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学探究目标进行到底

2014-07-24 01:47朱小琴
江苏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调查表课外作业植物

朱小琴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课。通过教学,学生很快就认识到植物的营养繁殖和进行营养繁殖的方法和要点。但要想真正了解,肯定要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上,也就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植物营养繁殖”的活动。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变。

第一次:自我陶醉,无人问津。

在指导学生认识了植物的营养繁殖以及植物营养繁殖的方法和要点后,我顺理成章地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利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己动手尝试选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植物的营养繁殖,准备参加一周后的“植物营养繁殖展”。课后的一周内,我兴奋不已,不断地憧憬着美好的“植物营养繁殖展”。一周后,我布置五年级的全体学生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带来进行展出,与大家共同分享。谁知全年级一共只收到了5件“作品”,而且其中还有2件“作品”是用叶繁殖的,还没有长出新植物,真是一盆凉水从头一直灌到脚跟,透心凉。怎么办?就这样不了了之,那不要说学生的成长了,就连最基本的教学目标都没有达成。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经过与学生的谈话,我了解到很多学生课后根本就没有去做,甚至有的学生连想都没去想过,因为大部分学生认为这项科学作业做与不做都没有关系,反正又不像语文、数学等学科与考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了解了原因之后,我对这项作业进行了改变。

第二次:评比挂钩,寥寥无几。

为了不出现第一次作业时的尴尬,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我就将作业和奖励办法一起公布了:利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自己动手选用身边植物的根、茎、叶进行植物的营养繁殖,准备参加两周后的“植物营养繁殖展”。只要有作品参加的,期末科学考查加10分,班级常规评比加5分,作品如果能选中参加“植物营养繁殖展”,期末科学考查免考,成绩优秀。从学生当时的反映来看,激励的效果较好,学生们充满信心。两周后,我又让五年级全体学生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带来进行展出,与大家共同分享。这次,数量上有了明显增加,一个班级大约有10盆左右,当我组织学生将“作品”汇总到一起时,新问题又出现了,品种太少了,都是生姜、土豆、宝石花,而且利用叶子、利用茎进行营养繁殖的现象很不明显,不用说,展出又一次成了泡影。难道这么大的诱惑也吸引不了学生吗?不,肯定不是。这次,我选择了班级,向全班发放了调查表,从调查表反映的情况来看,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身边可以进行营养繁殖的植物品种不多;第二,很多学生也动手去做了,但是没有能成活,所以就失去了信心;第三,学生在家里进行植物营养繁殖时,很多家长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仔细分析一下,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所以作业完成不了也是正常的。要想完成这次作业,必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第三次:换种方式,探究到底。

今年,我又一次教到《植物的营养繁殖》一课,为了能达成最终的目标,突破“学生能用一些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这一难点,我又翻出了上一年的调查表,仔细琢磨。家长的原因好办,可以通过告家长书、与班主任协调等解决,但是扦插的种类少、成活率低是我们难以改变的。面对这些因素,我想不到更好的办法,真是急人呀!无意间,我翻开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标准中明确提到:要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快乐。对呀!指导学生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栽培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生命的乐趣、享受探究的快乐,那扦插的种类少、成活率低,我可不可以换一种方式呢?望着窗外冒出的“绿色”,我立刻想到要是能把这些搬到校园里来,该多好呀!对,作业可以完成啦!我茅塞顿开,让学生邀请父母一起回乡踏青,同时选择植物进行营养繁殖或进行植物的移栽,然后组织一次展出,那肯定收获很多。经过我的三次坚持,终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调查表课外作业植物
双减政策下的课外作业设计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优化对策
关心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