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会
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似乎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适合于高一、高二的政治课堂,高三的课堂似乎理应是教师的“满堂灌”,或是“满堂问”,学生只是处于被动地接受者地位。原因有两个:一是有的政治教师认为复习课又不是新授课,没办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有的政治教师认为高三时间紧,没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如果我们的课堂不是为了活跃而活跃,不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真正地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那么,高三的政治课堂照样可以充满智慧与活力,可以绽放出迷人的光芒。
以大家普遍认为比较枯燥的高三习题讲评课为例,教师可以在以下五个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政治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使学生的思维不再是混混沌沌,毫无活力。
一、自由讨论,发现问题
上习题课,有三种境界:一是不管学生会不会,教师从第一道题讲到最后一道,浪费时间,效率低下,这是最不可取的做法;二是统计学生的正答率,教师讲学生错误比较多的问题,但却不知道学生思维的盲点在哪里,学生仍然是“被听懂了”;三是让学生结成小组进行讨论,合作学习,解决自己的个别问题,而不是“一刀切”。
笔者认为,第三种境界才是每一位政治教师所应该真正提倡和追求的。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解决他们思维中的难点。不同的学生,思维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也不同,这种小组讨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同时解决多个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效率高,而且有针对性。
二、你问我讲,思维碰撞
教师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学生在小组内的讨论并不可以解决所有难题,有些问题可能在小组讨论后还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时就可以突破小组内讨论的范围,以学生自荐或教师推荐的方法,请“学生讲解员”到讲台上来讲解。讲台下面的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对某道题中存在的疑问向“讲解员”提问,“讲解员”在给其他学生讲解的同时,自己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这个过程必将产生一个“双赢”的结果,既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教师也显得比较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三、适时点拨,难点突破
当然,教师在课堂上绝不是旁观者,应该是规划者,在适当的时候要能够控制局面。当“学生讲解员”在某些问题上“卡”住了,解答地不全面或是不正确时,这时教师就要“挺身而出”,适时点拨,给出全面而正确的解答,而且针对学生存在的误区要带领学生突破难点。这样,学生对知识点和自己所犯的错误会理解得更深刻,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才是知识的真正“探寻者”,才能变“被听懂了”为“真听懂了”。
四、自我反思,正确归因
学生听懂了,教学过程并没有结束,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反思:究竟哪些知识点自己没有掌握?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什么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错误标注在错题旁边,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醒自己,减少或不犯同样的错位,举一反三,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五、总结升华,把握规律
学生在获得一些具体问题的正确认识后,是不是这节政治课就达到教学目标了呢?其实不然,教师应该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解题规律和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然后请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心得,达到资源共享。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总结的规律或是点点滴滴的感悟,既使学生享受到了成就感,又能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思维才能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样的政治课堂才有魅力,才能不让人厌倦。实践证明,高三政治课堂同样能彰显“活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