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来源:湘财教指〔2011〕91号“提升湖南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编号:11C0317]课题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徐凯(1975—),湖南长沙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基建资产处副处长,高教管理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摘要:近年来,湖南旅游产业已逐步成为支柱产业,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湖南丰富的旅游资源相比,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还很大。本文从湖南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了今后发展湖南旅游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产业;问题;对策
一、湖南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十年来,湖南旅游总收入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对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12 年湖南省旅游业总收入为14258亿元,相当于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95%,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全省国民经济中的五大产业之一。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湖南旅游产业的要素结构、产品结构、投入结构和布局结构都存在诸多问题,其发展仍然属于资源依赖性的低技术、低效益、粗放型增长模式,这导致湖南旅游产业竞争能力低下,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矛盾加深,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因此目前湖南旅游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级的发展阶段,还有待进一步升级、优化。
1思想观念上的问题
思想观念的落后与保守是湖南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但是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还未达成共识,“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中尚未真正形成。至今仍有一些部门和地区领导不是站在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大局来考虑问题,而是依旧抱着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闭关自守的“小生产观念”。他们从部门利益、地区利益出发,各自为政、区域分割,直接造成许多旅游地管理体制不顺,存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在投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利益分配上暴露出许多矛盾和问题,致使湖南旅游开发建设的整体优势和效益难以真正发挥出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湖南旅游业的发展。
2客源构成比例和消费结构不合理
旅游业六要素表现在食、住、行、游、购、娱,其中前四项是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后两项是旅游业的提高要素。[1] 提高要素的部门为游客提供关键的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附加值的主要提升部门。在2012年湖南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报告中显示,湖南省旅游业的基本要素部门的总收入占到606%,而提高要素部门的收入只占到394%(摘自2013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从客源构成比例来看,湖南国内游客多以省内为主,这其中又以长株潭等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为主;外省游客主要是以邻近且经济较发达的广东、广西、湖北、江西、重庆等周边省市为主,而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客源较少;境外旅游消费客源市场狭小,绝大多数来自港澳台等地区和韩国、日本、美国、菲律宾等国家,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游客极少。客源市场构成比例的不合理也直接导致旅客来湘旅游时间短、消费水平低,且消费集中在旅游基本要素,如住宿、餐饮、交通等消费项目上,而在购物和娱乐上的消费相对比重偏低。据统计,2012年湖南入境旅游购物消费仅占总消费的261% 左右(摘自2013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而在世界各地旅游消费中,该项指标有的地方高达 50% 以上,而在我国旅游业较为发达的省份,也达到 30%以上。这些都表明湖南旅游文化产业链条延伸度不够,旅游消费结构存在“矮板”,旅游纪念品总体上还处于散、小状况,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低,难以满足高端旅游需求。
3交通与服务设施的投入结构不合理
虽然湖南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但仍然难以适应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一是旅游交通专线建设滞后。目前湖南旅游基础设施从宏观上看,已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结合的立体网络运输系统,基本能满足旅游运行需要,但从微观上看,湖南旅游内部没有形成完善的线路网络体系,部分景区内部交通存在明显缺陷,如旅游资源富集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和永州市等地区,交通可达性差,严重阻碍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2012年湖南入境过夜游客人均天花费构成来看,长途交通占295%(摘自2013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增加了游客旅游的附加成本。二是住宿、餐饮的布局不合理。湖南高档酒店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长沙,其规模过大,布局不够合理。地级旅游城市低档酒店数量过多,恶意竞争,出租率、人均利润率逐年下降明显。
4旅游区域布局不合理
一是在目前湖南旅游城市中,长沙和张家界占据非常突出的地位,其无论是从接待旅游人数上,还是从旅游创收上,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虽然近年来湖南其他地区旅游业也有较大的发展,但与这两个地区相比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二是长沙和张家界的旅游增长极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不大,各地区旅游产业合作机制还不够完善,以点—轴—网络化的旅游覆盖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空间网络体系,实行区域间旅游合作,培育新的旅游增长极,促进旅游城市对外的辐射效应是今后湖南省旅游产业布局的工作重心。
二、加快湖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湖南旅游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建立以观念转变、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旅游业重构战略。其中,观念转变是动力源泉,制度创新是根本保证,技术创新是动力系统,所以湖南旅游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增强旅游业的行业竞争力。
1观念转变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
湖南旅游业的发展,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破除原有观念束缚,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1)加大宣传力度。湖南应进一步树立旅游精品意识,积极向外推介湖南的旅游资源,实现湖南自然旅游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整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国内外游客对湖湘文化和三湘风情产生旅游需求,加快湖南旅游业的国际化步伐。endprint
(2)统筹规划,树立全局意识。一是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以长株潭、环洞庭湖、大湘西、湘中、大湘南5大板块为基础,根据其旅游资源赋存数量、观赏价值及分布差异,进行区域规划,建立各具特色又相对独立的旅游板块;二是以各交通动脉为轴线,加强同国内外城市和地区的合作,实现多层次的旅游区域协作;三是妥善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的关系,避免旅游产业的重复、低水平开发建设,改变湖南旅游产业的结构布局;四是运用湖南各种自然及文化资源,推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真正实现湖南旅游产业中的“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的协调发展格局,走生态文明的旅游发展之路。
2制度创新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产业发展环境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外部保障因素,政府可运用行政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协调旅游产业各部门的发展,最终实现旅游产业结构调整。
(1)加强旅游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在旅游产业内部,应逐步增加“提高要素”的比重,减小“基本要素”的比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前旅游产业几乎覆盖了服务业的所有门类,因此旅游产业在加强自身要素优化的基础上,也需要增强旅游产业结构的关联性,树立整体、宏观的概念,形成旅游行业之间“紧密合作、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首先,以旅行社的产品组合销售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的调整;其次,以旅游景点的项目经营开发为基础,形成交通、旅行社、酒店良性的产销服务网络;最后,酒店业与旅游购物、餐饮业、文化娱乐等行业链接,以游客的个性消费为核心,营造外在感知与内在服务一致的旅游休闲氛围。
(2)管理体制向“市场型”转变。首先,政府应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制定旅游产业政策和法规,并通过宏观调控手段进行有效的引导、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实现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建立旅游行业的标准化管理运行机制;其次,在政府加大对旅游资源开发投资力度的基础上,对多元化投资主体进行引导和协调,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旅游行业投资新体制;最后,管理体制从原有的行政型向市场型转变,打破“条条、块块”的壁垒,对全省五大旅游版块认真规划,并与全国旅游热点地带连接起来,实现由集中向全面,由“东一线,西一片”的旅游业布局向“口字型”布局,最终迈向“田字型”布局的转变。[2]
3技术创新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
湖南旅游产业发展当前出现的诸多矛盾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技术的创新力度不够,无法满足湖南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技术创新不仅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而且是增强旅游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是旅游产业调整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旅游产业的研发力度,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旅游项目创新。湖南旅游应在现有观光型旅游项目的基础上,依托旅游优势资源,将市场进行细分,优化旅游项目布局,开发专项旅游项目和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大力培育和发展湖南旅游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建立以长株潭为核心,具有湖湘特色和优势的商务会展旅游,如中国湖南金鹰文化艺术节、湖南旅游节;以张家界、常德、长株潭、郴州为代表性的山岳、水体、温泉和乡村型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以凤凰、德夯为代表性的湘西、湘南等民俗节庆文化旅游。
(2)系统开发创新。旅游资源开发不仅是旅游地的开发,还要以可持续利用的创新理念来建立系统开发。运用高科技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多样化且具创意的旅游线路设计等,使客源市场、旅游地资源、旅游服务及旅游服务设施之间协调同步发展,形成以山水资源为背景,人文资源为构架,打造湖南旅游品牌。
(3)旅游信息资源开发创新。开发旅游信息网络系统,即建立旅游交通、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的公共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推广普及网上销售、网络预定、卫星旅游、虚拟旅行等概念,同时要重点协调旅游信息的动态采集、更新、预报和发布,更好地满足散客旅游对各服务信息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美芳,罗芬,钟永德.湖南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思考[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2—44.
[2]唐闪光.湖南旅游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0):62—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