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性的光芒照耀孩子的心灵

2014-07-24 15:11蒋风
江苏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新桥童诗诗性

蒋风

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过紫藤花廊/我仿佛听到花的细语/闻到诗的芬芳

这里原本是一所普普通通的乡镇小学,现已成为誉满江南的特色学校。常州市新桥实验小学经历了十年童诗教育的探索,从一开始的童诗兴趣班,发展成为全校的校本课程,再发展到今天向各学科中渗透诗意的思想和理念。这种思想和理念,经全校教职工的努力,提炼成为“诗性教育”。校领导们高屋建瓴,清晰地形成一种办学理念:诗性,是儿童生命成长的力量。

春节期间我收到新桥小学寄来的一大包“新桥实验小学儿童诗丛书”,有任小霞的《爱旅行的耳朵——小霞童诗集》《爱旅行的耳朵——小霞教你写童诗》《魔术铅笔——学生童诗集》,任丽芳的《儿童诗课程与教学简论》,钱丽美主编的儿童诗校本教材《紫藤花开》三卷本等。这些书为该校十年童诗教育作了一个很好的小结。我从心底发出赞叹:真是硕果累累!

我把这批成果,细细拜读了一遍,有的还一读再读,从春节长假开始一直读到元宵后:我全身心地沉醉在诗路花语之中。我认为新桥小学诗教有三大特色:

特色之一:重视诗性智慧的培养

什么是诗性智慧?

诗性智慧是一种通过想象来创造的智慧。它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之上、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思维,是对自然、对社会、对事物进行直觉式感悟而创造的思维活动。诗性智慧可以通过读诗、赏诗、写诗引导孩子进行训练培养。但一般学校的童诗教学,大多没有重视这一点,往往把童诗欣赏课和写作课与语文课教学等同起来,且急于求成,常常让学生采取仿写的办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依样画葫芦,缺乏儿童创造性的想象,也就达不到诗性智慧培养的目的。作为语文课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写作之初,通过仿写范文的句、段、篇的练习,是无可厚非的,但与作为语文教学补充的童诗教育,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因为诗教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发挥创造性的思维,而仿写则是简单机械的模仿,不利于借助孩子想象丰富的天性来培养诗性思维。

我所读过的新桥小学学生成百上千首诗作,绝少仿作的痕迹。孩子创作的灵感大多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例如三年级何良玉的《我爱音乐》:“音符/是小小的鱼/从钢琴里/游进了/我的心窝//音符/是小小的蜂/从碟片里/飞进了/我的脑海//音符/是小小的鸟/从它的嘴巴/溜进了/我的耳朵//一支支歌/就这样/陪着我”在这首小诗里,小作者只用了“小小的鱼”“小小的蜂”“小小的鸟”三个极其平凡却又优美的形象变成动听的音符的比喻,表达了“我爱音乐”的强烈感情。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小诗人的巧妙运思,就是一种诗性智慧:他是借用图景的描绘流露出来的。

写诗不能仅仅依赖理性逻辑思维来建构成诗篇,更重要的是需要借助感性的图景式的思维,把富有情景性、情节性的图景作为思维的感触点,将作者自己的情感或感悟,融合进现实生活阅历和场景,才能写出动人的诗篇。因此图景性是诗性智慧的基础特征,也是必需的品质。我认为这是童诗教育必须重视的。

诗是一种发现、一种感觉、一种抒情、一种心声。它是诗人对外界景物人事触发的心理活动,是感官图像在诗人大脑瞬间转换而产生的,像闪电一样。这与诗人的敏感性有关,更与诗人的人生阅历有关。诗人经过长期的生活体验,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情景的诱导下,就会在诗人敏锐的直觉中瞬间浮现出画意诗情,写下来就成了诗篇。比如宋代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写环境的险恶;“寂寞开无主”,写处境的孤单;“已是黄昏独自愁”,写已深深地陷入愁苦之中;“更著风和雨”,写又受到打击和迫害。这都是诗人现实生活的写照。尽管处境如此艰难,但诗人却借这株寒梅抒发了“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磊落胸怀,展现了“零落为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高贵品格。当然,孩子的生活阅历有限,他的感觉不可能闪现出如此深远的意蕴。但“孩子是天生的诗人”,直觉的思维与生俱来,如能稍加点拨,也同样能捕捉到独特的诗情画意。例如二年级胡文琪的《笑与哭》:“红旗你为啥笑∕是不是∕风儿一直在挠你//玻璃你为啥哭∕是不是∕雨点把你打疼了”小诗人自己有这样的体验,腋窝被挠痒时会笑,身体被打疼会流泪会哭,所以当遇到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就产生笑了的直觉,看到雨打玻璃窗时就感觉好似在痛哭流涕,于是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稚气的心声。这种直感产生意蕴就是诗性智慧的萌芽。

人类是诗性的物种,从小就学会用诗的眼光观察事物,丰富的联想使他产生无限的诗意的力量。例如三年级王思雨的《雨后的彩虹》也是写哭与笑的情绪变化,他从雨后的彩虹的直感下笔:“每一次/我哭过后/都要笑一笑//笑∕是雨后的彩虹∕让我忘记失败∕让我重新出发”这是一首励志的小诗。有色彩,有画面,三言两语闪射出哲理的光芒,不能不令人惊叹。

上述随手拈来的例子,足以证明新桥小学童诗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如此令人高兴,我想这与指导老师重视诗性智慧的培养分不开的,我要为他们鼓掌。

特色之二:校本课程的建设

童诗教育能否焕发儿童生命成长的力量?我认为重视儿童诗性智慧的培养当然是基础。但仅仅面向少数学生,创建一个诗社、设立一个兴趣班是不够的。不面向全体,基础是不牢固的,也是有违于素质教育本意的。值得大家借鉴的是新桥小学对儿童诗教的意义,不在于让学生读了多少诗,不在于发表了多少诗,更不在于将来能不能培养出一个艾青或两个艾青来。如能出一个两个伟大的诗人,当然是件值得赞扬的好事,但我们不可能把全部学生培养成诗人,也没有这必要。童诗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蕴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那份诗情和诗意,让孩子们在读诗写诗中受到美的熏陶,让每个孩子心中有诗。心中有诗的孩子,就有美,就有纯真,就有良善相伴,就能健康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新桥小学的童诗教育在实践的全过程中,有科学的规划、系统的思考:先是有了儿童诗校本课程的设想,对它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了周密的思考和反复探讨;继而是对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的制定,科学地对课程内容做了规划,并对儿童诗教学类型做了研究,细化成阅读课、创作课、研究性学习指导课;又对全体指导教师提出教学建议;同时分别与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课程加以整合,还提出“童性语文”的新概念,这一系列的措施,就将童诗教育建构成科学的校本课程。

特色之三:形成一种非常美好的教育理念

特别令我赞赏的,是新桥小学全体教育工作者都感悟到儿童诗强大的艺术魅力,认识到儿童诗对儿童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提出“以使德育焕发出诗意的魅力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道德境界为价值取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儿童诗教与学校德育融为一体”,这样形成一种氛围,就能让学生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审视生活、理解生活,享受童年的快乐,感悟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孩子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健康成长。

这种浓浓的“诗意儿童文化”的建构,是以儿童健康成长为前提的,我要为新桥小学诗性精神,再一次鼓掌!法国诗人维克多·雨果说:“诗具有感化的力量,这便是它之所以美的根由。”俄国文坛泰斗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孩子的心灵一经诗的感染,便会发出热、发出光。正如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在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一般的事物耳濡目染尚且能变成孩子血肉的一部分,何况具有艺术魅力的诗歌呢!诗歌不仅陶冶孩子的心灵,而且还会给孩子带来愉悦,带来快乐,成为他们自觉自愿乐于接受的“那东西”。

新桥小学领导们在十年的童诗教育的实践中发现诗教惊人的力量,懂得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快乐学习的诗意栖居环境,在童诗教育活动的不断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种非常美好的办学理念:“诗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力量”,并使这教育理念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

我要为这种共识再次热烈鼓掌!因为我已看到了走出新桥小学校门孩子们的心灵中闪耀着璀璨的诗性光芒!

(作者系国际格林奖评委,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共同会长,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曾任浙江师范大学校长、教授)

猜你喜欢
新桥童诗诗性
卷首语
童诗对对碰
童诗三百首
从函数的视角巧证一道竞赛题
诗性启蒙,最基础的艺术教育
新桥擂茶
另一种话
小蚂蚁过河
我家有个屎壳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