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韦冬莉
摘 要:通过分析“2+3”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高职学习阶段的特点,结合日常教学经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同时为进一步提高“2+3”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2+3”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针对性教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广西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办法”,广西于2011年秋季开始进行“2+3”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普通专科)试点。与以往的“3+2”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同,“2+3”五年制高职中“2”和“3”的教学分别由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来完成。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两年后将进行分流,一部分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另一部分留在中职学校继续完成中职课程后直接就业。
2013年秋季,第一批参与“2+3”五年制高等职业(普通专科)教育试点的学生(以下简称“2+3”学生)升入对口高校。如何对这批学生采取针对性教学,保证“2+3”五年制高职后三年的教学质量,成为摆在试点高校面前的首要问题。笔者所在的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2011年参与试点的40所高校之一,承担了物流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多个专业的“2+3”五年制高职教育工作。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针对“2+3”学生的特点,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为“2+3”五年制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一、“2+3”学生特点分析
1.文化基础薄弱
纵观以往五年制高职的课程设置,前两年主要是以学习文化基础课为主,辅以必要的职业试探性课程,以便为后三年的专业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而“2+3”五年制高职改变了这种课程设置的方式,由于学生在中职阶段可以对是否升入高职院校进行选择,
因此中职的课程设置必须兼顾到部分学生的就业需要,不可能像过去的五年制高职一样设置较多的文化基础课。文化基础课的缺失,增加了“2+3”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部分科目的学习难度,例如,在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统计学等课程的学习上,“2+3”学生普遍表示力不从心,从考试结果来看,多数学生面临补考甚至重修,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甚至可能影响毕业。
2.难以融入集体
出于节约教学资源和方便管理等方面的考虑,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将“2+3”学生和统招学生进行混合编班,由于“2+3”学生在年龄、心智、学习经历等方面与统招学生存在差异,因此造成“2+3”学生自发结成小团体,不愿意融入班级。从日常组织的多次集体活动来看,“2+3”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3.学习主动性差
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在管理模式、教学要求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部分“2+3”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加之存在“混学历”的思想,表现在学习上即上课不认真,课内外作业的完成质量较低等。
由于是混合编班,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未能避开“2+3”学生在中职阶段已经开设和学习过的课程,面对熟悉的课程名称甚至是完全相同的学习内容,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
4.动手能力较强,但缺乏理论支撑
近年来中职学校普遍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2+3”学生在中职阶段得到的实践锻炼机会较多,因此动手能力较强,但由于缺少足够的理论支撑,他们仅限于知道“怎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及“怎么做会更好”,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可持续
发展。
二、“2+3”学生的针对性教学策略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3”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容易产生自卑、抵触的心理,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应转变观念,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以真诚、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鼓励和信任,避免批评式教育。只有师生间互信互爱,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
进行。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上课时利用“2+3”学生已经提前接触过专业课程的特点,一些基础知识可以
由他们来介绍和解答,若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必要时可以让他们提前进行准备。对于课内外的作业,即使学生完成情况不理想,也要对学生的态度、思路等优点进行鼓励。此外,可以利用“2+3”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优势,在实训时安排学生担任教师助手,进行设备操作示范、设备维护与准备等工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2.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最近在对我院“2+3”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显示,中高职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复率达到60%左右。虽然中高职的要求各不相同,单纯从内容上很难体现二者的区别。试想“2+3”学生在面对相同的课程名称,甚至是完全一样的学习内容时,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此时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纠错教学法等。
(1)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扮演企业中某个实际岗位的工作者,模拟完成一定的任务,在采用该方法教学时,尽可能让“2+3”学生扮演决策者、管理者的角色,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一个决策者和管理者应具有的知识,同时实现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从而掌握相关知识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主性,主动去学习和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学生在创新中收获自信。对于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态度问题,比如不愿与人合作、不听取小组成员意见、不认真等,教师要及时指出并帮助其纠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3)游戏教学法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物流教学软件,如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啤酒游戏等软件。如果没有购置软件的条件,教师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游戏,例如,在学习物流设施设备课程时,可以设计“价格竞猜”“设施设备识别闯关”等游戏环节;在运输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成立虚拟运输公司,教师给出一些运输任务,方案最优者可以获得该运输任务,由教师发放虚拟货币,至期末可以用虚拟货币换取平时的成绩分数。
(4)纠错教学法
纠错教学法就是利用学生容易犯错的特点,让学生在出现错误之后,自主纠正错误,培养学生正确的工作习惯、规范的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2+3”学生来说,因为在中职阶段已经接触过专业知识,对于相同知识的再次学习容易产生倦怠。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容易犯错的情景,“引诱”学生犯错,同时利用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同时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三、建立“以赛促教”教学制度
实践证明,运用竞赛的对抗性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成就感。物流竞赛的项目要注意纯操作、纯理论、理论加操作的项目的比例要适当。例如,在“叉车操作”“货物堆码”等纯操作的比赛项目中,“2+3”学生如果认真对待,一般可以取得理想的名次,而在“物流知识竞赛”“物流方案设计”等理论性较强的比赛项目中,“2+3”学生如果缺少充分的准备,则较难获得好的成绩;而在“储配方案设计与操作”等理论加操作的项目中,如果“2+3”学生能加强方案设计环节的训练,或者与统招学生进行合作,充分发挥其操作方面的特长,则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因此,“以赛促教”是一个让“2+3”学生提高成就感、发现不足、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建议
1.教师要给予“2+3”学生足够的关注
在一般的高职院校中,从中职升入高职的“2+3”学生毕竟是少数,他们因为成绩不佳、学习态度欠端正,很容易被教师纳入“差生”行列而被忽略。因此,对于“2+3”学生,教师必须一视同仁,甚至给予更多的关注,多给学生一点关爱和鼓励,才能让他们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自觉完成高职阶段的学业。
2.对“2+3”学生应进行单独教学
如果“2+3”五年制高职学生在中职和高职阶段均采取混班教学,那就意味着课程体系只能是简单的“中职+高职”,就会出现公共基础课程脱节、专业理论课程重复的问题。这既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学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因此,对“2+3”学生无论在中职还是高职阶段,都应该单独教学,采用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中高职各自的目标。如,在中职“2”阶段,目标是:“文化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够用、以初级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在高职的“3”阶段的目标是:“提升理论知识、以项目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
“2+3”五年制高等职业(普通专科)教育工作目前仍在试点阶段,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衔接等方面仍有待完善。但对于参与试点的院校和教师,特别是参与一线教学的教师来说,对“2+3”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直接有效的方法。只有确保每一位“2+3”学生在完成五年的学业后能够达到高等职业(普通专科)的人才培养标准,才能使“2+3”五年制高等职业(普通专科)教育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盛建兵.五年制高职学生存在的问题[J].信息科技,2011(05).
[2]文海明.关于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区别对待的思考[J].中国文房四宝,2013(07).
注:本文依托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课题:“2+3”形式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课题编号:2012JGA340。
作者简介:韦冬莉(1980—),女,壮族,广西河池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经济师、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运输管理、高职教育。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