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乐,毕 燃,白赫南
(赤峰市第二医院 眼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硬性透氧性角膜塑形镜矫正中、低度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尹 乐,毕 燃,白赫南
(赤峰市第二医院 眼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观察硬性透氧性角膜塑形镜矫正中、低度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患者62人,共116只眼,年龄8~16岁,平均12.32±3.25岁,性别不限;等效球镜度数-1.00~-6.00D,顺规散光<-1.75D,角膜曲率范围在37.0-52.0D,配戴夜戴型硬性透氧性角膜塑形镜,戴镜时间8~10h,并按照近视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观察戴镜后第1d、1周、2周、1月、3月、6月后患者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戴镜者白天视力都基本恢复正常(视力达1.0),其中低度近视组在戴镜后2周、中度近视组在戴镜后1个月视力恢复最佳并稳定;所有患者角膜曲率都降低,并在戴镜后1个月稳定,结论:硬性透氧性角膜塑形镜是矫正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有效方法.
硬性透氧性角膜塑形镜;青少年近视
我国是近视的高发地区,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逐年升高,其中以中低度近视(<6.00D)居多.角膜塑形镜技术是由硬性隐形眼镜发展而来的一种非手术治疗近视的方法,是一种通过具有反向几何学的设计及高透氧材料的镜片,使视力恢复的近视矫正方法.临床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能控制眼轴增长,延缓近视发展,治疗近视有起效快,疗效肯定及塑形可逆的特点[1].同时避免了框架眼镜给生活及工作带来的不便.近年来随着角膜塑形镜的设计和制造材料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特别是硬性透氧性(rigid gas permeable,RGP)材料的出现使其夜戴成为可能,而且对近视的矫正效果和安全性也大大提高.本文对中、低度近视的青少年患者配戴夜戴型硬性透氧性角膜塑形镜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配戴夜戴型硬性透氧性角膜塑形镜患者62人,共116只眼,年龄8~16岁,平均12.32±3.25岁,性别不限;等效球镜度数-1.00~-6.00D,顺规散光<-1.75D,角膜曲率范围在37.0-52.0D,按近视程度分为低度近视组(屈光度低于-3.00D,平均-2.04±0.98D)和中度近视组(屈光度在-3.00D与-6.00D之间,平均-4.35±1.29);配前检查所有患者配戴前常规检查裸眼视力、屈光度、矫正视力、眼压,泪液分泌情况及角膜地形图,水平及垂直角膜曲率,常规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其他病变.
1.2 配适试戴片
采用美国E&E Optic的硬性高透氧角膜塑形镜,DK值100,镜面外周切割成低偏心率非球面,更适合角膜生理弧度.理想的适配状态为中心定位良好,移动度1~2mm.配戴者戴镜后进行荧光素染色,裂隙灯下荧光素图像评估配适.
1.2.1 配戴
配戴者取回镜片用专配护理液浸泡镜片4小时以上,戴镜前用纯净水冲洗干净镜片后进行配戴.戴镜时间须维持约6h-8h,次日清晨取下镜片用护理液清洗镜片后将镜片泡入镜盒中.
1.2.2 复查戴镜后1d重点检查角膜上皮是否有损伤和塑形镜适配情况,1wk;2wk,1mo,3mo,6mo;详细进行屈光检查和裸眼视力测定、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眼压.
1.3 方法
(1)配戴前常规进行远、近视力测定、屈光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眼压、泪液以及裂隙灯检查角膜、结膜、眼底情况;(2)根据屈光度、角膜中心曲率半径计算出相应的试戴镜片进行试戴,试戴理想者给予订制相应参数的镜片.(3)指导患者配戴及镜片保养方法,嘱咐严格遵守戴镜时间,夜间配戴6~8 0h,戴镜后1d、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诊,如果眼睛有异常状况要随时复诊.复诊项 目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残余屈光度、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裂隙灯检查角膜情况及镜片适配情况等.
1.4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戴镜后视力
所有患者戴镜后裸眼视力较戴镜前明显提高(P<0.01),其中低度近视组在戴镜后1周视力达高峰,戴镜后各时间段较戴镜前视力及屈光度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戴镜后2周至6个月间视力及屈光度差异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F=0.89,P=0.67>0.05);中度近视组在戴镜后1月视力达最佳,戴镜后2周与戴镜后1月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t=-7.21,P<0.01),戴镜后1月、3月、6月时间段视力及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低度近视组戴角膜接触镜前后眼远视力和屈光度x±s
表2 中度近视组戴角膜接触镜前后眼远视力和屈光度x±s
(方差分析,F=1.73,P=0.22>0.05).
2.2 角膜曲率变化
戴镜后角膜水平曲率和垂直曲率均较戴镜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治疗前后不同时期角膜曲率变化情况(x±s,D)
2.3 配适评估
硬性透氧性角膜塑形镜的配适评估荧光素染色后在裂隙灯下观察发现各组患者配戴订制的镜片后定位良好(中心或偏下方定位),无明显偏位;有适当的活动度约1-1.5mm.8例患者异物感明显,6例经适应性戴镜7天后好转,能够适应戴镜,2例因不能坚持而间断戴镜.戴镜后第1天、1周、2周、1月、3月及6月后随访观察,包括裂隙灯检查及配戴后视力等,患者戴镜后视力稳定,最佳矫正视力波动不超过1行;镜片定位及活动度均良好,6眼随访出现角膜浅层点状着色,给予指导用药后症状消失.2例度数较大患者因超长时间佩戴镜片,镜片黏附角膜,患者摘镜不当出现角膜上皮部分剥脱,经停戴并给予角膜上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及人工泪液使用后均自行愈合,纠正摘戴镜方法后未再出现上皮剥脱情况.所有戴镜者未发现明显角膜感染等症状.随访期间未发生巨乳头结膜炎等并发症.
硬性角膜接触镜能够形成角膜接触镜-泪液透镜-角膜这样一个新的光学系统,充分发挥泪液镜这样一个透镜的作用来弥补角膜表明的不规则,具有非常优越的光学特性,可以达到明显提高矫正视力的作用[2,3].与早期的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的角膜塑形镜相比,RGP材料透氧透气性增高,角膜能够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与软性角膜接触镜相比长期配戴后角膜不易发生缺氧.我们选用角膜塑形镜,在随访观察期间未发生巨乳头结膜炎、角膜溃疡及新生血管等并发症,使用较为安全.戴镜期间个别病例出现轻度的角膜上皮剥脱,通过及时停戴及局部应用角膜营养因子滴眼液后均很快得到恢复.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角膜塑形镜的设计理念、加工设备、制造材料及验配技术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代的角膜塑形镜采用四区七弧反几何设计,镜片的光学区后表面较角膜前表面平坦,反转弧区比光学区陡6~12D.与角膜前表面之间有一小裂隙,对角膜产生负压吸引作用.戴镜后通过镜片的机械压迫作用,眼睑的活动对镜片的按摩作用,镜片下泪液的液压作用等可以改变角膜形态,从而影响屈光度的改变,降低近视屈光度,提高裸眼视力[4].目前有多种理论解释角膜塑形镜的作用机制:(1)由于机械压迫作用,角膜曲率由陡到平.(2)角膜上皮重新分配:角膜上皮细胞由中央向周边推移.(3)上皮细胞压缩:角膜中央上皮变薄.(4)细胞压缩伴随细胞间液的转移:由于压力作用,细胞间液由中央向周边转移.(5)细胞有丝分裂增加:导致周边部位的细胞增生.(6)细胞滞留增加:整夜配戴接触镜可减缓或阻止上皮细胞的脱落.使得中周部上皮增厚.(7)基质的重塑:上皮细胞长期的代谢改变可能会改变基质的解剖和生理结构[5].关于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效果,以往文献报导并不完全一致,较早期报导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能矫正-4. 00D以下近视,戴镜后白天视力明显提高,2周至3个月视力提高达高峰,角膜曲率变平[6,7,8].本组资料中我们看到:硬性透氧性角膜塑形镜对中、低度近视患者有很好的矫正效果,戴镜后视力均达到1.0,低度近视组在戴镜后2周视力即达最佳,中度近视组则在戴镜后1个月视力达最佳;角膜曲率明显下降,平坦曲率和陡峭曲率都显著下降.所有患者戴镜1个月后视力基本恢复至1.0,6个月后白天视力依然稳定,屈光度未见明显增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我们分析与家长严格按照要求佩戴及护理镜片有关.硬性透氧性角膜塑形镜的验配需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完成,由接受过角膜病专业及视光学专业教育的专业验配医师操作完成,可以减少验配过程中试戴片更换次数和缩短验配时间,避免验配过程中导致角膜上皮脱落、水肿、验光偏差等;患者戴镜后,需要对戴镜者进行定期规范的教育,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配戴和镜片护理,建立患者专业完善的视光学档案,加强定期随访和依从性教育,减少眼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9].从本组研究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硬性透氧性角膜塑形镜能快速、有效矫正青少年低、中度近视,对低度近视及曲率高者效果更佳,且随着角膜塑形镜设计的日趋完善及制作材料的提高,效果更加明显,安全性更高,是一种矫正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方法.
〔1〕朱晋,万天元,任建生.角膜塑形术矫治青少年近视310例疗效观察.临床眼科杂志2001,9(2): 143-144.
〔2〕王志昕,谢培英.高透氧性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高度与特殊类型屈光不正[J].眼视光学杂志,2008,10(3):212.
〔3〕吕帆.隐形眼镜验配提高课程(第二讲)[J].眼视光学杂志,2002,2(2):116.
〔4〕褚仁远,谢培英,主编.现代角膜塑形学.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38.
〔5〕Swarbrick HA.O rthokeratology (corneal refractive therapy):what is it and how does it work?Eye Contact Lens,2004:30(4):181.
〔6〕N ichols JJ,Marsieh MM,Nguyen M,et a1.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optom Vis Sci,2000(77):252.
〔7〕P Sarita Soni,Tracy T Nguyen,Joseph A,et al.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Visual and corneal changes.Eye Contact Lens,2003,29(3):137.
〔8〕戴祖优,曾骏文,钟兴武,等.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观察.眼视光杂志,2008,10(4): 288.
〔9〕姜丹,叶腾,戴宇森,等.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的配戴人群及依从性调查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 2011,11(12):2116.
R778
A
1673-260X(2014)04-01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