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摘 要】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职校德育课教学应如何发挥其德育功能呢?笔者探讨新课改下中职德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即以师爱为基础,将课堂与社会紧密结合,将教学与专业密切联系,探索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职校 德育教学 实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那么,如何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爱是教育的基础和保证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决不可以按着马头让它饮水。对于德育而言,如果没有对学习主体的了解与尊重,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职校的学生大多数在义务教育阶段成绩不理想,因而自卑心理较为严重,严重缺乏自信和学习积极性,排斥老师的枯燥说教。这些特殊的孩子接受教师后才可能接受知识,因而,爱是职校教师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证。老师只有付出更多的关爱,真正尊重信任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接纳,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实现师生间积极的平等对话与交流,通过情感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从而达成认知上的共识。课堂上用平等幽默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学生沟通,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冷暖,探讨他们关心的话题,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是我的朋友”,与学生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从而爱上德育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平等交流中春风化雨,提高德育课的教育实效。
二、将小课堂与大社会融为一体
德育课只有与社会现实问题相结合,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上课时要把教材向课外延伸,在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让德育课堂链接社会生活。每堂课之前安排“新闻播报”或“一分钟诵读”等学生展示的环节,并请学生谈谈对分享内容的感悟和分析。比如说到社会影响较大的“李天一打人事件”时,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老师进行适时的引导,使学生明白了优越的家庭环境更要有自己的正确把握,身处顺境时需要居安思危、抓住有利条件促进自身发展。对“嫦娥三号成功登月”谈谈自己的感想,对“感动中国人物”说说感悟等等。每堂课的这一环节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把新鲜时政与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不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长知识、长见闻,使学生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通过分析达到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目的。
三、突出专业特色
在职业教育中,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职业特征、职业纪律和职业行为。因此,中职德育要强调专业特色,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体现专业特点。针对不同专业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也应选取本专业领域的案例进行教学,决不能用同一篇教案给不同专业班级上课。例如讲《爱岗敬业 立足岗位成才》时,对机电专业学生选用职校毕业生——90焊工裴先锋在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奖的案例,而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则举了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优秀毕业生葛凡同学的成长经历和最美教师张丽莉的事例。德育课教学中,只有将教材内容与专业领域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学生的职业道德特色和行为规范特色,才能培养出有竞争力、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学生。
四、精心研究德育课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课堂连线——就业》一课,选用了本校毕业生07化工班王宏和04幼师班夏红梅同学成功就业的案例,并精心设计问题启迪学生思考。这些发生在身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案例教学法可广泛地运用于各门德育课的教学中,它既有利于实现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也有利于实现“厌学”到“乐学”的转变。
2. 小组讨论法。例如教学《人生价值的实现》这一课时,在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之后,我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确定为“中职生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独立思考后,有的说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实工作,有的说要积累经验自己创业,有的说要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还有学生说现在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技能将来才能实现理想。运用小组讨论法,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有高质量的小组学习。
3. 情景模拟教学。例如在讲到《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时,用三个情景故事“签订合同”“我们的烦恼”“维权之路”贯穿全课。学生课前分小组进行了排练,课堂上的精彩表演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依次引出相关新授内容并设置探究活动,最终使学生轻松掌握了本课内容。这种情境活动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职业风采,增强学生的劳动法律观念,为学生进入职场做好知识与能力准备,同时也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实践证明,只有以师爱为基础,结合专业不断创新教材,并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德育课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达成德育目标。德育教师应围绕新形势下德育教学工作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改革和创新,提升德育课的吸引力,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实现德育课所承载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