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燕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放射科(湖北 恩施 445000)
·临床诊治·
131例胰胆管扩张性疾病的低场磁共振成像及胰胆管成像表现
孙海燕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放射科(湖北 恩施 445000)
胆管扩张;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低场磁共振成像
胆管扩张在临床上很常见,明确胆管扩张的病因,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有一定意义,一般多采用1.5T及其以上高场磁共振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但是许多基层医院,只有低场磁共振成像(MRI),所以对于其用于腹部检查的有效性在临床上备受关注。本研究收集131例胆管扩张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使用低场MRI及MRCP进行诊断的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131例胆管扩张患者,其中男58例,女73例;4岁1例, 25~60岁87例,60岁以上43例。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伴或不伴有黄疸、腹部包块等。见表1。
1.2 方法 采用 GE 0.35T Sigan Excite永磁型成像仪,体部线圈。检查前禁食水4 h,所有病例均行上腹部常规扫描,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肝下缘,行SE序列横轴位T1WI,T2WI及STIR,冠状位SE序列T2WI。在横轴位上定位行MRCP成像,采用二维单次激发,放射状自旋回波序列技术,扫描时屏气,对于病变局部进行SE序列T2WI薄层扫描。为了获得较好的MRCP图像,患者检查前10 min口服枸橼酸铁胺泡腾颗粒。动态增强扫描(49例),采用团注顺磁性对比剂(Gd-DTPA)15 mL,分别行动脉期(注药后25~30 s)、门脉期(注药后60~80 s)、延迟期(180~240 s)三期扫描。
1.3 诊断依据 肝内胆管内径>3 mm,肝外胆管内径>7 mm,术后胆总管内径>10 mm时,视为胆道扩张,进而确定胆道梗阻存在;当胰管内径>3 mm时,认为有扩张[1-3]。
表1 13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例)
131例患者采用低场MRI及MRCP检查准确诊断129例,误诊2例,准确度98.47%。见表2。
表2 胰胆管扩张的病因、胆管扩张程度、病理及临床诊断结果
胆管扩张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病因复杂,不同病因引起的胆管扩张及临床表现亦不同。
3.1 胆系结石 本组病例中结石最多(55/131),在MRI及MRCP上均表现为低信号,MRCP示结石上方胆管扩张,肝内外胆管都扩张时,以肝外胆管稍明显,本组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不尽相同,与结石引起的胆管梗阻情况密切相关。如果是胆结石引起的不全梗阻,MRCP表现为局部类圆形或不规则充盈缺损,结石上方胆管轻至中度扩张;如果是完全性梗阻,局部胆管呈“杯口样”充盈缺损,病变上方胆管呈中至重度扩张。胆系结石行MRI及MRCP可明确诊断,一般不需要动态增强扫描。
3.2 胆管癌 本组病例中胆管癌次之(32/131)。胆管癌导致的梗阻可发生于任何部位[4]。本组病例肝内胆管呈中重度扩张,肿瘤局部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 “鸟嘴样”狭窄13例,呈肿瘤局部软组织肿块,导致完全梗阻;局部胆管呈“截断”征19例,胆管壁增厚,管腔不规则性狭窄或完全梗阻。局部薄层扫描胆管走行区域可见增厚胆管壁及软组织肿块影,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延迟强化。
3.3 胰头癌、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及十二指肠腺癌
MRCP示肝内外胆管及胰管均扩张的“双管”征或使两者分离则形成“不相交”征[4],胆囊体积增大;薄层扫描胰头癌表现为胰头体积增大,边缘不规则,其内见软组织肿块,动态增强扫描,胰头癌属于乏血供肿瘤,动脉期、门脉期肿瘤的强化程度均低于周围正常胰腺。如见到肝门淋巴结以及胰腺周围血管被肿瘤包绕和侵犯的间接征象,对于明确胰头癌的诊断十分重要。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及十二指肠腺癌表现为结节状或团块状肿块,肿块向十二指肠肠腔内突入呈“指套征”[5],病变与胆总管及胰管开口关系密切,引起梗阻扩张。十二指肠腺癌表现为团块状肿块或局部肠壁增厚,管腔狭窄,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呈渐进性轻至中度强化,其内强化欠均匀。当MRI平扫未能显示肿块影,鉴别良恶性疾病存在一定困难时,增强扫描对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3.4 炎症 胆管炎(10/131),MRCP表现为胆管狭窄多为节段性的,管壁稍僵硬,边缘光滑,狭窄段上方胆管呈不同程度扩张。抗感染治疗有效。
3.5 胆囊切除术后 有明确的胆囊切除史,胆总管代偿性扩张,MRCP表现为胆管轻度扩张。
3.6 先天性胆管扩张 5/131例,胆管局限性扩张,可呈囊状扩张。多见于儿童,可无明显临床表现,体检时发现,有时可出现黄疸,腹痛及右上腹包块。MRI及MRCP显示肝内外胆管呈明显不成比例的扩张,胆总管多呈球形或梭形扩张,而肝内胆管不扩张或仅轻度扩张。
总之,MRCP可显示梗阻上下端的胆道情况,对确定分型、诊断有较高价值,已经成为胰胆系疾病,特别是梗阻性黄疸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9],常规MRI及增强扫描可以提供更多的局部梗阻的情况,因其多方位,多参数成像,MRI及MRCP对于显示胰胆管的整体形态、梗阻部位、局部梗阻情况以及扩张程度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对于明确有胆管扩张的患者为了进一步寻找胆管扩张的原因,应提倡MRI,对于没有高场磁共振的基层医院,低场磁共振的MRI及MRCP也是非常理想的检查手段,但是MRCP必须结合常规MRI、局部横轴位薄层扫描,必要时增强扫描全面观察才能做出正确的定位和定性的诊断。
[1] 张灿晶,唐利,白兰平,等.82例胆管远端梗阻性的超声诊断分析[J].重庆医学,2006,35(7):648.
[2] 江金淦,郑驰,高朝阳,等.低场MRI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9):902.
[3] 张盛,刘爱民,潘永林,等.胆道植入支架联合灌注化疗方法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17例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0):1 209.
[4] 席永昌,席大鹏,赵吉生,等.胰头癌的MRCP临床诊断的特异征象[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9):923-925.
[5] 张泽明,王智清.十二指肠低张力CT与MRI诊断壶腹周围癌[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7):608-610.
[6] 郭雅,彭民浩,黎乐群.磁共振胆管成像对胰胆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J].肝胆外科杂志,2004,12(2):103.
[7] 岑裕铭,莫鸿忠.37例梗阻性胆管疾病的MRI诊断和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3):331-332.
[8] 邵福明,孟祥,宋传顺,等.MRCP结合常规MRI在中下段胆总管梗阻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2):81-82.
[9] 陈建华,段青,薛运兰,等.3.0磁共振成像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1):46-49.
R445.2
A
1008-8164(2014)01-0055-02
201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