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洪
【摘 要】中国入世的倒逼,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摒弃了国内环境对落后的保护,变羊为狼,成为国际竞争舞台上与狼共舞的中华牌跨国公司。入世开放时间表里没有教育,没有对教育的倒逼,教育依然迷糊在对落后的保护中不思进取,江河日下。于是,中国的学生和家长,开始用脚投票,把眼光转向发达国家的教育。
【关键词】高等教育 高考 留学潮
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终于叩开了世贸组织的大门,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家公布了中国入世各行业开放时间表,涉及到银行、商业服务、旅游、电信服务、汽车制造等行业。一时间,中国的媒体上,“狼来了”的声音起伏不断。各行业瞄准国际竞争,在入世的倒逼中壮士扼腕,摒弃了僵化的体制和落后的观念,苦练内功,变羊为狼,在国际舞台上与狼共舞,催生了一批批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华牌跨国公司。2010年我国的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入世开放时间表里没有教育,教育没有倒逼,没有意识到“狼来了”,依然沉浸在自己科举公平和应试教育的梦里。但是,狼还是来了,悄悄地来了。入世的当年,出国留学的人数,从入世前的5万以下,一路攀升,2002年越10万,2009年越20万,2011年越30万,2012年近40万,2013年预计在45-49万之间。其中读本科的比例,2012年为38.4%,大步接近读研的比例45.8%。与之相应,高考报名人数从2008年开始,连续四年下跌,年均逾30万人弃考。
留学PK高考,是当下中国躲不过去的话题,无论是对学生、家长、还是对学校乃至教育。想躲的,大有人在,但现实摆在那里,躲不是办法。曾几何时,读本科自费出国主要还是部分高考落榜生的无奈选择。但是,这些落榜生歪打正着,发现国外高质量的教育为他们人生注入了意想不到的活力和激情。不少原来被国内教育打入另册的孩子,在国外的大学里脱胎为金凤凰,人生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于是乎,榜样的力量迅速波及全国。家庭条件好的优秀生,越来越多地放弃了国内轻易就可以上顶尖大学的机会,瞄准欧美名牌大学。稍具经济实力的家庭,也宁肯付出比国内高出4~6倍的经济成本,对孩子进行高收益也是高风险的教育投资。“北上广深”的一些名牌高中里,整个班里只有几个人参加高考,其余大多“弃考留学”。有些中学的课程设置,早就不以高考为唯一服务对象。北京几大名牌高中,2012年每校有40-80位尖子生被美国排名前五十的名校录取。一线城市,留学培训、留学中心、留学中介,如雨后春笋,形成了一条通向海外学府的产业链,市场规模达500亿人民币。
对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而言,留学PK高考,其实是一个伪问题。家庭条件富裕、受过良好教育、了解发达国家教育的,不少已经在盘算如何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高中、初中甚至小学了。而多达900万的农村学生及非一线城市的城镇生源,由于家庭经济、教育和文化背景,注定了只能在高考这座围城里年复一年地作困兽之斗,他们依然把高考当成实现向上流动的首要希望所在。要说PK,其实只是家庭条件介乎其间的那一部分考生,才觉得这个问题特别纠结。
2010年10月,百所海外名校全国招生咨询会在北京等14个大城市亮相,吸引了众多学生与家长前来咨询。其中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是:“能否顺利毕业”“人身安全是否有保证”以及“学费多少”。这三个问题,反映了中外教育的巨大差异,折射出国内教育体制的僵化和观念的落后,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敲响了警钟。
能否顺利毕业的问题,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弊病:教育质量没有正向淘汰机制的保证。进了大学门,就是毕业人。60分万岁,学生作弊得分,教师作弊送分。更有甚者,博士和硕士阶段,2001年以后甚至还出现学位授予人数超过研究生毕业人数的怪象。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高等教育规模不大,录取率基本在30%以下波动,大体上还属于精英教育,理想支撑着教育的质量。1995年以后,随着中国入世的步伐,国内高等教育,经历了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化三大高潮,高考录取率于从1998年的36%飙升到1999年的56%,2012年达到75%。在如此大量学生涌入高校大门以后,没有正向淘汰机制的激励,学生与教师就陷入了一个逆向的恶性互动循环,学风、教风每况愈下。在国内大学,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学生,一路畅通,每每能顺利毕业;而具有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的探索者,反而步步艰难,受到逆向的淘汰。大学没有成为孕育思想、磨练意志、培养能力、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园,反而沦落为传播平庸、膜拜功利的“羊村”。“能否顺利毕业”这个问题,意味着学生与家长共同意识到,选择弃考留学,就是选择摒弃羊的平庸,激发内心潜在的狼的野性。
人身安全的问题,折射了国内家庭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根本误区:家长和学校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其他一切均由家长和学校包办代替,基本忽视了生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互动能力的培养。而国外学校除了学习成绩以外,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热情、潜力,与人合作、沟通、甚至领导的能力,人格、品行和意志。显然,在中国的教育观里,安全被视为家长、教师和社会的责任,是外在于孩子的保障。而发达国家的教育观,则把安全看成孩子们必须通过教育而获得的一种内在能力。因此,选择弃考留学,学生和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狭隘的教育观和学习观。家长必须学会放手,让孩子通过语言学习、短期出国培训、联系学校和办理出国手续等活动的身体力行,弥补国内教育所造成的能力缺憾和素质差距,勇敢地去面对出国留学的生存挑战和文化挑战,从盲目随从、没有任何自卫能力的羊,变成能够适应任何环境挑战的狼。
学费问题,是制约许多家庭选择出国的最重要的因素。2014年,留学本科的费用折算为人民币,美国学费为5-25万/年,生活费10万/年;英国学费7-10万,生活费7-10万。尽管出国留学的经济成本高出国内4-6倍,但是狼和羊的差距,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认真考虑弃考留学的选项。据统计,中国留学生目前每年境外费用达1500-2000亿元,每年的留学消费市场规模至少在2500亿元人民币以上,超过了2013年度中国教育预算支出总数4132.45亿元的50%。
狼来了,狼悄悄地来了,带走了那些渴望成为狼的孩子!狼来了,拿走了中国教育蛋糕的三分之一,独享了蛋糕上的奶酪。但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还躺在“羊村”里睡觉,还沉浸在高考录取率75%的羊群迅速扩大的美妙数据里,还纠结于高考英语分数应该是150分还是100分那种修补羊村的决策中。作为教育之魂的各级教师,满世界都在填表。中学校长说:“我一直在填表,也在组织填表,估计要填一个月。”大学教师说:“夜来风雨声,表格填多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表格照汗青。”填表,每一次纸上填进去的都是羊的顺从;填表,每一次从心中驱逐的都是狼的野性。科举式的高考和格式化的管理,扼杀了教育的个性与活力,让中国教育沦落为国际教育竞争中的羔羊。怪不得有人说,中国的父母被视为教育产业链上最盲目的投资者,中国的大学生被视为教育产业链上最大路货的低端产品。
留学PK高考,在国家层面,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复兴的首要问题。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是教育的差距,是狼与羊的差距。经济,是一国之体魄;教育,是一国之灵魂。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中华牌跨国公司,他们不仅需要狼的体魄,更需要有狼的灵魂。当然,他们用不着担心他们的未来,自有无数的海归为他们撑起日益强壮的体魄。但是,那900万的农村及非一线城市的学生呢?那心灵还在被表格一次次格式化的中国教师呢?那我们寄予如此厚望又如此让人揪心的中国教育呢?难道我们竟如此眷恋格式化的管理和循规蹈矩的羊村,竟要让普通百姓的孩子和无数默默奉献的教师继续成为教育堕落和文化式微的殉葬品?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