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德成长成为自觉

2014-07-19 17:22李建成
江苏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师德职业道德建构

李建成

今天,很多人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亟须加强教育。笔者认为,影响师德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社会文化、学校文化以及个体接受的教育等。师德提升不是仅靠教育能够实现的,而应从整个社会、教育、教师和学生发展需要层面进行综合考虑。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从理念上进行改变,由传统的“开展师德教育”转向“关注师德成长”,即“让师德成长成为自觉”。

一、“让师德成长成为自觉”的意蕴

1.“师德成长”的基本含义

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它既是社会对教师的外在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应具备的内在素养。应该说,无论是“社会规范”还是“内在素养”,都需要通过个体的“内化”才能起作用,外在的教育只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达到目的。师德是教师生命的内容,师德需要成长。“师德成长”是指教师在建构职业道德认识、学习职业道德规范、体验职业道德生活、实践职业道德行为、反思和评价职业道德品质过程中获得新的职业道德能力,形成新的职业道德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从而使其职业道德素养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长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师德成长”让教师的道德不断获得自主发展,也让教师的道德发展成为一种自觉。

2.“师德成长”的机制剖析

“师德成长”是教师在解决道德问题和教育教学生活中逐步实现的,它既是外部环境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影响的过程,也是个体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过程。道德成长是通过解决道德问题实现的。道德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人面临道德问题;第二个过程是在面临道德问题后,人们开始启动解决道德问题的心理过程。师德成长也是如此,在教育生活中教师经常遇到个人需要和社会或学生需要形成矛盾冲突的情况,面临这样的冲突,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持的观点以及采取的行为会影响师德成长。如果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去做,体现良好的师德,便能促进师德成长;相反,即使个体有较高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行为违背“公德”,便是师德“沦落”。

3.“让师德成长成为自觉”的本质

“让师德成长成为自觉”是指社会、教育部门通过建构相应的机制和适合的方式,引领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的增长、职业道德能力的增强、职业道德情感的丰富、职业道德品格的提升和职业道德习惯的形成;激发教师道德成长的“内在动力”,在教师生命体内形成一种“成长自觉”;同时通过师德成长促进教师身心、情感、智力和专业素养全面而又和谐地成长。教师的生命成长内涵特别丰富,师德是教师精神生命的重要内容。“让师德成长成为自觉”既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人格发展的需要。

二、为什么提出“让师德成长成为自觉”

1.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师既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人类文明的承载者,这便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自身道德素养的修炼,“让师德成长成为自觉”,以便更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育变革的需要

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在本质上是不道德的行为。教育是用灵魂塑造灵魂,用信任换取信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基于这样的认识,“让师德成长成为自觉”应是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

3.教师成长的需要

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的身心和情感的发展;同时,师德修养会影响教师的责任心,责任心又会影响教师不断学习的进取心。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进取心,那么他的专业发展便会受到一定影响。另外,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接受教育的学生。应该说,教师的生命价值在于发展自己,塑造学生,影响社会。无论是教师个体发展的需求,还是对学生教育的要求,都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修炼,力求“让师德成长成为自觉”。

三、怎么样“让师德成长成为自觉”

1.建构引领“师德成长”的社会机制

师德成长需要社会文化的“浸染”,全社会都建立起弘扬奉献的文化,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自然也会得到提升。党和国家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让全国上下都能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各级政府要加强尊师重教的宣传,让教师觉得从事这个职业必须具有大德。社会媒体要加强教师榜样的宣传,通过那些得到社会认同的教师事迹感染广大教师。道德成长离不开道德规范的他律作用,适合的道德规范,有助于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国家虽然已建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但是由于其道德理想过多,内容太笼统,道德规则不足,很难起到激励作用。一方面,国家在制定师德规范时,应改变道德理想表述的抽象性,营造道德成长和道德生活的共同愿景,让其发挥引领和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可要求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尊重国家对教师基本职业要求的基础之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规范细则,以保证规范对不当行为的约束。同时,可通过出台《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教师道德行为,促进教师自律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2.营造促进“师德成长”的学校文化

教师个体成长受群体价值观和做事方式的影响,“师德成长”与教师所在学校的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必定能够陶冶一批道德高尚的教师,消极散漫的学校文化也会催生一批职业倦怠的教师。要想“让师德成长成为自觉”,必须建构敬业向上的学校文化。一方面,学校要树立“爱事业”“爱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学校作为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共同体”,应有自己的价值追求,这个价值追求应由教师自己根据学校发展要求和教育职业要求制定,但从本质上说,每所学校的价值内涵都应包括“爱事业”和“爱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教师要建构“为社会”和“为学生”的做事方式。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生命体”应有自己的教育方式,这个教育方式应由教师自己根据生命成长需求和教育职业要求构建,但从本质上说,每个教师的教育实践都应体现“为社会”和“为学生”的职业道德追求。总之,学校通过引领教师建构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教育方式,促进他们不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形成乐于奉献的学校文化;同时,也通过学习已经形成的无私奉献的文化,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3.探究润泽“师德成长”的成长方式

哲学家说,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高目的。离开了道德主体的自我觉醒,一切旨在追求一种道德生活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师德成长亦是如此,师德成长是自主成长,也是自觉成长。师德成长有其共性规律,也有其个性化路径。每所学校应努力探究润泽“师德成长”的成长方式。让教师有理想的追求。理想是行动的指南和方向,一个人如果有了理想和目标,就会为之不懈努力。当下很多教师没有教育理想,只是为了谋生而从事教育。我们应不停点燃教师的理想,让他们在平凡工作中坚持崇高的追求,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归属感,追求自己的职业幸福和满足。让教师有诗意的生活。教师生命的卓越不全是牺牲自己照亮学生,更多是过一种平静而又精彩的教育生活。我们应关注教师的个体生活,引导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中“让灵性生命的寻求获得满足”,在愉快生活中享受教育工作带来的幸福。让教师有专业的素养。我们应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找到学校和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在专业发展的同时提升职业的价值,形成高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道德。让教师有成功的感悟。师德成长是建立在他人或个体成功经验基础之上的。我们应让教师感受成功,通过不断走近“身边的重要他人”和体悟自己的成功,不断感受自己被他人尊重的幸福,从而自觉向往美好的道德境界。

总之,师德建设不应只追求师德教育,而应去探究教师道德成长规律和成长需求,寻求师德成长的内在性和可能性,让师德成长成为自觉。

猜你喜欢
师德职业道德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致良知与师德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