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卫东+苏莉娜+庞晓红
摘 要: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就要在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下工夫。教师始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核心任务,尝试在护理专业化学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欲、质疑欲、创新欲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化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独到、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这是德国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的。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就要在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下工夫。教师始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核心任务,尝试在护理专业化学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欲、质疑欲和创新欲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知欲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在护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溶液浓度时,提出与护理专业有关的问题: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常用到0.9%NaCl注射液、5%葡萄糖溶液、消毒常用到的75%消毒酒精,它们浓度单位一致吗?用这些与实际工作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探索未知事物的一种强烈愿望。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学习有机物酮体时,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取正常人尿液和糖尿病患者尿液各少许于试管中,加亚硝酰铁氰化钠的碱性溶液少许,用酒精灯加热。实验结果是:正常人尿液没变化,而糖尿病患者尿液出现鲜红色。学生看到这一实验现象感到十分好奇,议论纷纷。教师抓住时机启发学生,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二者现象不同呢?由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继而导出新知识:酮体是β-丁酮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三者的总称。它是脂肪酸在肝内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正常人体血液含有少量酮体,为0.03~0.5mmol/L。教师进一步提出:临床上如何检查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糖尿病患者脂类代谢紊乱,血液中脂肪酸升高,造成体内酮体堆积,并从尿中排出。临床上通过检查患者尿液中葡萄糖和丙酮的含量,判断患者是否患糖尿病。教师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利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创设质疑情境,提高学生的质疑欲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课堂上,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疑问,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例如:学习溶液的渗透压时,先让学生看红细胞在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中不同形态的图片,学生马上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红细胞会膨胀破裂?为什么红细胞会皱缩?临床护理工作中输液时为什么要给病人输等渗溶液?学生会带着疑问去思考、寻找答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不同方法,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可以轻易地否定,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要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欲
学生常因思维定势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束缚,大胆地逆向思维,采用与通常情况下完全相反的思路思考和探索问题,深入地挖掘,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例如:学生在学习缓冲溶液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时,先提出正常人体血液pH为什么能维持在7.35~7.45之间?学生明白其中缓冲溶液原理后,再让学生思考:血液中最主要的缓冲对H2CO3-NaHCO3如何与肺的呼吸功能及肾的排泄和重吸收功能密切配合,维持着人体正常的血液pH范围?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教学中教师要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不要认为把知识教给学生就完事大吉。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资料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教师要努力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使学生的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使师生的心理距离接近,学生在心理舒畅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才能使创新精神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