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摘要】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师不仅应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而且应借助语文的文学性给学生更多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师要立足课堂,放眼课外,注重训练,努力创设和谐、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示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内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68-02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关注人的自然发展、尊重个体差异及个性的成长、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上。”下面我谈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内化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一、立足课堂,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凸显人文精神
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多是久经考验的美文华章,含有丰富的人文因素。比如,在学习《我与地坛》时,学生就要把握史铁生个人对生命的沉思,通过史铁生对世界独有的感觉、体悟、认知,体会生命意义之所在;在理解《致橡树》时,首先要认识到这首诗是我国当代诗坛上少有的以“人”为主题的诗,然后要理解它的主旨是表达“人该有自己的尊严、独立的人格”。当然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角度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也要理解学生对教材认识不一致的地方。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我设置问题:朱自清先生“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有学生认为是源于对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愤懑;有学生认为是源于作者的思乡之情,因为结尾作者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还有人认为源于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甚至还有人根据一些史料,认为朱自清的“不宁静”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等等。在这些问题上我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二、放眼课外,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充分利用课本之外,我们还要多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家名作,让每一个学生更加广泛和深刻地接受人文精神的洗礼。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独具个性的寓言、小说、诗词等,例如《愚公移山》、《论语》、《红楼梦》、《诗经》等经典作品,其崇高和神圣的精神和文化价值,对我们几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精神的培育发挥着深远而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笔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从中体会它们对人生的激励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国演义》是国人爱看爱听的长篇小说,其中的人物如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等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我们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赏析他们,各抒己见。学生不但可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而且可以增加智慧。因此,鼓励学生走出语文课本,在宽广的文学世界里遨游,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人生就有更高层次、更高品位的人文追求。
三、注重训练,精心设置话题作文,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传递人类社会经验,促进人类个体发展的教育活动,它促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关注、学会思考。在作文课堂上,我们要善于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写作实际的题目,给学生提供发挥优势、展示才能与个性的空间。如设计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亲情”一词大家好像越来越陌生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美好的感情是否随时代的变迁而被淡忘甚至淘汰了呢?学生通过思考与交谈后能提高思辨能力;我们也可以以奥运会为话题作文,让学生试着从国家、民族发展等方面去考虑问题,认识到开放的中国已走向世界,既有民族自豪感,又有危机感,从而更好地为自己定位。
四、利用现代化设备,采集各种信息,提升学生的人文品位
信息社会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唯一渠道和场所,大量报刊杂志、电视节目、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和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教师有意识地从中选取一些有丰富情感性和人文性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而且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关爱生活、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当“大头娃娃”出现在电视机前,学生们会同情可怜的孩子,痛斥奸商;当台海局势紧张,他们会格外关注新闻,评论是否会爆发战争,两岸的百姓如何生活;在连战、宋楚瑜的“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后,他们又会在谈论和平统一的可能性,谈论宽容、沟通才会双赢;日本否定侵华历史、钓鱼岛之争,会激发他们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更详实的史料,增强民族危机感;交通的便利,经济的富足,又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而古人遗留下来的文化古迹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会让他们在游览时产生崇敬之情、珍视之情,从而直接提升人文品位。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应善于对生命个体进行点化、润泽和升华,从而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人格高尚的时代新人。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人文关怀的功能,实现“与人对话”,创设令人向往的人文环境。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课堂才能焕发生命活力与潜力,学生才能享受着自由、尊重、平等,他们的生命才能得到尽情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