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远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也重点强调,要“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进行了系统部署,自治区党委也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科技管理部门作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部门,必须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谋划好,为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
一、深刻领会新一轮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要求
自治区党委制定的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中,提出了“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等具体贯彻意见,为自治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具体方向。
一是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是要发挥好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解决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问题。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让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让市场评价科技成果、激励科技人员、决定科技创新的成败得失。因此,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首要的是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通道。
二是发挥好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首先,科技部门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谋划好、落实好,要加强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打破部门之间的行政分割,加强与经济部门、综合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形成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合力。其次,政府部门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重点在制定规则、完善政策、搭建平台、聚集资源、推介成果和优化环境上发挥作用。再次,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主动为企业、科研院所、大学、高新区、盟市、旗县、科研人员等提供各类服务。要强化对市场失灵的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研究的支持和服务。
三是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投入创新,才能深入推进创新型内蒙古的建设。要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充分释放科研院所、高校特别是广大企业的创新活力,充分发挥行业、盟市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支持、鼓励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形成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
四是进一步强化科技开放合作。加强开放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科技事业的改革发展。内蒙古作为欠发达地区,一方面要强化自主创新,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具有特色优势的领域要牢牢占领科技发展制高点;另一方面,要更加强调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强化科技开放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提升自治区的创新能力,实现我区科技跨越式发展。
二、准确把握内蒙古科技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近些年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明确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自主创新为战略基点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全面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新型内蒙古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通过引进大企业、大项目,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强化科技合作等,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一些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和工艺达到了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2013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显示,我区综合科技进步监测水平由“十一五”初期的全国第21位上升到目前的第18位。但科技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缺乏,研发投入不足,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缺少,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尤其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制约着我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由于我区科技发展底子薄、基础差,目前我区还是科技弱省,自主创新能力弱,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0.85件,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0.9%。特别是原始创新成果少,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普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自主产品比例偏低,科技创新还不能为我区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一方面,R&D(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偏低。2012年全国平均水平是1. 98%,我区只有0.64%,尚有很大差距;2012年我区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例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分别居全国第27和28位。另一方面,科技投入结构不合理。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金融资本对科技创新支持不足,使得中小型科技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发展壮大步履艰难。
三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代表最高水平的两院院士人才极为稀缺,我区承担的国家支撑计划、863、973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首席专家本土人才比例不足40%。企业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和自主品牌开发更是依赖引进人才。缺乏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已经成为我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短板。
四是缺乏高水平研发机构。高水平的科技研发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条件。目前,我区尚缺乏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在国家已认定的397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我区尚未实现零的突破,332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我区仅有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比例不足20%,具有产业特色的高水平研发机构数量偏少。
五是科技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以来,我区加强了科技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但内容还停留在宏观战略层面,需要进一步具体到产业层面。在科技计划管理方面还存在着重点不够突出、过程管理不够科学、中期评估和绩效考核薄弱等问题。新型科研机构建设、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还需要完善管理制度建设等。这些问题要求科技部门强化行政职能转变,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总体上看,目前我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数量较少,产业创新能力弱,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度依然薄弱,亟待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加以改进和提升。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针对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科技厅立足当下,谋划长远,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规划(2013-2020年)》,对未来7年的科技改革发展任务进行了系统设计,目前正在积极推动《意见》和《规划》的颁布实施。今后要结合科技体制改革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解决重点领域的技术需求为目标,抓好技术攻关和技术转移转化工作。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确定的建设“五大基地”和“两个屏障”的技术需求,按照产业链、创新链部署科技任务和配置创新资源,重点在新能源、煤化工、信息技术、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技术、绿色农畜产品、人口健康、资源与环境、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发展战略和技术预测研究、科技文化融合、科技惠民和扶贫等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重点领域发展的技术瓶颈。转移转化一批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成果,大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二是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时也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要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计划项目、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要向企业倾斜。积极引导企业制定创新计划、建立创新平台、组建攻关团队、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技术、成果等服务,主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市场需要开展研究开发,通过建设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举措,打造政、产、学、研、用无缝对接的技术创新链条,开拓科技与产业化结合的新途径。
三是以组建新型科研机构为重点,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和支持组建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集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一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争取推荐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新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推动现有的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加快环境建设,提升创新能力,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四是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为核心,增强人才的创新活力。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抓住了人才这个关键要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有了扎实的基础。要深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引进、培养和集聚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评判标准,引导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激励科技人员服务基层和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引进和培育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大项目急需的人才,注重将人才的引进培养、科技项目的实施和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相结合,为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条件。
五是以提高服务效率为目标,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高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强化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积极探索科技项目计划管理新模式,切实改变项目被动受理的现象,加强项目的主动设计和凝练集成,提高项目的实效性。在计划项目管理中,从组织申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强化项目法人责任,明确奖惩措施。对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和一些重大项目,强化项目的中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项目验收的重要依据。在项目支持方式上,探索财政资金后补助模式,逐步在其他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项目开展预算审核制度,强化过程管理,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
六是进一步完善技术转移转化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必须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要启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投入一定的经费,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在全区选择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重大科技成果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促进科技成果快速地转移转化。要利用展会推介成熟的各类科技成果,重点办好中国(满洲里)北方国际科技博览会、中国北方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引进消化、转移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同时将我区的科技成果积极向区外、国外推介。把重大科技成果列入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并倾斜和集成各类科技计划资源进行推广和转化。要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技术评估、技术交易、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科技信息等中介服务机构,完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要根据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的需求,在全区打造一批新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七是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设。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增加企业科技投入。重点落实企业研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率优惠、创业投资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动商业银行对国家和自治区立项的科技重大专项、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项目等,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创新活动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八是以整合资源为途径,集聚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的强大合力。科技管理部门要树立“大科技、大开放、大整合”的理念,加强全社会科技创新的统筹协调和科技资源的系统集成,集聚起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的强大合力。要深化与国家科技部的“部区会商”合作,协调并争取利用国家层面的创新资源解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深入推进与盟市的厅市会商合作,探索形成解决区域重大发展问题的会商模式;完善部、区、市、县四级科技联动机制,有针对性地与地方政府共同解决发展中的难题。继续推进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深化与北京、广东、东北各省的科技合作,推动区域产学研交流,建立区域科技项目合作机制和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的国际合作,拓展和增强国际通道、对外窗口、沿边开发开放实验区的对外开放与合作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部署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机遇,增加了新动力。科技管理部门应借此机会,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服务意识,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谋划好、落实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评判标准,以体制改革的实质性效果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自治区经济转型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核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