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竞争激烈、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果不能很好的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很可能陷入财务困境,导致资金紧张,经营困难,最终面临破产的威胁。所以,企业要对财务困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识别,才能在财务危机开始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挽救企业的财务状况,维持其正常的经营活动,提高财务困境管理水平,提高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关键词:财务困境 识别 因素
1 财务困境的识别
1.1 财务困境的界定
国内外学者对财务困境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各不相同,目前没有达到一致,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概括来说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定性角度属于描述性的解释概念,而定量角度则为我们提供一种具体的理解方式。
1.1.1 从定性分析的角度上,我认为财务困境应该包涵以下两个方面:无偿债能力,破产。①无偿债能力。无偿债能力用于描述企业业绩恶化,分为技术性无偿债能力和破产性无偿债能力。技术性无偿债能力是指由于企业经营不善或者现金管理不善而引起的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差,通常用净现金流量和负债的比值这个指标进行衡量,技术性无偿债能力可能是短暂的,也很可能使企业导致破产和倒闭;破产性无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的总负债超过总资产的公允价值,即净资产为负的情况。大多数企业破产倒闭都是由于破产性无偿债能力引起的。②破产。破产分为两种情况,经济上的破产和法律上的破产。经济上的破产是指企业资不抵债,即净资产为负值;法律上的破产是指企业向法院申请破产,并由法院宣布的破产,这种破产的结果是清偿资产、停止营业,或者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资产重组、企业再造等。
1.1.2 从定量分析的角度上,我国大部分学者是以上市公司是否被ST作为公司出现财务困境的标志。《股票上市规则》规定了六种财务状况异常的情况,有其中之一者即为产生财务困境。
1.2 财务困境的特征
1.2.1 财务困境具有时期性。财务困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定时期慢慢积累的过程。从企业的筹资、投资、经营、分配一系列阶段都可以产生资金周转不灵,导致财务困境。从筹资之时,筹资渠道选取不慎,可能导致资金不充足,这对于下一步的投资来说,无疑是一项缺陷和挑战,没有充足的资金,可能就不能投资到最优的项目上,从而影响投资回报率。在经营的过程中,比如供产销,没有足够的资金,可能导致原材料短缺,货物供应不足,这使得企业的经营出现漏洞,进而影响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润分配。
1.2.2 财务困境具有突发性。财务困境可能是由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引起的,一些因素是我们所无法控制的,除了在一定时期慢慢积累所形成的财务困境,有时也存在突然来临的财务困境,让人防不胜防。如果事前没有完善的预警体系和有效的控制办法,一旦突发性因素来临,对企业所造成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小至企业短期资金短缺,大至企业破产倒闭。
1.2.3 财务困境具有多样性。财务困境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经营不善造成的现金短缺,取消或者减少股利的分配,无力偿还到期债务,长期的资不抵债甚至最终的破产行为。财务困境多样性是由于企业所处环境的多样性以及企业运营环节多样性等因素所引起的,至于财务困境的成因会在下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1.3 财务困境与财务危机之间的关系
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所表达意思的初衷基本是一致的,但深究其区别,两者亦存在不同之处。财务困境如上所述,概括起来就是企业经营不善,财务管理不得当以及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资金短缺、资不抵债、停止营运甚至导致破产的情况。其中早期的经营管理不当所引起的资金不足等即是财务危机,财务危机慢慢积累,会导致财务困境的出现,即财务困境之中包含财务危机。
2 财务困境形成的影响因素
2.1 企业财务困境形成的外部因素
2.1.1 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与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宏观调控对于企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国家颁布的一些经济政策对于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经营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也影响着企业经营和管理。例如,经济周期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经济繁荣期和萧条期,企业将呈现不同的经营模式来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蓬勃的经济形势和对企业经营发展有利的经济政策将推动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而紧缩的经济形势和对企业经营发展不利的经济政策则有可能将企业推向财务困境甚至倒闭破产的深渊。
2.1.2 国家法律的影响。首先,国家法规的变化可能造成企业经营规模的缩减,产销量下降,导致利润下降,现金流量减少,长期可能造成企业财务困境的出现。其次,企业有时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造成违约,引起资金周转不灵,致使经营上出现问题,造成恶性循环。最后,我国关于财务和会计方面的立法还不是很完善,存在一定的漏洞,企业有机会利用这些缺口进行舞弊行为,这为最后陷入财务困境提供了可能性。
2.1.3 宏观经济体制的影响。原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我国企业经营在诸多方面受其影响很深,企业经营理念落后,经营机制没有根本转变,没有建立起完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过热时,企业过量生产,市场相对缩小,市场机制会通过通货膨胀来抑制。经济萧条时,需求和投资不足,市场上出现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许多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破产公司数量因此增多。
2.2 财务困境形成的内部因素
2.2.1 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影响。①董事会与企业财务困境。董事会的职责在于制定企业重大方针和经营战略,向经营管理者提供建议和监督他们的工作,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统帅全局的作用。董事会的规模和会议次数对于企业业绩好坏有一定的影响。董事会的规模应该视企业具体的情况而定,应该选择最优的结构(即最利于企业经营业绩提高的人数),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健康运行,避免陷入财务困境。②监事会与企业财务困境。监事会的主要职责在于检查企业财务,监督企业里董事和经理们的日常工作,检查他们是否有违法违规的表现,并且予以纠正和惩罚。监事会应该尽可能实现自己的监督职能,监事会的人数不应过少,否则不能很好的束缚董事和经理,监事会就会形同虚设;监事会的会议次数也应适当,不过一般来说,监事会会议次数不会因为财务困境而突增。③管理者与企业财务困境。管理者主要负责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一个企业经营的好坏,很大部分取决于管理者水平和努力程度的高低。如果管理者有好的管理方法,把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管理到位,供产销每个环节都做好,那么企业会有条不紊的运行和发展。但是,管理者不仅要有水平,也要努力的进行管理,企业为了使管理者更加努力的发挥管理职能,采用了激励约束机制,有的甚至采用分期股权的方法。
2.2.2 企业经营方面的影响。①收益与企业财务困境。企业的经营收益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具有特色或者成本具有优势的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销量多,能够给企业带来大量资金流入。相反,如果企业主营产品毫无市场,没有特色优势,质量不佳,那么将丧失市场,被市场淘汰,长期如此将导致企业经营不下去,资不抵债,陷入财务困境。②成本与企业财务困境。企业的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营业外成本及三项期间费用等。控制好企业的成本,减少资金的支出,并将余出的资金用于最佳投资,可以避免财务状况不佳。如果主营业务成本过高,三项期间费用过高,对企业资金不能很好的控制,会造成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对于利润的取得是十分不利的。
2.2.3 企业财务方面的影响。①融资与企业财务困境。企业经营除了用自有资金外,还不免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银行信贷业务筹资,这些都是存在风险的。一方面,如果筹资方式选取不当,会增加筹资成本,成本是利润的减项,不利于企业利润的增加。另一方面,大量举债会使企业喘不上气来,一旦经营环节出现漏洞,则会无力支付巨额利息,导致财务紧张,风险过高,反过来对企业的进一步筹资也不利,比如银行不会对经营业绩不好的企业大额贷款,这样恶性循环,易导致财务危机。②投资与企业财务困境。期望在短期之内获得利益,使企业扭亏为盈或者进一步提高的企业,可能会误入歧途——在投资之前不进行详尽的可行性分析而盲目投资。盲目投资会造成大量现金流的流出,并且错误的决策使现金流付之东流,导致资金浪费,使企业造成亏损,最终导致财务困境。
参考文献:
[1]周小庆,李东.财务困境与市场绩效相关性的研究[J].价值工程,2007(04).
[2]马红,糜仲春.从现金流的角度预测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J].价值工程,2004(03).
[3]姜丽莉,江孝感.模式识别方法在财务困境预测中的比较研究[J].价值工程,2007(11).
作者简介:刘建华(1973-),男,辽宁大连人,大连德泰控股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