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状况及对策研究

2014-07-19 19:38仲地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4期
关键词:对策

摘要:当前大学生生态道德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道德缺失现象,需要引起各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采取相应对策来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

关键词:生态道德;生态道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10-03

所谓生态道德,又称环境道德,是道德范畴具有特殊含义的一部分,指的是反映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并须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规范。生态道德状况的好坏,不仅能反映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平,而且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发挥一定作用。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状况,进而采取措施提高其生态道德素质,是提高全民族生态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一、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他们能认识到生态危机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但同时也存在生态道德缺失、生态意识不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以自我为中心,不注意善待自然。人类对于自然万物在自然界中的应有地位和权利都应予以尊重。我们在保证人一定的生存质量的同时,必须从生态伦理维度出发,保护好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任何生物的基本生存权。但长时期以来人们始终把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当成掠夺和攫取的对象肆意破坏。再加上改革开放后自我中心主义的盛行,有些大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去热爱自然,甚至还做出一些伤害动植物的举动。如,2002年北京某学生用硫酸泼熊,3月成都某学生微波炉烤宠物狗,2005年上海某大学研究生挖猫眼等极端行为,就反映出了当前大学生当中存在着生态道德的缺失问题。

2.以需要为中心,不注意节约资源。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关注最多的是经济规模的扩大,而资源、环境消耗破坏被忽略,这已经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严重不符。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更应大力弘扬艰苦朴素精神,培养节约意识。但是在当今校园里,水、电、食物、纸张、笔等浪费现象比比皆是。这与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没有经历过生活困难有关。他们只是用这些物质产品满足自己的需要,没有也不会意识到这是在浪费其背后的自然资源。

3.以享乐为中心,不积极从事生态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每个公民都应积极投身到保护自然环境的行动中。大学生更应身体力行,反对那些不合理开发自然、损害环境的行为。但受到市场经济负面的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只是注重去享乐,没有养成积极从事环境生态建设事业的习惯,不利于个人生态道德的培养。

二、青年学生生态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状况是向上的,但这一小部分生态道德缺失的状况也应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因素。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我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平衡。在一些相对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毁林开荒、毁草种植等现象还普遍存在,这无形中对环境和生态道德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压力。而且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环境意识与环保观念比较淡薄,对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养成也会产生负面效应。

2.学校重智轻德的负面效应。学校是个人生态道德素质养成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当前中国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关注更多的是分数、升学等,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思维及价值观的培养,却没有被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有些教育管理者甚至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是政府、环保部门和企业的职责,与学校没有什么关系。这种重智轻德的学校教育,对当前大学生生态道德的养成极为不利。

3.家庭状况的影响。家庭对学生生态道德状况的养成至关重要。家庭教育程度的高低,家庭经济状况好坏,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的生态思想状况,都会影响到子女生态道德的养成。一位来自贫困地区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就曾说过:“像我们农村的农民,考虑的都是吃饭问题,谁还有工夫去考虑环境的破坏?这些事情都是那些富裕的人才会考虑的问题!”

4.周边同辈群体的因素。在学校生活中,大学生与同辈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接触很多,他们的生态行为方式、生态价值观念对个体的影响也是深刻和持久的。大学生本人有时为了融入到群体中,也会改变其原有的生态道德状况。因此,周边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生态道德的影响要比学校和老师的影响,甚至有时比家长的影响更为强烈。

三、对当代青年学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对策

所谓生态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作为学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1.充分认识对青年学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大力培育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道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对学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选择。其次,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升华,需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大学生不仅要强调现实利益,还要延伸到人类的长远利益方面;不仅要强调对人的关怀,还要上升到对世间万物的关怀;要自觉地将谋求自身价值和尊重自然价值结合起来,将自己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水平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2.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到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当中。学校必须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到现有德育教育中,构建全新的生态德育体系。①将培养学生生态屏障的理念渗透进爱国主义教育中。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她要求我们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通过与生态道德教育相结合,大学生们要认识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美好家园对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心中都筑起一道保护生态的绿色屏障,而这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最具体的体现。②将培养学生生态责任感渗透进理想信念教育中。生态责任感是社会群体或个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建立生态友好型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相应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我们的生态责任,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二者的结合,会对青年学生的行动产生一定的导向功能,让保护自然、爱护环境成为追求的社会目标,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③将培养学生生态是非意识渗透进价值观教育中。我们要把生态危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要建设我们的美丽中国,就必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倾向。人类在其他动植物面前没有任何特权,人类的价值观也不能凌驾于整个自然界之上。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生态是非意识,大学生才会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自然,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才能够做出合理的选择。④将培养学生生态参与意识渗透进社会公德教育中。社会公德主要涉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意识地参与到不乱扔乱倒破坏环境、不乱折花木破坏生态、不盲目攀比浪费资源等活动中来,从中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态道德素质,并致力于社会生态道德宣传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公民总体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3.积极将生态道德与青年学生实践生活结合起来。要想让生态道德观念深入到每名学生中,学校还要下大力气组织生态道德实践活动。①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校刊等舆论工具,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让学生加深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陶冶生态道德情操。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成立一些生态社团,开展各种环保活动,如可再生物质回收、生态知识竞赛等。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生态道德教育问题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其目标和任务得以协调、有序地实现,就必须开展同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生态实践活动,如,保护母亲河、深入农村厂矿实地考察等。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养成稳定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王益丁.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2006,(2).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11-08.

[3]樊晓飞.学校生态道德教育建设刍议[J].教学与管理,2010,(12).

[4]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仲地锋(1972-),山东诸城人,天津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