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黄玉凡(1982—),女,河南汝州人,硕士,大连艺术学院心理学讲师,研究方向:教学心理。摘要:服装类专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专业,随着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不少高等院校都陆续开设了这类专业。为了更好地做好服装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为服装行业输送大量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本文对服装类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根据其特点初步提出了思想教育工作对策。
关键词:服装类专业;学生特点;思想教育;对策
在当前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都极为强烈的时代,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服饰和个人形象非常关注,这为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前景,服装类专业应运而生。大连艺术学院服装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成立于2001年,目前设有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设计、服装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等四个专业。本文以大连艺术学院为例,通过总结作者自己工作中的现实案例,初步分析了服装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并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服装类专业学生特点1高度关注个人形象
服装类专业是一种需要高度关注人体形象美的时尚专业,它在要求服装类专业的学生高度关注设计对象的人体形象美和时尚的同时,也必然会使得这些学生较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关注自身的形象美。服装类专业的学生擅长为别人设计妆容妆面和搭配服装服饰,同时也非常关注自己的妆容妆面和服装服饰。他们关注人体形象美,关注和引领时尚,走在校园里,一定会是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
但同时,因为起床后他们花在化妆和服饰搭配上的时间较多,所以他们很少将早上的时间用于学习、做锻炼等日常观念中有益的事情上。很多学生是不做好“个人形象工程”绝对不出宿舍门的。早上很多女生除了洗脸刷牙外,洗头和化妆是绝不可少的步骤;很多男生虽然不用化妆,但洗头和发型整理也必不可少。为了做好“形象工程”,他们宁愿牺牲吃早餐的时间,甚至迟到。万一起床晚了,他们不会像其他专业的学生穿好衣服后立即跑到教室,一定会像往常一样精细地化好妆容,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整理好个人形象后才往教室赶。
2喜欢独特个性表达
服装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讲究独特性,强调个性化特色,注重创新性和独特风格,以个人的感悟和创意为出发点。所以服装类专业学生常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喜欢表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都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和爱好进行,不喜欢被约束。为了表现自己独特的个人形象,他们中不少人会选择在常人看来非常怪异的发型、发色、衣物和饰品,如女生选择男性化的发型,灰色或蓝色的发色,金属质感的衣物或饰品等。因我院一直对大学生文明行为规范进行引导,对怪异的发型、发色进行限制,有些学生为了在遵守校纪和表达个性之间得到平衡,他们会购买颜色鲜艳的假发在上课外的时间佩戴。
3注重审美品位和艺术素养
服装类专业要满足人们对服装、服饰和个人形象的时尚化、个性化追求,所以这就要求学生时刻保持高度敏锐的感受,走在潮流的前面,要有超前意识,在了解人类审美规律的基础上去引领潮流。在这样的行业需求影响下,服装类专业学生非常关注自己审美品位和艺术素养的提高。他们喜欢专业课学习,专业课的到课率一般都非常高,课余会自己找时间甚至熬夜做专业练习和设计。他们喜欢参加各种专业展演和比赛,在各类专业展演和比赛中积极性都较高,用心备赛,热情参与。
4关注自我,集体主义意识和纪律观念不强
服装类专业学生因为比较重视个人形象和独特个性表达,所以他们较多关注自我而不注重团队,对班级集体活动不积极;他们重视个人在专业以及其他领域的突出能力,不太注重协力合作,团体任务完成效果不好;他们不喜欢被约束,对制度和纪律不重视,上课迟到早退的现象时有发生。
5轻视文化课学习,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与重视专业课学习,注重审美品位和艺术素养相反,服装类专业学生往往轻视文化课学习,忽视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这也与目前的高考制度有关。目前的高考制度决定了服装类专业学生与其他艺术类学生一样,在高考时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这些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差,在高中阶段就对文化课的兴趣不高,当时为了应对高考还不得不硬着头皮学习,到了大学,没有像高考这样的硬性考核指标约束,他们就更加放松了对文化课的学习。一旦上思想政治基础类课程、大学英语和大学语文等文化课,他们就会找理由请假,甚至旷课。对于文化课的轻视,使得这些学生的文化底蕴难以上升到应有的深度,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不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6部分男生对专业认识有偏差,学习兴趣不足
由于受中国传统观念中大男子主义的影响,部分男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认为服装设计就是穿针引线,人物形象设计就是化妆,这些都是女生才该做的事情,自己一个大男生做这些事情简直太没面子了。所以他们在入学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动摇专业信心,申请调换专业。因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调换专业没有申请成功后,就会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对专业学习提不起兴趣,以至于专业成绩越来越差。
二、服装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对策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做好服装类专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需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专业思想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为做好学生专业思想引导工作,学校需要特别加强新生入学时的专业思想教育。在新生刚入校的前两周,利用他们对新环境和新专业的好奇心,通过网络、视频、图片和优秀毕业生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向他们介绍服装类专业的特色、就业前景、发展优势以及杰出校友在社会上作出的突出贡献等,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一个有着美好发展前景的专业,如果努力自己将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时尚大师,加深他们对专业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专业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将服装行业最新时尚资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专业魅力,保持专业兴趣。对于个别专业兴趣低的学生,要和专业课教师联合起来,帮助其纠正认知偏差,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制定合适的专业学习计划,逐步提升其专业兴趣和专业成绩。
2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价值
由于服装类专业本身和学生个体追求个性化和独特风格的特点,教师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要注意因人而异,切忌“一刀切”,只局限于一个方法、一个模式。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引导其将特长用于班级集体活动或班级自我管理上,为其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3严格管理与以情感人相结合
因为服装类专业学生的纪律观念不强,迟到旷课、早退等违反纪律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对他们必须加强纪律管理力度。但是单纯采取严加管理的办法,并不能约束学生的行为,只有用语言打动他们,他们才会接受老师的教导。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特别是为一些比较特殊的个体,如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学生,建立详细的档案,对这些学生倾注更多的关爱。对学生做思想工作时,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4提升管理者自身素质,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对于服装类专业学生更是如此。他们自己注重审美品位和艺术素养,也特别在意交往对象的审美品位和艺术素养。对于他们欣赏的老师,他们会以崇拜的心态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提出的要求;反之,对于不喜欢的老师,他们就不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提出的要求予以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品位,注重个人良好教师形象,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
5做好学生实践的管理工作,引导学生正向能量的积极释放
服装类专业学生喜欢专业实践,喜欢参加专业展演和各种竞赛,这就要求学校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不断将正能量释放出来。大连艺术学院近年来这方面工作做得较好,已经连续三年举办三届全国高等院校服装类专业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并且多次举办大学生服装设计大赛、大学生服装模特大赛、大学生化妆造型大赛,同时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和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服装类竞赛活动。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认同了学院的办学和管理理念。同时大连艺术学院实行指导教师制度,在专职辅导员之外还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专门指导,有效引导学生正能量的积极释放。
6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文化底蕴
服装服饰是一种文化形态,是一种文化品位的浓缩,这就要求服装类从业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只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生,才能不断设计出有文化内涵的优秀服装服饰作品,将来在社会上才能有更长久和更高远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高等院校必须重视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工作。结合服装类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和文化课兴趣普遍较低的现状,创新文化素质教育方式,除课堂讲授文化课外,开设文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辅修课程,举办各类人文讲座和论坛,组织多种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浓厚的校园人文环境,以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使其自然地接受人文知识,提升文化底蕴。
总之,只有根据服装类专业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应其成长成才规律的思想教育方式,才能收到预期教育效果,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服装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伊红莉.浅析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2]李金芬.浅谈服装专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教研),2010(1).
[3]黄琴.把握艺术院校大学生特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9) .
[4]于瑶.关于高校服装表演专业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