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的教学语言规范吗?

2014-07-21 21:40徐红良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7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规范策略

徐红良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课堂上能用流畅的数学语言交流或回答问题是一件令学生无限幸福的事情,然而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往往却经常受到忽视,特别是教师教学语言不规范造成了学生能做不能讲、要讲讲不好的不良局面。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迫在眉睫。本文着重叙述了在教学过程中阻碍着学生表达能力提高的几种现象和如何在规范教师语言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语言;规范;学生表达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016-02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公开课已经成为了我们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阵地。老师公开教学的机会多了,学生公开学习的机会也多了,一时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交流频繁了,老师与老师之间距离拉近了,在一次又一次的上课和听课活动中,我们不断地成长着,品味着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惊喜。同时,在一次次的比较和反思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差距和不足。就拿上公开课来说吧,好不容易精心准备了课前预设,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满以为会是一堂成功的课,可换来的却是满脸的沮丧。失败有许多的原因,但在我看来,撇开自己上课的素质,令我最头疼的还是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学生在数学课上举起了小手,可回答问题总是含糊不清,吞吞吐吐,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都会绕来绕去,就是说不到点上,有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这样的课堂总是显得很着急。

作为教师,我时常在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所教的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差,作为教师的我有责任吗?答案是肯定的。有人说,好的语言环境会影响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这句话非常正确。语言学家的研究证明:孩子语言的发展来自对周围生活环境语言样本的模仿,他们说话的口气、语言组织方式等所形成的风格,都取决于模仿样本的风格。这也是我们日常在说的向师性,语言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提高个人的语言水平,注重课堂语言的“榜样”性,注意在课堂上运用规范、严密的语言,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场所,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发言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语言,更多的是阻碍着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在。

一、教师“一言堂”,只让学生接受,不让学生参与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老师在谈论学生上课发言和表达时,总是感到学生很不争气,越是到高年级,上课回答的人总是不多,就因为这样,我们也很习惯了将我们教参里、教材里重要的内容讲给学生听,上课很少让学生说思路,当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了以后,我们老师就迫不及待地强调说、反复说。这样一来,时间一长,我们的学生就失去了自己主体的地位。

其实我们是将知识直接“倒”给了学生,讲得多,放得少,缺少学生的参与。这样“一言堂”的传授挤压着学生的自主空间,养成学生“你讲我听,你说我记”的消极听课习惯;课堂语言大多严肃、呆板,课堂氛围死气沉沉。这样的课堂,学生不能参与,学生也没兴趣参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在自主权。这样的班级如果去上公开课,相信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教师“满堂问”,只让学生回答,不让学生质疑

当教师从满堂讲“进步”到满堂问时,习惯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肢解成若干问题。不可否认,这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但弊大于利。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问得学生晕头转向,问得学生哑口无言,使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局限在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想不起来自己想知道什么或者想向老师问什么,乃至老师不问,他就无从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在习惯了“被问”后而丧失了“提问”的意识和能力。这从本质上剥夺了学生进一步思考、学习、研究的机会。因为问题意识是学生“会学”的前提,而我们老师偏偏在要学生“学会”的问题上纠缠不清。

三、教师“权威性”,只让学生讨论,不让学生争论

教师在教学中习惯采用完全肯定和完全否定的语言,表达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导致学生懒于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去自我辨识,互相讨论——反正老师会有结论的;即使有争论,也会在老师的“高见”发表后戛然而止——老师说的总错不了。老师不由自主的“专制”与“独裁”抑制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有所扬弃,赋予新的内涵和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课堂语简练准确,具有逻辑性

教师的语言是学生语言规范化的典范,在必要的讲解中,教师的语言要简练,简洁明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

在备课时,老师也要备备自己的课堂预设语言,尽量做到用词准确叙述有条不紊。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尽量避免将一些不规范的语言带入课堂,带给学生,如在教学《长方体和立方体》时不能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这些坚决不能在我们的课堂里出现,以免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二、提问语点拨引导,具有启发性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数学教师要善于用启发性的语言给予恰当的点拨引导,积极主动地去探求解决疑难的途径。我们在平时上课时总舍不得花时间,认为太可惜,有些教师怕教学时间来不及,让学生说或者引导提问还不如教师直接讲算了。其实这样做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的说话权利。在教学五年级《解决问题》时,当解决完“3个滴水龙头一周流失724.5千克的水,平均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这个问题后,我就随机引导:“看来不去算过不知道,我们算就知道了原来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流失的水有这么多啊,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水节约下来,我们来看看(出示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流失34.5千克的水,五天的漏水量可以供多少人饮用一天?),五天的漏水量可以供多少人饮用一天?那你能帮忙解决吗?”这时的学生积极性很高,我就马上点拨提问:还应该了解什么信息呢?(出示:一个人每天喝水1.2千克)接着我说:“现在能解决了吧?请把相关的信息与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再解答。根据以上的信息,你觉得还可以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这样的方式,给了大部分学生说的时间,并安排了他们说的空间,有利培养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三、评价语客观公正,具有代表性

首先,对学生意见的评判标准不能是教参、教案,而是其思想、情感体验的合理性,要多鼓励。特别对出乎备课之外的发言,教师更要认真对待,不能简单否定或嘲讽,在哄堂大笑中令发言者无地自容,泯灭了创新的思想火花或扼杀了他求异创新的冲动。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其次,赞赏学生要真诚,提倡多鼓励并不代表教师都要做无原则的“好好先生”,对匪夷所思的称“创新”,对答非所问的赞“很好”,这不是培养创新,而是是非不明。赞赏学生要确有值得称赞的一面,或见解深刻,或思维方式独特,或表达新颖,或勇气可嘉……当然,除了这些褒义词,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内容的重视或引导其他同学对他发言关注本身也是对发言者最好的鼓励。只有真诚的鼓励,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四、结论语激活思维,具有思考性

教师要善于运用富含哲理和情理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疑难铺路搭桥。在每课结束前或者知识点探究完后,往往要进行下结论,好的结语会发人深思并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注意放手让学生完成,在学生结论的基础上,最后进行富有思考性的提升,那样的话,学生的学习将继续延伸,思维将继续延续。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乘法估算》时,当学完例题:我们四(1)班49人去柯岩风景区游玩,每套门票和车票共需要104元,大概要准备多少钱?我随机让学生进行自主小结:“谁来小结一下,我们刚才学习了什么?什么时候使用估算?通常采用怎样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给了学生自我小结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在所有教学手段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啊,只有从现在做起,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做起,关注自己的教学语言,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规范策略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