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茜
【摘要】 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观察生活,将生活与作文联系起来,进而使作文有材可选,有材可写,让学生所写的作文开枝散叶。我通过多渠道提供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作文兴趣;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加强课内外阅读及练笔,积累词句,提升作文能力;创新作文评改方式,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激发兴趣表达能力 独特性作文能力自改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32-02
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散性思维,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在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就是写作主体以某一写作素材为中心,联系它的原型及其各种变式,沿着不同的方向对写作素材各种不同角度、多侧面的思考,以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吉尔福特将发散能力称为“发散创造能力”,将辐合能力称为“辐合创造能力”,两者互为前提、相互转化、交互推进。
当学生进入高段的学习之后,他们的作文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描述一件物体时,不再是短短地几句话,能够在对物体进行仔细地观察后对其有一个具体的描写。同时,写作技巧也更娴熟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更恰当的运用。对老师来说,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在对学生的观察发现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
问题一:当上作文课时,学生课堂氛围松散,精神匮乏,对老师提出的相关作文问题时,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缺乏积极性。如当让学生两同桌互评作文时,有很多的一部分学生在谈论与作文无关的事情,或者是两同桌各事不关己,缺少互动,这些都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关系,极大程度地限制着学生在作文方面的创造性,没有思考就没有创造。
问题二:为了使学生在写作文时取材的面更广,同时也树立范文的榜样作文,我们老师在教作文时往往也给学生朗读一些范文,或者指导学生看一下相关类型作文。但是结果往往出现一些负面作用,批改作文时发现,很多学生干脆就选用范文的例子来书写作文,甚至有抄袭现象,这些都导致作文套路化明显,缺乏创造性,没有真情实感、童真童趣,写出的作文虽然出自不同学生之手,但是读起来千篇一律,如出一辙。
问题三:每当给学生布置书写作文为作业时,经常听到学生及其失望的“啊!”的一声,写作文缺乏主动性。为了达到老师的作文要求,也为了早点完成作文,有的学生可以说是为了作文而作文。比如:在作文的字数方面,老师的要求是要达到400字,有的学生字数已经达到了,但是作文的末尾还有很多内容可写,为了早点完成作文,就将该篇作文强行结尾,致使作文读起来龙头蛇尾。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要求”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培养学生作文方面的创造性思维,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观察生活,进而将生活与作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作文时有材可选,有材可写。这样的课堂才能洋溢着活力,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所写的作文开枝散叶。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通过多渠道提供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作文课时,面对学生的提不起精神,没有材料可写。我觉得应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突破口。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也是直接推动学生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是写作的最佳向导。因此在写作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这样才能有真情实感。
1)通过回忆生活经验来写作文:如在刚教学五年级下册园地二中的作文《童年趣事》时,仅仅是通过书上的三幅有关童年的图片,让学生聊聊自己的童年生活,但是举手的寥寥无几。面对此情景,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向学生讲述自己童年时难忘的、有趣的事,很多事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有些甚至是学生也亲身体验过的。因此,学生们都兴致勃勃,纷纷举手,争先恐后的讲述自己童年时代的回忆。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被激发出来。
2)通过实践活动来写作文: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制作风筝、去实践基地埋、挖瓜皮纸屑、动手制作书签……等活动都成了我们作文内容的源泉。活动中,学生们笑语盈盈,有的说:“老师,下次我们再来!”有的说:“老师,我喜欢这些活动。”活动后,学生们有材可写,有感而发,所写出的作文充满了真情实感。这些实实在在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文章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作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把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到重要的位置上,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入手,进行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对学生进行观察力的培养时,要教给一定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如由表及里、由内到外、由上而下……观察时,教育学生要有目的,全面细致,抓住重点,抓住特点,再展开合理的想象。如:有一次和学生交流有关“身边的雷锋”时,就有同学说道:“上次,我看到公共汽车上有一位阿姨给一位老爷爷让座。”一句话就把事情给交待完了。于是我给了一系列的提示:“当时是怎样的场合呢?阿姨会想些什么呢?他们说了些什么……”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本人以及很多学生都进行了补充。慢慢地,在学生的描述中就有了人物的语言、表情、心理活动、动作、周边的环境等相关内容的补充,也让学生的思维想象有了一次飞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这需要老师持之不懈的努力,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了一定的飞跃。
三、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独创性是思维创造性水平高低的最主要标志,是一种能提出新颖的、与众不同的观念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的创意,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丰富学生的想象。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想象作文:如在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可以写一写未来世界、未来的星球怎么样的等。如在上学期的园地教学中就有《20年后回故乡》的这么一篇文章,学生就结合现今的生活,对未来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文中出现了很多现今社会见不到的高智能的机器。
2)续写作文:结合课文教学,抓一些好的文本,能给人足够想象空间、有话可说的文本(如:五下《金钱的魔力》、五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进行作文的续写。
3)拓展作文:给学生一些如大象、小猪、饭店、招聘等一些词语,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这几样事物联系起来,成为一篇句子连贯、意思表达清楚的作文等。
4)写读后感:学生对于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的感受,通过写一写、练一练让学生把自己独透的感受表达出来。
四、加强课内外阅读及练笔,积累词句,提升作文能力
光有想象的翅膀对于孩子们提升作文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站在文字的基础之上。而我们的学生都是一些农村的孩子,他们的阅读面窄、文字基础薄弱,写出的文字往往是干巴巴的,口语化比较严重。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课文,可谓文质精美,妙语如珠,是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最佳蓝本。通过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规范生动的语言及表达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效深化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实现积累与习作的同步发展,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同时,叶圣陶说过:“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应获得更多的超文本的收获,所以应该提倡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以及相对应的练笔。
1)结合学校的晨读看课外读物,积累优美句子。
2)向学生推荐优秀读本,并汇报阅读心得。
3)书写阅读摘记卡。
4)结合课文写读后感、感悟深刻的句子。
5)创编故事情节。
天长日久,学生就会受到语言的熏陶。习作时,所需词语就会随着思绪自然流淌出来,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生动感人。
五、创新作文评改方式,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自评自改作文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独立作文能力的良好方式,是改革作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修改文章的能力是小学作文能力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精密性。
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评价文章好坏的能力,因此可以让师生共评一篇文章或以几人小组为一个单位对作文进行自评、自改和互判、互评。在评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确作文要求,正确使用评判依据。检查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标点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重点是否突出。让学生通过修改文章来培养其作文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发展、成熟。
爱因斯坦曾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所以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作文创作的同时,应根据教材内容,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构思更新颖,在思想上真正的达到创新,成为新世纪具有创造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振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水平的途径[J].安徽文学,2010年第2期
[2] 黄春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读与写杂志.2010年 5 月第7卷第5期
[3]王丽华.生活是小学作文的创造源泉.中国校外教育, 2010.03
[4] 孙光军.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2月第24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