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重视学生的考证,大部分学校组织学生考取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办公软件应用中级证书,但在教学过程中走入了只围绕考证的内容来教学,以讲解和练习题库为主,而忽视了其它知识点的教学误区。因此,本文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096-0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笔者发现部分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误区而未能完成课程任务。因此,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一矛盾。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在中职学校工作近十年,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教研及实训(实习)指导,曾担任计算机教研组长4年,担任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和考证辅导及考评员,现在教务科主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教学情况及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发现,中职学校很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证工作,普遍要求学生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办公软件应用(windows平台)操作员级(中级)考证,为了提高通过率(同时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很多学校直接使用考证题库作为教材,且在教学过程中以讲解和练习题库为主,其他知识点很少讲或基本不讲。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误区
我们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证大纲来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误区。
1.教学大纲要求
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2.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考证大纲考证内容对比
3.教学大纲与考证大纲的异同
考证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学大纲都有要求,但教学大纲中的部分教学内容考证大纲中没有考核,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因特网(Internet)应用、多媒体软件应用、演示文稿软件应用、职业模块(选学)等,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单元中更包括了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方面的信息技术重要知识点。从教学大纲内容可看出教学大纲以就业为导向,紧贴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以学生为本,倡导全面发展;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考证大纲则着重考核学生办公软件中最常用的两个软件,字处理(word)和电子表格(Excel)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如果只按考证大学的要求来教学,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存在很大缺失,即使考证取得了高分也只代表考生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较好,但不能完全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就走回了应试教育的老路、歪路、邪路,对开展素质教育,培养人才是很不利的,会造成学生高分低能。
三、解决对策
如何解决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考证)过程中的误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按大纲要求,给足时间、开足课时,基础模块总课时不少于108学时,可分1个学期或2个学期教学,即每周6学时或第一学期每周4学时,第二学期每周2学时,职业模块部课时为36学时(部分专业选学)。
2.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进行教学
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可以有不同的要求,非计算机类专业(如学前教育、会计电算化、汽车维修专业等专业)只要求掌握基础模块知识即可,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漫设计与游戏制作等专业)除了掌握基础模块知识要还应选学职业模块。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有选择来设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如学前教育专业要加强演示文稿软件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而计算机类专业则要加强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系统维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学。
3.教材选用
可以选用两本教材同时使用,一本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作为教授基础模块使用,另一本为考证题库用于实操练习考证。此外,还可为计算机类学生准备职业模块的讲义供学生学习。
4.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前72课时按教学大纲的基础模块内容进行教学,后36课时根据考证大纲要求进行办公软件实操训练应对考证,这样即保证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考证通过率。
5.正确运用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建议在机房组织教学,上课即为上机,讲授与上机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2009版).
[2]段福生,朱厚峰,刘文军等.办公软件应用(Windows平台)WindowsXP,Office2003试题解答[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0.
[3]陈世红,张晋立,汪泽平.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朱守锂
摘 要: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重视学生的考证,大部分学校组织学生考取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办公软件应用中级证书,但在教学过程中走入了只围绕考证的内容来教学,以讲解和练习题库为主,而忽视了其它知识点的教学误区。因此,本文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096-0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笔者发现部分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误区而未能完成课程任务。因此,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一矛盾。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在中职学校工作近十年,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教研及实训(实习)指导,曾担任计算机教研组长4年,担任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和考证辅导及考评员,现在教务科主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教学情况及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发现,中职学校很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证工作,普遍要求学生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办公软件应用(windows平台)操作员级(中级)考证,为了提高通过率(同时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很多学校直接使用考证题库作为教材,且在教学过程中以讲解和练习题库为主,其他知识点很少讲或基本不讲。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误区
我们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证大纲来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误区。
1.教学大纲要求
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2.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考证大纲考证内容对比
3.教学大纲与考证大纲的异同
考证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学大纲都有要求,但教学大纲中的部分教学内容考证大纲中没有考核,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因特网(Internet)应用、多媒体软件应用、演示文稿软件应用、职业模块(选学)等,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单元中更包括了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方面的信息技术重要知识点。从教学大纲内容可看出教学大纲以就业为导向,紧贴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以学生为本,倡导全面发展;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考证大纲则着重考核学生办公软件中最常用的两个软件,字处理(word)和电子表格(Excel)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如果只按考证大学的要求来教学,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存在很大缺失,即使考证取得了高分也只代表考生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较好,但不能完全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就走回了应试教育的老路、歪路、邪路,对开展素质教育,培养人才是很不利的,会造成学生高分低能。
三、解决对策
如何解决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考证)过程中的误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按大纲要求,给足时间、开足课时,基础模块总课时不少于108学时,可分1个学期或2个学期教学,即每周6学时或第一学期每周4学时,第二学期每周2学时,职业模块部课时为36学时(部分专业选学)。
2.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进行教学
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可以有不同的要求,非计算机类专业(如学前教育、会计电算化、汽车维修专业等专业)只要求掌握基础模块知识即可,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漫设计与游戏制作等专业)除了掌握基础模块知识要还应选学职业模块。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有选择来设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如学前教育专业要加强演示文稿软件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而计算机类专业则要加强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系统维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学。
3.教材选用
可以选用两本教材同时使用,一本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作为教授基础模块使用,另一本为考证题库用于实操练习考证。此外,还可为计算机类学生准备职业模块的讲义供学生学习。
4.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前72课时按教学大纲的基础模块内容进行教学,后36课时根据考证大纲要求进行办公软件实操训练应对考证,这样即保证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考证通过率。
5.正确运用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建议在机房组织教学,上课即为上机,讲授与上机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2009版).
[2]段福生,朱厚峰,刘文军等.办公软件应用(Windows平台)WindowsXP,Office2003试题解答[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0.
[3]陈世红,张晋立,汪泽平.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朱守锂
摘 要: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重视学生的考证,大部分学校组织学生考取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办公软件应用中级证书,但在教学过程中走入了只围绕考证的内容来教学,以讲解和练习题库为主,而忽视了其它知识点的教学误区。因此,本文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096-0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笔者发现部分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误区而未能完成课程任务。因此,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一矛盾。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在中职学校工作近十年,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教研及实训(实习)指导,曾担任计算机教研组长4年,担任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和考证辅导及考评员,现在教务科主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教学情况及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发现,中职学校很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证工作,普遍要求学生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办公软件应用(windows平台)操作员级(中级)考证,为了提高通过率(同时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很多学校直接使用考证题库作为教材,且在教学过程中以讲解和练习题库为主,其他知识点很少讲或基本不讲。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误区
我们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证大纲来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误区。
1.教学大纲要求
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2.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考证大纲考证内容对比
3.教学大纲与考证大纲的异同
考证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学大纲都有要求,但教学大纲中的部分教学内容考证大纲中没有考核,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因特网(Internet)应用、多媒体软件应用、演示文稿软件应用、职业模块(选学)等,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单元中更包括了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方面的信息技术重要知识点。从教学大纲内容可看出教学大纲以就业为导向,紧贴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以学生为本,倡导全面发展;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考证大纲则着重考核学生办公软件中最常用的两个软件,字处理(word)和电子表格(Excel)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如果只按考证大学的要求来教学,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存在很大缺失,即使考证取得了高分也只代表考生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较好,但不能完全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就走回了应试教育的老路、歪路、邪路,对开展素质教育,培养人才是很不利的,会造成学生高分低能。
三、解决对策
如何解决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考证)过程中的误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按大纲要求,给足时间、开足课时,基础模块总课时不少于108学时,可分1个学期或2个学期教学,即每周6学时或第一学期每周4学时,第二学期每周2学时,职业模块部课时为36学时(部分专业选学)。
2.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进行教学
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可以有不同的要求,非计算机类专业(如学前教育、会计电算化、汽车维修专业等专业)只要求掌握基础模块知识即可,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漫设计与游戏制作等专业)除了掌握基础模块知识要还应选学职业模块。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有选择来设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如学前教育专业要加强演示文稿软件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而计算机类专业则要加强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系统维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学。
3.教材选用
可以选用两本教材同时使用,一本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作为教授基础模块使用,另一本为考证题库用于实操练习考证。此外,还可为计算机类学生准备职业模块的讲义供学生学习。
4.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前72课时按教学大纲的基础模块内容进行教学,后36课时根据考证大纲要求进行办公软件实操训练应对考证,这样即保证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考证通过率。
5.正确运用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建议在机房组织教学,上课即为上机,讲授与上机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2009版).
[2]段福生,朱厚峰,刘文军等.办公软件应用(Windows平台)WindowsXP,Office2003试题解答[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0.
[3]陈世红,张晋立,汪泽平.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