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哲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成本内部化逐渐成为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的环境方面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解决环境成本内部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出口贸易 成本 内部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主流经济学逐渐对环境成本内部化与贸易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同时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的热点话题。从实践角度看,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将现代环境这一课题呈现在公众视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刊发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从此人们正式的认识到国际贸易发展日益面临的环境方面的重大问题。
从理论上来看,对外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冲突问题,借助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有效地解决,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环境成本内部化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不是可轻易解决的。商品和服务生产与消费中的环境成本在市场上未能充分反映,这是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根源所在,在国际贸易中,受环境外部性的影响和制约,使得环境资源得不到正确的估计和分配,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中,不能内部化环境成本,进一步造成市场失灵,这就意味着,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得以解决,这种内部化必然会削弱产品成本的比较优势,进而降低对外贸易中的市场竞争力,针对贸易与环境的两难问题,人们在指责国际贸易恶化全球环境的同时,需要对保护环境采取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手段和措施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度分析。当前,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的变暖,为此许多国家采取了保护出口贸易环境的措施,同时对国内环境加强立法,由于环境问题引发的贸易争端逐渐增加,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受到环境保护的影响和制约。在环境成本内部化影响出口贸易国际市场势力方面,根据国际学术界的观点,发展中国家面临两种局面:一种是在技术、资金和管理等方面,发展中国家相对比较落后,消化和承受环境成本内部化的能力比较脆弱,本国企业因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将会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国际市场势力因丧失比较优势而被抑制;另一种观点认为,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厂商所面临的约束条件因环境成本内部化而增加,进而激发企业加快创新,进一步降低成本,进而抵消了上升的环境成本,最终形成市场势力。目前,在核算环境损失成本方面,虽然,我国已经进行了实证核算,但是由于没有完善地实施环保法规,外部化的环境成本在现阶段不可能全部内部化。环境成本内部化问题对我国对外贸易和环境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逐渐明显。这方面造成的损失,在现阶段考虑的较少。
随着我国对环境的不断治理和维护。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科学化规范化,我们相信:在我国的各企业中,在不远的将来最终会纳入环境损失成本,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而将会进一步增加。我国现阶段出口产品的主要优势仍旧体现在较低的劳动成本和能源的输出等方面。这也造就了我国出口产品环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不占优势的局面。这将成为未来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将成为环境纳入内在成本化的反向效应。我国产品出口的环境竞争力为此将会进一步增强,在提高环境竞争力的非价格优势方面,转变价格优势逐渐成为重要举措。我国应以环保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制定经济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创新产品,借助科学技术创造自己的产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提升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使我国的产品成为高效、环保的国际化产品。大力培养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国外市场上开拓、占据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从而使我国产品符合国际环保要求的基础上形成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调整我国出口产品贸易结构的比重,在出口贸易中,降低初级产品的占有率,避免破坏自然资源,减少能源的输出,例如对于原油及石油产品其制成品的关税税率要大幅度地降低。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一方面追求出口效益,另一方面注重环境效益,通过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环境质量,同时以此提高出口的竞争力,进一步形成出口产品的非价格优势。培育竞争优势需要更新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的技术,提高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提升出口产品的环境标准,在非价格方面巩固和强化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一些外商来华投资高污染密集产业(MPIIs),将淘汰设备、生产工艺、危险废物等转移或遗留在我国,造成了我国环境持续长期的严重污染。国外生产者应当承担其企业在我国投资生产期间以及退出中国市场后对其淘汰设备等遗留问题的费用和用于防治污染和治理污染的费用,在我国严格约束外资企业使用较低环境成本获取高额利润的行为。如果我国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侧重于环保方面,那么将会进一步增加外商来华的投资成本,阻止外来产业破坏我国的环境,与投资减少所造成的损失相比,因环境改善带来的外来投资会超出许多,便于我国出口产业的发展。为建立正确的环境价值取向,我国招商引资部门应该提高外资企业来华投资的审批制度,提高来华投资对我国环境保护的标准,限制高污染企业的进入,不以环境污染和资源的过度开采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走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创环境与贸易平衡发展的良好局面。政府应在确保我国出口贸易正常有效运行的前提下,适度加大对出口企业污染治理的投资和管控力度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
我国政府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有关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和贸易组织的活动当中,逐步合理的加强中国在国际环保立法和贸易立法方面的影响力,掌握全球环境保护的发展动态,积极借鉴各国在环境保护发展中好的做法,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制定既保护我国环境又能够保证各国在我国出口贸易大环境中得到发展的各项法规制度。了解世界环境保护立法可能对中国对外贸易带来潜在影响。认真履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所应承担的与其能力和水平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应当更加积极地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展开合作,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争取更加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和国际地位。在国际贸易中,减少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别待遇,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不公平待遇和影响。在实施环境成本内在化过程中,各国政府及国际社会之间应当加强协作,就环境与贸易问题进行协调和磋商,努力实现贸易与环境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跃进.客户内部化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1).
[2]宁苗苗.环境成本内部化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价值工程,2004(06).
[3]林冰,刘方.环境成本内在化与我国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