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晖 栾竹民
(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日本 广岛市立大学,广岛 7313194)
“性向词汇”的汉日对比研究
——以“个性强的人”为中心
施 晖 栾竹民1
(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日本 广岛市立大学,广岛 7313194)
通过对中日两国“性向词汇”的调查研究发现,不管是重复词汇量还是不重复词汇量,中国人均远远超过日本人,更具强大的能产性以及丰富多彩的使用特点。中日两国在评价“个性强”的人以及行为方面,既有负面评价倾向显著的共性,又有正面评价方面的差异,即中国人注重“精明能干、不服输”和“有正义感、坚强”,日本人更加看重“与众不同、有特点、幽默风趣”等,两者形成了对比与反差。
性向词汇;过剩价值;负性原理
“性向词汇”是对他人的性格、日常行为及人品等加以评价时使用的词汇群体,又可称之为“对人评价词汇”。它具有双向性,不仅能够起到评价他人的作用,同时也是对评价者自身的一种约束,成为其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的具体指向。有关“性向词汇”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室山敏昭(1998:27)指出:“为了顺利推进跨文化间的交流,就有必要对各个文化中,通过性向词汇所反映出的微观性差异,加以阐明与揭示。不同文化的交流与接触越深入进行,厘清各文化中出现的微观性差异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当务之急需要做的是,日本的地域方言社会自不待言,还应该对存在于地球上众多地域社会中的性向词汇,分别进行细致而周密的描述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描述结果加以综合性的分析比较,这样将会使我们对不同文化,其将来会如何发展共存的方向作出预测”。遗憾的是日本仅仅局限于方言领域,并未开展跨文化间的对比研究。同样,国内学术界对此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①。通过对中日两国的“性向词汇”进行分析和比较,不仅可以揭示中日两国文化中对人评价意识的共性与个性,而且能够诠释和解读中日两国国民的道德观、价值取向、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异同,也能为日中文化比较研究提供更为客观、可信的量化数据以及可行的实证性研究方法,有益于跨文化交际的学习与研究。
(一) 调查概况
调查对象涉及中日两国合计408名对象(中国人总计204名。社会人104名②、大学生100名。日本人同样)。时间从2003年7月到2009年12月,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③和个别询问④等形式。调查内容和方法主要参考了室山敏昭(2001)对日本各地方言调查时所使用的调查表⑤,按照“词义”和“评价”对性向词汇进行了分类。大类分为三项:一是有关动作行为的评价词汇;二是有关语言行为活动的评价词汇;三是有关精神状态的评价词汇。三大项又各由三个分项构成,在此基础上细分为106个小项。本调查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能够显示中日两国文化特性的5个小项,合计111项(见附录)。这种分类法基本上囊括了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性向内容,具有层次分明的结构体系。
(二)计量分析⑥
“性向词汇”不仅包括独立的词,也可以包括词组或短句。所谓“独立的词”,主要是指具有名词性质的单词,如“能人、懒汉、交际花”等。较之于词组或短句,独立的词更具定型化等特点。“词组”一般表现为“~的人”,如“不善言辞的人”等,主要通过形容词的修饰与限制,对人起到评价的效果。短句多以谚语、四字成语等形式为主,如“刀子嘴豆腐心、信口开河”等具体反映某种性向行为的人。本文首先统计出各个语义项的使用量。在统计词汇量方面,运用了重复计数和不重复计数等方法⑦。重复计数可以求得重复的词汇量即总词汇量,而不重复计数则可看出不重复词汇量即不同词的使用量。由于存在男女共同使用的词汇,故在计算不重复词汇量的总量方面,需要减去男女共用语。比如表1中,中国人的男女合计不重复词汇量,应该是(4549+4705)-1611=7643,日本人也是同样。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把握中日两国人所使用的“性向词汇”的总量以及各个“性向词汇”的使用量与词汇类别之间的关系,揭示各个语义项中词汇量的使用差异与各自特征。这种差异往往来源于人们对各个语义项关注程度的不同。人们对事物的关心程度越高,构成词汇的数量就越多,词汇的种类越丰富,构词形式也就愈复杂。词汇量的多与少能够反映各民族间对人评价意识、社会规范、价值取向的不同,同时也是中日两国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表1 中日两国的总词汇量
表1的结果表明,中日两国均使用大量的“性向词汇”,而且重复词汇量远远超出不重复词汇量,这说明性向词汇中不仅表现出被重复使用的现象,而且也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同形异义词”。所谓“同形异义词”是指同样的词,可以表示不同小项的评价内容。比如「しっかり者」分别出现在小项(2)“手巧会干活”;(19)“沉着冷静”;(56)“勤俭节约”;(59)“助人为乐”;(65)“有眼力见儿,办事周到”;(93)“聪明有头脑”等7个语义项中(见附录)。中日两国人可以根据评价的对象、程度的不同等巧妙、灵活地区别使用“同形异义词”,以达到对人评价与批评的目的。如果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重复词汇量”、“不重复词汇量”的总量,都是中国人高于日本人。可见,中国人的对人评价词汇,更具强大的能产性以及丰富多彩的使用特点。
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一国经济向全球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协调个性问题与社会秩序的关系是社会转型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所必然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市场经济、国际化经济的实施与深化,增加了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势必要求文化个性化、产品个性化、人更需要个性化。就是说,我们迎来了张扬个性,实现自我的时代,也是一个激活了中国人竞争观念的时代。这一点与先行研究中所描述的中国人“老成温厚、知足常乐、中庸之道、随大流”(林语堂,1994:55-123)等传统意识格格不入,也与“中国人向来所珍视的传统价值,如‘集中’、‘权威’和‘权力’”等大相径庭(夏学銮,2001:79)。
较之于日本,中国人的团队精神、集体意识等相对薄弱。松本一男(1987:195)对此进行了如下阐述「日本人の集団指向に対して、中国人は個人主義の色彩が強い/与日本人的团体意识相比,中国人的个人主义色彩强烈」。在强调自我,自我意识膨胀的当今社会,“有个性”成为衡量和评价一个人能力高低的尺度。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品德、性格、气质及行为等诸方面区别于他人的独特属性。当今社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对方,就要鹤立鸡群、与众不同,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相反,日本人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和谐与配合,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多くの日本人が今日にあってもなお、他者の目を意識し、『世間体』にとらわれ、『ウチ社会』と『ソト社会』を区別し、男性優位の原理から完全には逸脱することができず、健全な『個人主義』よりも『横並び』の『協調的関係主義』を重視して生きている/日本人时至今日依然是,(略译)较之健全的“个人主义”,更加重视“协调性的关系主义”」(室山敏昭,2001:7)。王少锋(2000:201)认为:在个人主义社会的中国,“有个性的人”被当成是最高的褒奖词汇,而在集体主义社会的日本,“有个性的人”成为贬义词的“怪人”。
尽管中日两国对于“个性”的把握与评价各有千秋,但两国国民都很关注“个性”问题,才会导致第110小项“个性强的人”进入了重复与不重复总量的前10位。通过对中日两国第110小项“个性强的人”加以分析与比较,可以诠释和解读两国国民在评价“个性”方面的价值取向,揭示各自的性格特征及其评价机制。下表2-7是从对人评价的+(正面评价)、-(负面评价)、△(中性评价)这三个角度,对“个性强的人”进行了归纳与整理⑧。
(一)汉语(不重复词汇量130 个、重复词汇量289个)
表2 +(正)30个不重复词汇量(表中数字表示重复词汇量,以下同)
表3 △(中性)29个不重复词汇量
表4 -(负)71个不重复词汇量
汉语第110小项“个性强的人”中,不重复词汇有130个。其中,正面评价词汇有30个,占有不重复词汇量的23.1%。负面评价词汇高达71个,远远多于正面评价词汇,占有不重复词汇量的54.6%。这种负面评价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性向词汇的特色之一,凸显出中国文化中深层的“负性原理”。如今“张扬个性、崇尚自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以及人生向往的目标。特别是年轻人,对于个性的彰显表现得更加突出,个性变成了时髦的象征,成为人们实现人生目标的决定要素之一。既然要张扬个性,就要标新立异,不循规蹈矩,要敢于表现自己。正因如此,才会出现“愤青、典型90后、有个小生”等评价“个性强的人”。不过,上面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对于“个性强”的人或行为,非但没有给予正面的肯定,更多的则是反面的贬低与否定,呈现出显著的负面评价倾向。反映了中国人在看待“个性强”的人或行为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正反、褒贬两面性。即并非一味的褒扬与认可,也不是一概否认与贬低,而是根据不同场合、人物、事情等因素分别对待,存在着明显的“过剩价值”取向⑨。由于中国人在评价“个性强的人”方面具有两面性,出现了29个中性评价的性向词汇。折射出中国人对“个性强”的人或行为,侧重于中性评价的使用特点。也就是说,个性是需要的,但不能偏激、要适中,没有不行,太强也不行,这才是中国人所希望的“个性”。换言之,对于中国人而言,“没个性”属于消极、负面的性向行为,但与之相反的“有个性”也并非全是积极、正面的行为,应该是因人、因事而异的中性行为。只有成熟、善良、正确的“个性”,才是属于值得肯定与赞许的“有个性”。由此可见,“个性”在中国人看来属于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具有正、反两面性。有关负面评价词汇,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1)我行我素、孤僻难相处(的人):难合群的人、单挑的人、孤僻的人、自命不凡、难接触的人、刺头、愤青、我行我素、难以接触的人、难接触、大刺头、六亲不认、雷、太个了、难共处、难合群、不合群的人、不合群、典型90后;
(2)争强好胜、逞能(的人):争强好胜、逞能、爱现、男人婆、枪打出头鸟、外强中干、张扬、处处要胜过别人、好胜心强、不服人的人、好胜心强的人、现鬼;
(3)强硬直傲、固执任性(的人):倔强、犟、犟眼子、固执、强硬、倔强的人、霸道、固执己见、偏执狂、斜头、倔脾气、犟牛、顽固、顽固的人、恶霸、说一不二的人、恶棍、不可理喻、傲慢、脾气倔强、犟脾气、固执的人、性子犟、不认错、倔子、驴脾气、一根筋、倔驴、刻板、老牛、偏执、死脑筋;
(4)自私自利、强调自我(的人):自私鬼、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
(5)病态不正常(的人):抽、怪胎、怪异、脑残 等。
根据上述分类,可以看出“个性强的人”的负面评价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性情孤僻不合群、独来独往难相处”,“争强好胜、爱逞能”,“性格倔强、固执顽固”等几个方面。负面评价词汇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呈现出评价多重性以及评价程度的梯队化等特点。比如批评“不合群的人”中,就有“难接触 →“难合群”→“不合群”→“ 六亲不认”等表达方式。贬低“孤僻的人”中有“单挑的人”→“孤僻的人”→“自命不凡”→“我行我素”等。评价“顽固固执的人”中有“犟”→“倔强”→“老牛”→“犟牛、倔驴”、“不认错” →“傲慢”→“ 说一不二的人”→“霸道”→“恶棍”→“恶霸”等,凸显出多彩多姿的负面评价词汇的特点,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对“个性强的人”的高度关注以及细致的观察力,同时也告诫、警示人们“个性强”的严重后果,提醒人们要适度“个性”。否则就会被认为精神不正常、愚笨,属于“怪异、脑残”等。需要注意的是,负面评价词汇的“男人婆”,中性评价词汇的“女强人、大女人”以及正面评价的“花木兰、铿锵玫瑰”等,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可见,中国人对于女性的“个性”其关注度更高,目光更为严厉。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女性比起男性,一般具有“性格温顺、能与人和平相处”的缘故。对于“有个性、富有活力、与众不同”的女性,就更容易受人注目、被人品评。这也是第110小项“个性强的人”中,出现了多个使用女性加以形容和比喻的土壤。
下面,通过分析正面评价词汇,剖析、揭示中国人眼中“个性强的人”的特征以及正面形象的人物特点,具体分类如下。
(1)精明强干、不服输(的人):要强、不服输、能人、不屈、超酷、超人、花木兰、雷厉风行、要强的、要强的人、铿锵玫瑰、有上进心;
(2)有主见、能创新(的人):有主见、独立、主见高的人、有自己主见、有深度、有想法、标新立异、别具一格、活得有格调、有创意;
(3)有正义感、坚强(的人):坚强、坚持信念、刚正不阿、刚毅、勇敢、原则性强、铮铮铁骨、自强 等。
可见,中国人心目中“个性强的人”的正面人物形象,不仅要有“花木兰、铿锵玫瑰”般的特征,而且还要具备“坚强不屈、坚持信念、有主见有创意”等特点。我们可以将中国人的具体特征概括为“坚强不屈、不服输”+“有主见、有创意”+“正义刚强”。
有趣的是,该小项中出现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比喻造词,值得留意。比如“牛”在第1小项“能干的人”中,作为“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化身,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赏以及积极评价(栾竹民 施晖,2008:64)。而在第110“个性强的人”这一语义小项中,“牛”失去了积极、肯定的光环,变成了负面、消极的代表,用来比喻和形容“倔强、固执的人”。充分折射出中国文化中“牛”所具有的正负、褒贬的两面性,同时也说明了中国人在与“牛”长期的共存生活中,由于对其观察细致,巧妙、精准地抓住了“牛”的习性,才会创造出有关“牛”的性向词汇。“驴”同“牛”一样,很早就作为家畜为中国的农耕文化做出了贡献。据说中国是饲养“驴”最多的国家,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驴”生息在中国各地。正如“上有龙肉,下有驴肉”所言,“驴”作为中国人的美食佳肴,深受人们的青睐与喜欢。驴皮可以作为阿胶的原料大量使用,滋养和提高了中国人的健康。因此“驴”对于中国人而言,其习性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不过,“驴”的“吃苦耐劳、不挑食”等优点并没有得到中国人的关注与赞许,而“不听使唤、叫声大、暴躁”等缺点却被人们观察得淋漓尽致,掌握得十分彻底。正因如此,才会出现“驴脾气、倔驴”这种负面的评价词汇。在此基础上,中国人还创造出为数不少的成语以及谚语,比如“黔驴技穷、纸糊的驴大嗓门、驴唇不对马嘴、骑驴找驴”等。日本自古以来一直深受中国的影响,但是在饲养和使用“驴”方面,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也没有引进“驴”。据说如今在日本生存的“驴”仅有200多头,日本人对“驴”的认知度,远不及中国人深广,也就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创造出使用“驴”加以比喻和形容的词汇。
有关“拟人喻”的人物比喻中,出现了巾帼英雄历史人物“花木兰”以及现代的年轻女性“铿锵玫瑰”。“铿锵”意为坚强、独立、自信。“玫瑰”意为美丽、性感、温柔。“铿锵玫瑰”属于两者完美的结合,代表了现代都市年轻女性追求独立、热爱自由、感受生命的时代精神,同时又保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所赋予的含蓄、温柔、秀美的东方女性这种传统美德,铿锵玫瑰正是当代中国女性的完美诠释。可以认为“花木兰、铿锵玫瑰”这两个人物形象,不仅精明能干,还具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胆气和豪气,更有不服输、自信自强的坚韧之气。中国人正是看到二者的“坚强不服输”等形象特征,才会用其正面评价“个性强”的女性。
(二)日语(不重复词汇量107个、 重复词汇量215个)
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个性强”与强烈的“集体意识”属于难以相容,互相排斥的行为。就是说“个性强的人”由于强调自我,难以在集体意识的环境中生存。而集体意识强的人群中,也同样难以容忍“个性强的人”。下面,通过分析日语“个性强的人”探讨和诠释日本人对个性的评价及其价值取向,进一步验证日本人的“集团主义”这一定说。
表5 +(正)23个不重复词汇量
表6 △(中性)33个不重复词汇量
表7 -(负)51个不重复词汇量
日语第110小项“个性强的人”中,不重复词汇有107个。其中,正面评价词汇有23个,占有不重复词汇量的21.5%,与汉语的23.1%基本持平。中性评价词汇有33个,与汉语相似。负面评价词汇多达51个,超过正面评价词汇,占有不重复词汇量的47.7%,虽不及汉语的54.6%,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日语与汉语同样具有显著的负面评价特征。可以认为,日本人在对待“个性强的人”方面,尽管不及中国人具有极力贬低、批评的特点,但其负面评价色彩依然相当浓厚。特别是在日语的重复使用量的排名前10位中,负面评价性向词汇有5个,中性评价性向词汇有5个,却没有一个正面评价性向词汇。该结果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日本人在评价“个性强的人”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负性原理”。如上所述,日本人重视协调性,喜欢随大流,对有个性、不合群的人加以排斥,这已是普遍的共识。日本人对“个性强的人”的评价中所显示的鲜明的负面倾向,进一步验证了日本人“重视协调性,枪打出头鸟”这种集团意识。不过,21.5%的正面评价比率又从另一个侧面透视出日本人在评价“个性”方面的变化。或许是因为日本人在生活、工作中,由于过分强调共同性、追求协调性,否定自我,反而唤起人们向往有个性的欲望。换言之,日本人的个性不够鲜明,故对“个性强的人”较为宽容,给予认可,以此来强调人们的自我意识,重视个性的彰显。而中国人具有较强的个性,对于“个性强的人”其评价既苛刻又严厉,希望以此约束和警示“自我意识强,缺乏协作精神的人”。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在力图消除“过剩价值”,以求不偏不倚的均衡态势。有关“个性强的人”的负面形象特征,可以归纳如下。
(1)与他人不同(的人):「変わり者/怪人、変人/怪异的人、変わり種/另类变种、奇人/奇人、変わった人/怪人、変わっている/很怪、変り種/另类、変わりもん/怪人、癖のある人/ 怪怪的人、変な奴/与众不同的另类、変わっている人/与众不同的怪人、雰囲気感じが変わってる/感觉很怪、独特な人/独特的人、奇抜な人/奇特的人、変わってる人/不同于别人的人」
(2)过于自我、显摆自己(的人):「アクが強い/个性强、我が強い/自我意识强、自己中/以自我为中心、自己中心的/只有自己、アク(の)が強い人/个人意识强的人、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目たちたがり/显摆、自分を主張する/强调自我、我が強い人/太自我的人、悪が強い/个性强、身勝手な人/自以为是的人、我の強い人/自我意识强的人、自分の人生に拘る人/拘泥自我的人、自分自身を前面に出す人/强调自我的人、自己中心型人間/以自我为中心型的人、灰汁が強い/太自我、自分が好きな人/爱自己的人、アクのある人/有个性的人、自己主張が激しい人/自我主张强烈的人、自己主張が激しい/自我主张过激的人」
(3)固执任性(的人):「わがまま/任性、堅物/固执倔强的人、強情/任性、強引な人/任性强求的人、意志っ張り/倔强、自らの考えを押し通す人/固执己见的人、自分の思い通りにする頑固な人/顽固太自我的人」
(4)不合群、难接触(的人):「b型/B型血、くせ者/难对付、难接触的人、絡みづらい人/难接近的人、ちょっと近寄りがたい/难靠近、とっつきにくい/不随和、近づきづらい/不好靠近」
(5)病态不正常、愚蠢(的人):「愚かな人/蠢人)、KY/不知好歹、不知趣的人、変態/变态」
较之于中国人,日本人的负面评价特点主要表现在“与他人的不同”,呈现出多重的语义层次与梯级式的评价词汇。如「変わり者/怪人」→「変人/怪异的人」→「変わり種/另类变种」、「独特な人/独特的人」→「奇人/奇人」→「奇抜な人/奇特的人」→「変態/变态」等,可见“与他人的不同”其程度由弱渐强,语义层面具有多样化等特点。反映了在注重集体性、推崇团队精神的日本,有别于众人或行为的人不仅引人注目,而且还会受到大家的白眼和贬低。正因如此,才会出现如此之多批评“不同于他人”的性向词汇,也才会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容“个性强、不合群”的人或行为方面的词汇。如「厄介払い/不受欢迎」、「仲間外れ/被排挤的人」、「除け者/外人」、「村八分/被人遗忘、断绝来往的人」、「継子扱い/受排斥」、「味噌っ糟/不是自己人、废物」、「蚊帳の外/被排除在外」等。
值得留意的是,日本人使用「b型/B型血」加以贬评“个性强的人”,这一点与中国人不同。众所周知,血型一般分为“A型、B型、O型、AB型”四种,而人的个性却各有千秋,可以认为血型与人的性格本无关系。但是,日本人对血型与人的性格则是津津乐道,深信不疑。普遍认为“A型血的人”诚实敏感、认真细致、热心有人缘、踏实努力。根据统计“A型血”的日本人约占四成之多,而与之相对的“B型血的人”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不合群等,日本约有二成的人属于“B型血”。正是由于这种背景日本人才会使用「b型/B型血」加以比喻和评价负面的“个性强的人”。当今的中国社会中,也有一些人喜欢将血型与人的性格联系在一起,认为“B型血的人”具有“个性爽朗、开门见山、没心眼、心肠软、富有同情心,爱好广泛”等优点。 同时还具有“全凭直觉、容易不顾一切的蛮干下去、不求结果,只在乎过程,极为重视现在”等缺点,属于褒贬参半的价值取向,并不像日本人偏向于负面评价。
有关正面评价词汇,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1)与众不同、有特点(的人):「独創的/有创意、ユニークな人/有特色的人、独創的な人/有创意的人、独特の考えがある/有独特之见、他の人には持っていないものがある人/有他人所没有的特点的人、長所を強く生かす人/努力发挥自己特长的人、こだわりのある人/讲究、有追求的人、他とは違う人/不同于他人的人」
(2)有自我、有耐性(的人):「我慢強い人/忍耐性强的人、自分を持っている人/有个性的人、自分を持っている/有自我、自己をしっかり持っている/坚守自我」
(3)风趣幽默、有人气(的人):「面白い人/有趣、有特点的人、おもしろい/有趣、はっちゃけている/活泼、人気者/有人气、受欢迎的人、珍しい人/难得的人、自己主張が活発で面白い/自己的想法有趣活泼、尊敬できる/可敬」
(4)奇才、豪放(的人):「カリスマ/非凡的人、传奇人物、天才/天才、オシャレ/潇洒、洒脱、行動的/敢做敢为有行动」
日本人在正面评价“个性强”的人或行为方面,与负面评价比较相似,依然呈现出“不随波逐流,与众不同”等特点,同时还看重“不死板、幽默风趣的人”。主要是因为在注重协调性、一致性的氛围中,人们自然而然就会希望能有一位“与众不同,风趣活泼的人”打破束缚,活跃气氛。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判断,日本人心目中理想的“个性强的人”,其特征与中国人的理想形象大异其趣,既没有“精明能干、不服输”等特点,也没有“具有正义感、坚强不息”等特征。另外,日本人认为「カリスマ/非凡的人、传奇人物」这种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也是属于“个性强的人”。也就是说,“个性强的人”具有区别于他人的才能,应该受到褒扬。这一点别具日本文化特色,与中国人形成了反差。我们可以将“个性强的人”的具体特征,概括为“与众不同”+“有自我、有主见”+“风趣、有人缘”。
有关日语的构词特点中,并没有发现类似于汉语中通过使用动物名称、名人等手段,加以形容和比喻的性向词汇,也没有发现性别与年龄差异,两者形成了反差与对照。不过,需要留意的是,「天才」、「カリスマ/非凡的人、传奇人物」、「b型/B型血」等,属于日语特有的的比喻性向词汇。另外,该小项中还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外来语,如「ユニーク/独特的」、「キャラが強い人/个性强的人」、「トリッキー/有心计、难对付的人」、「マニアック/偏执的人」、「ゴーイングマイウェイ/走自己的路」、「マイペース/做自己的事」等,不仅丰富了日本人的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语用交际效果,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日语的开放性以及外来语对日语的渗透和影响。
由于中日两国国民的民族性、价值取向、对人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对“个性强”的人以及行为方面评价的不同。日本人心目中理想的“个性强的人”,其特征与中国人的理想人物形象大相径庭,既没有“精明能干、不服输”等特点,也没有“具有正义感、坚强不息”等特征,日本人侧重于“与众不同”和“幽默风趣”。有关这方面,中日两国形成了反差与对比。另外,对于“个性强的人”的评价方面,中日两国都具有明显的负面评价倾向,凸显出“个性”在中日两国文化、价值体系中具有正、负两面性等特征。
注释:
① “性向词汇”最早是由日本方言研究大家藤原与一命名的,汉语中还未发现这个专业术语,国内学术界到目前为止也未看到相关研究。
② 因汉语中没有对应于日语“社会人”的特定专用名词,为论述方便,本文不做翻译,直接使用。
③ 采用被试填空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将所有形式的“性向词汇”全部列举出来。统计时只对词汇形式(独立的词和词组、短句等)进行了定量统计与定量分析。
④ 为确定语义、书写形式等,对中日两国各20人进行了个别询问。
⑤ 室山敏昭的调查表是在30年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逐步改进而形成的最为完善、全面和唯一的调查表。
⑥ 利用excel软件,建立调查资料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类统计和计量分析。
⑦ 重复计数是指同一个词,使用一次计数一次。不重复计数是指同一个词,无论使用多少次只按一次计数。也有学者将二者分别称之为“总计词数”和“区别词数”。
⑧ 有关正、负、中性评价,为求得客观性,笔者分别对中日两国各20名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直接确认。
⑨ 室山敏昭(2001)对日本方言中的性向词汇进行了近30年的实地调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性:一是“性向词汇”中负面评价词汇的使用量大大超过正面评价词汇量,具有“下降性倾斜的原理”(即负的原理);二是“性向词汇”具有正、负两面对立结构原理;三是负面评价词汇一般多用于不在场的“第三者”,以此达到话语者之间心理上的同化与一致;四是正面评价词汇用于评价他人的性格、行为等方面时,往往作为一种“过剩价值”由正面评价变成了负面评价,具有语义功能上的下降性趋势等。
[1] 室山敏昭.1998.生活語彙の構造と地域文化——文化言語学序説[M].東京:和泉書院.
[2] 室山敏昭.2001.「ヨコ」社会の構造と意味—方言性向語彙に見る—[M].東京:和泉書院.
[3] 松本一男.1987.中国人と日本人[M].東京:サイマル出版社.
[4] 林语堂.1994.中国人[M].上海:学林出版社.
[5] 栾竹民 施晖.2008.浅探中日两国价值取向的异同——以“性向词汇”为切入点 [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6):59-66.
[6] 王少锋.2000.日・韓・中三国の比較文化論[M].東京:明石書店.
[7] 夏学銮.2001.转型期的中国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ender-based Phrases” in Chinese and Japanese——With “People with a Strong Personality” as the Focus
Based on the survey and research about “gender-based phrases”in Chinese and Japanese, it is found that no matter whether repeated use of same phrases is counted or not, Chinese people are far better than their Japanese counterparts in terms of vocabulary size, productivity and variety.In judging “people with a strong personalityscrutinizing the details of their texts” and their behavior, both Chinese and Japanese have a strong tendency to give negative evaluations.When giving positive evaluations, however, there is a sharp contrast between them.Chinese people tend to emphasize the qualities of being “smart, savvy, indomitable, right-minded and tough” while Japanese people emphasize those of being “different, distinctive, humorous and funny” etc.
gender-based phrases; surplus value; negation principle
附录:性向词汇的111个语义项
H363
A
2095-4948(2014)03-0049-09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日・韩三国语言文化比较研究”(09BYY080)以及「欒竹民平成26年度海外長期研修の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成果。
施晖,女,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研究、中日对比研究 ;栾竹民, 男,日本广岛市立大学国际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研究、中日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