领域掀起了一场创新革命。
谈话期间,赵教授拿起一块很薄的金属材料,一半插入盛有热水的杯子里,仅仅一两秒的时间材料通体就已经发热了。这神奇的材料就是微热管阵列。
以微热管阵列技术为基础,赵耀华教授又开发出了新型高效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热水器)、太阳能光伏热电联产组件、LED及各种电子器件的高效散热(热控)设备、热(冷)回收设备等一系列国际首创技术与产品。目前,微热管阵列及其相关应用产品已出口到多个国家,受到了广泛关注。《新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科技日报》等媒体报道了赵耀华教授及其科研成果。
[责任编辑:李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