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2014-07-22 16:21代林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顶岗职校校企

代林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必然路径,是职业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弄清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现阶段学校、企业、学生的意愿与需求,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一、中职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与原因

目前,各地方政府在职业院校中分别开展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评选工作,但校企合作的现状是:政府重视,学校动力不足;企业意愿高,学生无所谓;合作主要是大范围的、松散性的浅层合作。

校企合作的现状主要与学校、企业、学生意愿相关。首先,中职校为企业输送毕业生的同时,还为高校提供了生源,中职教育由终结性教育转变为阶段性教育已经成为现实。其次,中职学生毕业时可就业,也可升学,并且升学学生人数上升与就业学生人数下降是发展趋势,企业招聘足够数量的合格员工的压力大大增加。最后,企业渴望与学校建立深度校企合作,从而得到职业学校的人力资源支持;学校为了使学生满意就业,更愿意与更多企业建立松散性的浅层合作,让学生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尽可能满足学生求职意愿。

二、我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的探索

为突破校企合作的瓶颈,我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10年,学校领导决定以数控技术专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尝试,并选定无锡新银叶机电有限公司作为深度合作的伙伴,双方决定:在学生顶岗实习、就业、教师企业实践、企业员工培训、成立新品研发中心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在校企合作中,学校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了课程培训;企业工程师到校为学生讲授了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新品研发中心在我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研发了轴类零件外圆镜面研磨机和数控端面内磨在线检测系统;企业每年接受8名左右的学生顶岗实习,并帮助他们实现高质量就业,同时接受3名教师下厂进行生产实践。经过合作,学校和企业均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学校和企业通过深度校企合作的实践,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了校企双方的发展。

三、促进中职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思考

(一)慎重选择合作对象是校企深度合作成功的开始

职业学校在与企业合作中,面对着各种不同的企业,在选择时首先要考虑企业生产中运用的技术、工艺与学校开设的专业是否一致;其次,学校能否为企业提供足够数量的新员工;再次,学校提供的智力支持和服务能否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最后,综合分析该企业是否处于成长期。中职校选择企业合作,不要只看企业的知名度,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合作对象。

(二)校企双方领导高度重视并富有远见是校企深度合作成功的关键

校企双方拥有不同资源,校企深度合作需双方领导在各自内部从政策制定、人员安排、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支持,双方领导能否从本单位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当前合作中的付出,是校企深度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选择合适的人员参与实施是校企深度合作成功的保证

校企深度合作要涉及对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校授课、双方人员进行技术革新和新品研发等方面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参与人员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敬业精神,同时还具备开展这项工作的个人兴趣,以上是参与实施人员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

(四)选择有意愿的学生顶岗实习是校企深度合作成功的基础

职校学生是校企双方合作培养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储备,更是职业学校对企业最基本、最直接的服务。学校在安排学生到深度合作企业顶岗实习,一定要挑选愿意从事该职业又在校内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学校要引导他们从基层、基础岗位做起,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顶岗实习中使他们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得到提高。

总之,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中职校只有与企业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才能使学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实现中职学校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顶岗职校校企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