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要从娃娃抓起

2014-07-18 12:36吴丽霞
考试周刊 2014年27期
关键词:司马光小鱼语文课程

吴丽霞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高考英语分数的降低、语文分数的提高等,语文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必备的语文基本功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可以考查学生对生字的音、形的掌握及对词语、句子及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促进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提高,良好的语感、阅读习惯就是在这时候慢慢形成的。古代教育家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为:千里的行程,都从一步步开始;无边的江河,都是一条条小溪小河汇聚而成。同理,朗读教学也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从低年级抓起,“从娃娃抓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朗读还是经常不受重视。学生仍旧是教师的“忠实听众”,朗读时间也常常在问答时间中流逝。或者朗读经常流于形式,只是为了教学设计或教学环节的需要而添加,有时候并没有真正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用心悟读;没有考虑朗读在不同语境中的方式有所不同,缺乏对朗读的指导与评价,朗读更多地因为背诵而读,等等。

以上的教学现状是普遍存在的,也许有的教师会认为,考试是笔试又不考朗读,不用重视。实际上,学生的朗读就是对课文的理解渐渐深入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将课文声情并茂地读出来,也就意味着对课文情感与思想正确把握。有时对课文的分析看似到位,却冲淡对课文的情感把握,削弱课文带给我们的美感。反之,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自古就十分重视“读”的教学方法,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便是最生动的写照。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应该不断优化朗读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一、提出目标,有的放矢

在阅读教学中,提出读的方式、目的,让学生有目标地读。例如《葡萄沟》一课中,在学习课文时,教师提出朗读要求:(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再读课文,把你认为的好词好句画出来,美美地读一读;(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看看作者介绍了葡萄的哪些方面?你喜欢葡萄吗?把你喜欢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通过这样的朗读三部曲,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二、抓住特点,精讲范读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约为10分钟~15分钟,短时间内既要启发问答,又要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教师就得精讲多读。低年级课文浅显易懂,只要教师抓住课文重点,适时点拨,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就要及时进行朗读指导,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的情感表达。例如,教学《司马光》一文,学生初读课文后,已经了解司马光救人的经过,教师重点引导:小朋友掉进大水缸会怎么样?别的小朋友怎么做?(慌了、吓哭了等)司马光是怎么做的?(没有慌,砸缸)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后,及时进行对比朗读:读到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时声音颤抖、紧张、着急;读到司马光砸缸时,声音镇定、不慌不忙。教师先范读,生跟读,再让学生自读,截然不同的语境仿佛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当时的险情,突出司马光的镇定聪慧。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低年级朗读,教师不需要过多地讲解朗读技巧,会让学生如同“雾里看花”,教师更多地要通过范读让学生揣摩、模仿。

三、激发兴趣,赛读乐读

低年级学生的情绪较不稳定,容易受他人的影响或暗示。在教学一定时长后,孩子的注意力有些不集中,经常口到心没到,朗读的时候很容易形成唱读。这时候,一朵小花、一面小红旗就能激起他们朗读的动力,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读反复,反复读,熟读成诵,在学生因为得到小小的奖品激动不已时,无形中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四、渲染气氛,情境朗读

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往往依赖于具体事物形象,情绪往往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渲染气氛,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受到情感熏陶,朗读时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出示小鱼干死的画面时,低沉、哀伤的音乐缓缓响起……

师(着急、悲伤的语气):你们看,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要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活活地干死!如果你是它们,你会说什么话?

生:救救我,我要回家!我想回到大海里!

师(低落、绝望的语气):是啊,可它们也许永远也回不了大海了,假如你们是那些小鱼,让我们一起喊出来“救救我,我不想死”!

生顿时大喊:救救我,我不想死!

话音一落,和着哀伤的音乐,所有的孩子都非常难过。

这时,再让他们读读有关自然段,每个孩子都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正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运用评价,互读互评

在指名朗读之后,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让学生当小老师评价:“他读得怎样?”“好在哪里?”让学生之间用浅显的语言互评,更具体、直观。学生从他人的朗读中获取经验和弥补不足。

总之,低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渐渐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情感熏陶。他们的情感会慢慢积淀,并潜移默化地模仿、想象,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我们要重视朗读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努力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更好地解读文本,使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最大提升。endprint

猜你喜欢
司马光小鱼语文课程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之谜
司马光砸缸
小鱼
小鱼
司马光“警枕”夜读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小鱼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