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思想角度下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

2014-07-24 16:29董红梅
教师·中 2014年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项目管理

董红梅

课题来源: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48634]。摘要: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能力。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是将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其基本素质相结合,将学校特色资源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将教师科研和教学课程体系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思想和方法的运用整合了各种资源并充分利用了各种资源人才培养平台,实现了学生、教师、用人单位等多方共赢。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为例,介绍在项目管理思想下人才培养方案模式的设计,说明此模式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

1项目管理思想视野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可行性

项目和项目管理实践从人类社会开展社会活动时就已经开始了,经过项目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的不断努力,伴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单独的专业或者学科。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也从最初的工程建设领域渗透到了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和活动中,项目和项目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之一。在教学领域中,教研活动、课程教学、实践项目教学等均可以应用项目管理技术以增强教学效果。在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甚至学校的效能管理等方面,运用项目管理方法也有了较成功的实践。现代项目管理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在一定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约束条件下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工作。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或者设计是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并在考虑自身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的学生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具有明确的目标,每间隔一定时间就需要修订或者设计,每次修订和设计都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且设计时要考虑到人员及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由此可见,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项目,它具有项目的特征,因此,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设计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是可行的,是有理有据的。

2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的提出

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的问题。一般来说,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身心素质得到发展,同时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在目标分析阶段,旨在确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培养目标是培养计划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安排的最终依据。培养目标的相关利益者包括外部相关利益者和内部相关利益者。外部相关利益者包括家长、用人单位、教育管理机构等;内部相关利益者包括学生、教师、教辅行政等。不同利益者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期望各不相同,所以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要综合考虑不同利益者的主要期望,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力求做到求大同而存小异。

课程体系的确定旨在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不同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具有针对性,所以课程设置必须针对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利用项目管理的WBS技术将培养目标细分为具体的理论技能要求和实践技能要求,然后将这些细分的具体要求进行汇总整理,将相近的技能要求纳入同一门课程,最终形成针对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培养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

在确定课程体系后,还需要将课程按照先后次序安排到各个学期,并确定每门课程所占的学时数。借助项目管理技术的活动分析方法和时间分析方法,可以用网络图法首先确定课程间的逻辑顺序,然后根据课程内容多少和教学目标要求确定每门课程所需学时数,最后按照学期的课时数限制将课程分配到各个学期而得出具体的培养计划。

3设计模式应用实证分析

项目管理思想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资源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毕业生的就业率,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水平,强化教师的教学效果等,在实施中需要解决好下面几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要认真谨慎。培养目标至关重要,它是整个培养计划的灵魂,如果目标确定不合理,那么培养计划注定是失败的。在确定培养目标前要认真地进行市场调研,准确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以及学生自身的求学愿望,同时要注意借鉴学习同类学校的成功经验和最新理念。二是在目标分解和设置课程体系时,要严格按照培养目标的需要来进行课程设置,避免设置与培养目标不相干的课程,课程内容务必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相一致。三是

在课程进度上,要按照循序渐进的逻辑关系进行课程安排,要遵循科学的学习规律,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和技能学习体系。

下面结合大连商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介绍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应用过程。

由于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已经开设多年,已有人才培养方案,因此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质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但是,为了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符合社会需求,学校在汲取既有经验的基础上,并不固守已有的模式,而是以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思想开展培养方案的修订和优化工作。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调研阶段,二是设计论证阶段,三是完善确定阶段。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融入了三个阶段之中,使得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了立足实际、准确定位、内容合理、特色鲜明。

调研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当前培养方案的不足和优点、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发展趋势等,确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保留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势经验,汲取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精华,为最终打造科学而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设计论证阶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参考以往相关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经验,并充分考虑各方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后,以教研室为单位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初步设计。然后,由学校统一组织,邀请同行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同本校专业教师一起召开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研讨会,充分收集听取各方意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我们首先进行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分解,同时结合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总结出相应的理论和实践要求,针对两者的具体要求,设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我们又运用了项目管理的进度管理技术,利用网络图分析了理论课程和实践技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进度。

完善确定阶段:根据设计论证阶段的意见,由教研室结合具体情况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至此,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初步确定,最后报学校教务部门审批后确定。

4结语

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充分考虑了人才培养方案各相关利益者的不同诉求,从方法上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质量,可以有效地避免当前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缺陷。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应用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必将进一步为促进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锦琴.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J].文教资料,2011(34).

[2]戚安邦,等.项目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项目管理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三维协同设计模式下的航天项目管理实践与展望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