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的思路探讨

2014-07-18 03:06杨磊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发展定位坚果中国

杨磊

【摘 要】以进出口水果和坚果贸易与加工为例,探讨云南广西两省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依托特色产业园区,整合资源,带动产业,发展边境经济,富民强边。

【关键词】中国 越南 边境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 水果 坚果 产业规划 发展定位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154-03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陆地边境长达1450多公里,经贸往来源远流长。中越边境地区以水果、坚果贸易为内容的进出口或转口资源非常丰富,以国际一般贸易、边境小额贸易、边境互市和保税监管等方式从越南或第三国入境进入云南广西两省区(以下简称两省区)口岸的货物来源数量很庞大,但目前两省区边境地区尚无大的加工企业。入境水果和坚果等进口原料,主要途经边境再中转到浙江、广东等地加工。由此可见两省区利用边境口岸进出口原料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较好的基础,值得重视并加以研究。

一、市场概况

(一)水果产品的市场概况

我国云南广西两省区具有对内连接中国市场,向外贯通南亚和东盟,海上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不仅为两省区的水果产品提供了巨大市场,也为两省区加强与南亚和东盟在水果,特别是热带水果方面的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更重要的是两省区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水果的零关税优势,在出口国内温带水果的同时,积极开发东盟热带水果进口业务和相关加工业务。东盟水果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也可以弥补国内食品加工产业原料不足的劣势,实现中国—东盟自贸区内资源的最优配置。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水果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水果消费市场之一。常年以来,我国一直是热带水果净进国。而进口量较大的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恰恰是东盟的主要对华贸易农产品。我国主要的热带水果生产地区大都靠近边境,而国内消费力强的地区都基本不具备种植生产条件。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热带进口水果及其加工产品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市场条件和很高的商品化程度。

以广西为例,广西在进口热带水果的同时,也是出口大量温带水果的主渠道。从南宁海关的进出口数据来看,2013年广西鲜、干水果及坚果进出口量达96.2万吨,比2012年增长了0.9%,进出口规模位列广东之后,稳居全国第二。其中,出口水果33.7万吨,下降22.2%;进口62.5万吨,增长20.2%,2013年,广西水果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出口95.6万吨,增长1.9%,占同期广西水果进出口贸易量的99.4%。边境小额贸易是广西水果进出口的特色贸易方式,其中绝大部分集中于越南。在水果进出口贸易的品种方面,广西主要进口鲜火龙果、鲜西瓜和鲜龙眼等热带水果,其中,2013年进口鲜火龙果、鲜西瓜和鲜龙眼的总量分别达到29.7万吨、19.9万吨和10.6万吨,同比增长32.2%、3.6%和58.9%;出口主要为柑橘、苹果、鲜梨、橙等温带或亚热带水果;在水果贸易对象方面,东盟为最大贸易伙伴。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的大背景下,广西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吸引了更多的国内水果主产省区货源,使得广西逐步形成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水果集散中心。这在积极开拓了其他国际市场、促进了广西水果进出口贸易的跨越式增长的同时,客观上也促使广西边境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

(二)坚果产品的市场概况

坚果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树坚果,包括杏仁、腰果、榛子、核桃、松子、板栗、白果(银杏)、开心果、夏威夷果等;另一类是种子,包括花生、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等,两大类约300多个品种,数千个产品。我国的坚果食品历史悠久,由于其特殊的营养保健功能、价廉物美的大众特质,千百年来一直深受我国人们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坚果食品作为我国传统的营养型休闲食品,很好地顺应了当代人的饮食休闲趋向和需求,发展前景广阔,消费快速增长,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态势。据相关统计,我国坚果消费年增幅均在20%以上。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额720亿元,全行业约为1500亿元;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额达848亿元,全行业约为1850亿元,已占全国休闲食品社会零售总额的35%左右。

我国的坚果炒货食品主要为瓜子产品,产区及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山东、安徽、浙江、辽宁、江苏、福建、上海、珠江及长江流域一带,特别是作为主要产销区的安徽省,产量、销售和收入约占全国的35%,已形成了稳定的产业加工集群。全国10大著名品牌中,安徽便占了4个。

表1 2011年度全国坚果炒货行业综合经济(品牌)20强企业

资料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

相关机构市场调查显示,我国的坚果炒货行业近年来收入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是食品行业中的朝阳产业,预计未来五年的市场增长率将达到14%以上。

我国目前坚果加工生产企业当中,70%以上以炒货类产品为主。国内坚果加工产业尚属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开心果、大杏仁、腰果和榛子这四类坚果产品还没有全国性的知名品牌,甚至没有区域性的强势品牌,可以说这几类坚果产品目前存在着巨大的商机,而这四类坚果产品恰恰也是两省区在中越边境主要的入境和过境货物。此外,随着东部及沿海地区原料、运输和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企业为了赢得价格优势,使自己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将会逐步将加工地向临近原料主产区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以便更好地利用中西部地区丰富的原料和劳力,从而占领资源和市场高地。

二、边境产业资源

(一)口岸优势

两省区与越南的边境口岸大都属于国家一、二类口岸。其中,云南3个,即河口、麻栗坡和金平。广西较多,有防城港、百色、祟左3个边境地级市的8个边境县(市、区)与越南接壤。有东兴、友谊关、水口、龙邦等4个陆路一类口岸,凭祥铁路一类口岸,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含果子山港)、江山港、企沙港、石头埠港等6个沿海一类口岸。此外,还有防城区峒中、宁明县爱店、凭祥市平而、龙州县科甲、大新县硕龙、靖西县岳圩、那坡县平孟等7个二类口岸和里火等25个边民贸易互市点,口岸资源十分丰富。

中越边境口岸是我国主要的腰果、碧根果、开心果等坚果进出口贸易口岸,其中腰果进口量占全国腰果进口的70%以上。以广西水口口岸为例,2011年进口腰果及其他坚果量约为15万吨,2012年为18万吨,2008~2012年进口总量年均增长幅度在15%左右,预计2015年其腰果进口量将达到27万吨。随着转口贸易的增长,杏仁、碧根果、开心果、夏威夷果等也会越来越多地向水口口岸等地汇集,中越边境坚果产业区的原料是完全有保障的。

(二)市场优势

两省区具有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保障了较大的市场,即中国内地、南亚及东盟各国。中国—东盟特色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具有较强的产业辐射与号召力。

根据我国西南地区人口估算潜在消费量,具体见表2。

表2 西南地区坚果炒货消费估算

注:1.人口数据为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消费量按目前国内人均消费量0.75kg/人/年计算。

据此保守估算,到2020年,按年均10%增长率计算,仅我国西南地区五省市坚果炒货消费量可达38万吨。

东盟十国人口及潜在休闲食品消费量估算,具体见表3。

表3 东盟十国人口及潜在休闲食品消费量估算

注:东盟国家人口数据来自《维基百科》,坚果炒货消费量估算按发展中国家坚果炒货年人均消费量0.58kg/人/年进行估算。其他类休闲食品以国内人均休闲食品消费量23.6g/年/人进行估算。

根据《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资料显示的数据,东盟十国2012年GDP平均增长率为5.2%,参照此数据对东盟的坚果炒货消费量进行测算,到2020年东盟十国坚果炒货消费量可接近50万吨。可见,中国—东盟特色农副产品及食品边境贸易加工产业园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广阔的。中越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成后,所覆盖东盟十国经济区的坚果消费量可达33万吨/年。

(三)政策优势

1.广西。广西是中国唯一同时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开放政策、少数民族政策、边境地区开放政策的地区,是国内优惠政策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的重点开发地区,国家大力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明确给予综合配套改革、重大项目布局、保税物流体系、国际金融改革和开放合作五大方面的政策支持。

2.云南。2009年7 月,胡锦涛视察云南,要求云南充分发挥其作为我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其同南亚、东南亚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延边开放质量和水平。同时,国家从支持云南优势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扩大企业登记授权、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实施商标发展战略、食品安全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队伍建设、基础建设等方面给予云南突破性的优惠政策。

(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

《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启动,意味着两省区的区域经济将在“跨境金融”的驱动下,迎来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的新局面。

云南作为我国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我国最早与周边国家开展跨境金融合作的省份,自2010 年7月开展试点以来,结算总计近1200亿元。这为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湄公河次区域的建设,打造沿边开放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奠定了坚实的国际金融基础。

广西在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长期与越南的边贸发展催生了大量跨境金融交易。2010 年中国—东盟自贸区顺利建成,广西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投资峰会等契机,进一步加深与东盟国家国际经贸、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合作。自2010 年6月试点以来,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已达1800亿元,居西部12省(区)、中国8 个边境省(区)第一。

三、发展思路与理念及规划模式

(一)发展思路

依托东盟及云南广西当地资源优势,打造云南广西的中国—东盟特色农产品边境贸易加工示范产业园区,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以水果坚果为代表和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由传统一般货物贸易向加工贸易、服务贸易转变的先试先行的沿边境经济区域带。市场辐射中国西南地区、东盟及南亚各国并向中国华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及其他地区渗透。同时,变货物进出口的通道优势为产品加工、价值提升的经济优势,逐步对两省区边境和口岸的各种进口资源进行进一步的选择与整合。

(二)规划理念

1.资源利用的高效化。以完整的口岸体系、自贸区优惠、海关特殊监管区关税等政策吸引众多企业通过中越各口岸及边贸互市点开展进出口贸易,使得两省区边境地区发展成为进出口农产品的贸易集散基地和原料集散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鲜减耗,节省大宗原料的物流费用,达到资源利用和加工效益最大化。以科学规划土地利用,通过模块化、单元式的充分布局,将生产区建筑密集分布,提高土地使用率,发挥环境优势,达到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同时,统一建设的公用设施将为入驻企业节省投资。

2.生态建设的科学化。充分利用特色产业园区形成的产业联动、土地集约、公共设施统一利用以及标准化管理等优势,推进循环经济和文明生产,逐步建立以“3R”为原则(The rules of 3R,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环recycling),合理开发利用中越边境及口岸地区资源为核心的低投资、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的生态和谐、环境友好的产业体系。

3.产业发展的集群化。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强化了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了规模经济效益和地区经济总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提高了行业、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提升了特色产业园区土地与设施的利用率,节约了政府开资和土地资源。利用口岸进出口资源发展上游加工产业,结合东南亚特色农产品,生产各种特色食品;引进设计、印刷、包装、物流等下游配套产业,同时积极发展水果文化、坚果文化、博览展示、工业旅游,打造相对完整的全产业链,形成产业间互相促进、互相协调、联动发展的态势,促进边境产业可持续发展。

4.市场开发的国际化。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政策的全面落实,以及两省区陆路东盟通道经济建设的重要机遇,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现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整合与连接,带动商贸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加工业的发展。

(三)产业规划模式

第一,成立两省区的联络工作组,积极推动中越沿边“中国—东盟农产品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一方面分工合作,制订计划、园区规划;另一方面,协调政策,统一对外,加快推进和落实。

第二,以水果、坚果类的进出口资源为主导基础,依托国家边境特殊产业园区或实验区规划和海关保税监管制度等优惠政策,集中和优先发展如罐头、干果、分装、速冻等形式农产品的增值加工产业。

第三,以“中国—东盟农产品特色产业园区”为龙头,带领旅游观光、跨境商贸、保税监管、广告设计、分装集装、物流配送等其他产业发展,全面启动两省区的边境休闲产业,进而带动以口岸为中心的沿边经济。

第四,通过建设多个沿边加工产业区,形成产业带,打造以口岸为中心的沿边经济体系,发展边境地区经济的同时,影响和带动越南乃至东盟经济。

中越沿边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和实验区建设的产业规划还需按两省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进行调整。但整合包括边境贸易、一般贸易和保税监管等形式在内的进出口农产品生产原料资源优势和陆路运输便捷的物流优势,形成相对集中布局,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格局,并逐步扩大发展成为全国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批发、销售和进出口的重要集散市场,已经成为两省区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石峡,曾佳蓉.中越边境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4)

[2]旷乾,陈丹黎.中国与越南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3]陈果果,陈俭.中越农产品贸易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2)

[4]叶婷婷.中越农产品贸易的增长方式及其影响因素[J].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12)

[5]廖东声,黄美贤.广西与越南农业合作问题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3)

[6]覃政军.东盟经济圈形成背景下广西水果贸易发展的思考——以越南水果进出口为例[J].科技视界,2013(24)

【作者简介】杨 磊,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经济师。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发展定位坚果中国
摇一摇坚果罐
坚果也分高低脂,肝炎患者要分清
爱吃坚果的小松鼠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定位与路径选择
上海高校老年大学发展定位及对策研究
论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的特点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生态人”的发展定位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